(共47张PPT)
第六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隋唐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
2.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知道隋唐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
历史时空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唐高祖李渊
581年,
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589年,
统一南北
结束分裂
618年,
长安称帝
建立唐朝
开
皇
之
治
历史时空
唐高祖李渊
618年,
长安称帝
建立唐朝
隋
唐太宗李世民
贞
观
之
治
唐玄宗李隆基
开
元
盛
世
安
史
之
乱
黄巢起义
907年朱温称帝
五代十国
北宋
武则天武周政权
建设: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一、隋朝兴亡
1969年,考古专家在洛阳老城区的北侧,发现了一座用于存放粮食的仓库。东西宽约
600
米,南北长约
700
米,总面积
42
万平方米,密集且有秩序的排列了400
多座缸式地下粮窖,窖口径最大为
18.5
米,最深的距地表12
米,可储粮
580
多万石。经过专家考证,这是史书中含嘉仓的遗址,始建于隋炀帝时期,从唐代开始大规模储粮,是一座巨型国家粮仓。(隋唐时期一石等于53公斤)
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通典.食货.田制》
建设: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二首》
隋朝修建运河的意义
贯通南北,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
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伐高丽
衰亡: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丁丑,
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
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
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
万。
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
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
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廷就坐,醉
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
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
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
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
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资治通鉴·隋纪》
探究(一):隋朝和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1.都由分裂走向统一:(1)秦在战国七雄斗争后统一。(2)隋在南北朝对峙后统一。
2.都建立了开创性的政治制度:(1)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2)隋实行三省六部、科举制。
3.都修建历史上伟大工程:(1)秦修万里长城。(2)隋修大运河。
4.都实行暴政:(1)秦暴政:租税多,徭役多,刑法苛。(2)隋暴政:滥用民力,三次进攻高丽。
5.都被农民起义推翻:(1)秦灭亡,刘邦建西汉,定都长安。(2)隋灭亡,李渊建唐朝,定都长安。
6.存在时间都很短:(1)秦朝存在15年。(2)隋朝存在38年。
7.都为后朝繁荣奠定了基础:(1)西汉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发展。
(2)唐朝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发展。
二、唐朝前期的繁荣鼎盛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第二代皇帝
文治武功
以能纳谏著称
唐太宗李世民
建立的周朝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大兴文治
唐玄宗李隆基
1.唐太宗时期:
2.武则天时期
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
政治
文化
统治措施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二、唐朝前期的繁荣鼎盛
贞观之治
3.唐玄宗时期:
李
隆基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军事:
曲辕犁
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裁减冗官,精简机构
严格选拔官吏
发展生产
抑制国内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大兴文治
改革兵制
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民族交融
北方
(突厥、回纥)
1.东突厥:
a.贞观年间被唐灭,俘东突厥可汗
b.反叛,8世纪中叶被回纥灭
2.西突厥
a.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
b.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3.回纥:
a.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改名为回鹘。
b.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
一部分迁入内地,与汉人融合;
另一部分迁到河西走廊、西域(维吾尔族)
东北
(靺鞨)
西南
(西藏)
唐玄宗时期:粟末部发展强大,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1、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2.文成公主入藏,汉藏和亲
3.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1.
军事讨伐
唐太宗时期,
击败东突厥,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2.
设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统辖天山南北
羁縻的本义为牵制、约束,唐朝于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设置的州府前冠以“羁縻”二字,是借以形容中原天子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羁縻不绝。唐代在内地采取州(府)、县管理制度,游牧民族是分部落治理,唐朝进入这些地区后,为了保证管理制度的推行,又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唐朝政府采用了羁縻州府的管理形式。
“凡天下之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羁縻之州,迨八百焉。”设于边疆地带的羁縻州府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内地的州府。
羁縻都督府和州县,具有很大的自治性质,一般都用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可以世袭,不纳赋税,只遵守朝廷政令,并向皇帝“朝贡”。
为了有效地管辖这些地区,唐政府于西北地区设置了安西、北庭都护府,在北方、东北、南方、西南分别设都护府,直接管理这些羁縻州县。都护府有着数量庞大的常驻官兵,数量一般在两万人左右,都护府的官员大都由中央委派的汉族官吏充任,长官有相当高的官职爵位,中央政府同时也授予他们处理军政事务的权力。
——乔凤岐《士族、士人与魏晋隋唐政局研究》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3.
和亲和会盟
大昭寺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唐蕃双方在长安会盟的遗物,
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
会盟
稳定的边疆环境
汉藏的友好关系
唐蕃会盟碑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4.
册封
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开明、包容、灵活、多样
探究(二)唐前期出现盛世的原因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民族关系:
探究(二)唐前期出现盛世的原因
政治:整顿吏治,选贤任能,改革兵制
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发展生产
思想文化:大兴文治,兴学重教
民族关系:开明政策,边境安定,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职贡图》所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南洋的婆利、罗刹、与林邑国等前来中国朝贡及进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
四、唐朝的衰亡
边镇兵
49万
中央军
9万
:
:
节度使制度:
(一)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
公元755年12月唐朝将领安禄山联合史思明起兵范阳,发动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安史
之乱
唐诗中感悟历史
忆昔二首(节选)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赏析
平定“安史之乱”后,地方上增设藩镇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
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的原因
1.藩镇割据
2.宦官专权
3.朋党之争
4.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北方)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王朝,称为“五代”。
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基础。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泰州建州
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寓意“国泰民安”。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
——赵朴初《踏莎行》。
五代十国
板书设计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文帝建隋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炀帝亡隋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称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唐朝覆亡(黄巢起义)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当堂巩固
1.“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这表明唐太宗主张( )
A.
赋予大臣更多权力
B.
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C.
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D.
废除君主专制统治
A
当堂巩固
2.《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
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C.
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
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B
当堂巩固
3.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
A.
派兵北征,各族臣服
B.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打败东突厥
,威震北方
D.
帮助西北各族建立政权
B
当堂巩固
4.“他们(秦始皇、唐太宗)在位期间,或创立新制,开拓疆土;或知人善任,对外开放。这些举措顺应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然,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还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强化对人民的控制。”上述材料对历史人物评价体现的史学方法是(
)
A.
两位皇帝都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B.
将人物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
C.
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实事求是评价
D.
坚持历史评价优先,辅以道德评价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