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1 22: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思考:左边这幅图是央视版经典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画面,右边这幅图是新版《水浒传》中的画面。这些图片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
(答)不符合。《三国演义》写作的宏观背景是东汉,《水浒传》描写的宋朝的故事,玉米却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我国的。电视的画面显然不符合历史实际。
新航
路开辟
农业
新发展
高产
新作物
蔓延极速……每亩可得数千斛,胜种五谷几倍……
亩收十石,数口之家,止种一亩,纵灾甚,一至成熟,终岁足食。
——【清】陆耀《甘薯录》
番薯在清代不断得到推广,贫瘠的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增加,可以养活众多人口,就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

、互动探究
现象之新
1、新航路开辟影响下的我国农工商业
1.1.1
农业—高产农作物传入
(1)读图概括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在哪些区域?区域分布呈现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生探究作答)区域:东南沿海、京畿、云贵高原;特点:从沿海到内地,从南方到北方,从平原到山区高原,种植条件的多样性。
1.1.2
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阅读材料,请思考:农业领域呈现出现什么变化?
1、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2、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出现;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
课堂反馈
明清时期精细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纺织、酿造等手工业迅速发展及城镇兴起,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出现专业性产区,茶叶、甘蔗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分析高产作物的引进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生探究作答)粮食产量增加,养活了更多的人口,缓解了人地矛盾;更多的土地可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东南沿海产业结构逐渐从农业向工商业转变(“苏湖熟天下足”向“湖广熟天下足”转变)。
1.2.1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情境材料
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材料一 市镇,亦称市集、墟、场,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在17
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
——摘编自林家豪《明代工商业城镇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材料二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各国和美洲的商人相继扬帆东来,在中国的近邻国家或者甚至直接占领中国的领土建立贸易据点,与中国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中国的各种商品大量流入欧洲和美洲,其中生丝、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而中国从外国进口的商品则以各国的特产和香料为主,与出口产品的数量相比,进口只是很小的部分,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摘编自林言椒、何承伟主编《中外文明同时空》
材料三
明清时代最大的晋商所拥有的资产,已超过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大股东勒迈尔拥资8100英镑的数额了。不仅是资产,山西商人还创造了名声显赫、影响很大的票号、掌柜负责制、人身顶股制、严苛学徒制等金融机构和商业组织,以及讲信用、外商内儒的儒商风格,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摘编自乔润令《历史上荷兰与山西商人的兴与衰》
1.2.2
手工业—经营方式改变
(生探究作答)现象:出现了工商业市镇;手工业发达,需要扩大再生产;出现雇佣关系。
特点:处于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专业化工商业市镇;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自由雇工增多。
(1)据材料一,概括明后期出现的新现象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后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生探究作答)现象:我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更紧,外贸发达;商品经济活跃;白银大量流入,银本位确立(白银货币化);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出现商业团体晋商、徽商;出现了商业市镇。
课堂反馈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纺织业中有丝织、棉织、毛织、麻织等专门的作坊,同时,纺与织、织与染、染与踹的分工都很发达,随着各科分工的日益扩大,相互之间要互换劳动产品,商品交换也就更加发展起来。
——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述论》
手工作坊进行生产,出现专业化分工
(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江南
条件:1、有足够的货币组织大规模的生产的商人或包买主
2、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
基本特征:
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雇佣关系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3.1
商业—白银货币化
课堂反馈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都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白银大量流入并实现货币化
经济之盛
1.3.2
商业—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课堂反馈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越了以往的历史年代,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除北京、南京外,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和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市,尤以江南地区为盛,也出现了高效农业与丝、棉纺织业并重的江南经济,全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区——长江中上游地区。国内市场扩大,地区间商品交换空前繁荣,四通八达的海路、陆路和内河航运便利了商品的流通,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商业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1.3.3
商业—商帮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课堂反馈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无徽不成镇”
商帮:明清时期以血缘和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群体。
(过渡)明朝后期,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市场,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思想、新观念冲击着传统的社会。
2.1.思想:正统与异端
过渡
明清之际,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欲趋苛严的时代,八股取士陈腐不化,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使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正统(僵化)
当按照士、农、工、商的职业基础形成的社会结构开始瓦解,社会开始流动以后,知识分子们也无法继续安于此前的作用……朱子学要求的禁欲,已经无法应对社会的变化。
异端(觉醒)
2、大航海时代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我国思想、文艺、科技
文化之灿
2.1
思想:正统与异端
情境材料
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期社会充满僵化和教条的风气,到了后期随着经济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反程朱理学思想的盛行,社会上兴起奢靡与纵欲之风,社会生活也呈现出多元的面貌。
----林言椒、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据材料一简述明后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观点出现的具体原因。并简要概括材料二、三中的观点。
2.1
思想:正统与异端
(生探究作答)新现象:反程朱理学思想的出现;社会上兴起奢靡与纵欲之风;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
原因:明末:新航路开辟外贸发达,商品经济活跃,物质财富的充盈冲击着传统社会,儒家礼仪程朱理学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出现了某些享乐主义思潮;平等、个性自由、蔑视权威的观念得以萌发;工商业受到与农业同等的重视;
清初:明亡清兴,汉人做了亡国奴,反思君主专制的危害与理学的空疏;东南沿海外贸发达,商品经济活跃催生了新思想。
观点:个性自由;蔑视权贵、教条;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1)代表人物:王守仁
(2)思想主张:
①“致良知”。
②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1.1
明清思想:正统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
李贽
2.1.2
明清思想:异端
  黄宗羲(1610
—1695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黄宗羲
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限制君权;主张“工商皆本”。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后来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2.1.3
明清思想:觉醒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学者尊为亭林先生。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
顾炎武
顾炎武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2.1.3
明清思想:觉醒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著有
《读通鉴论》、《船山遗书》等。
王夫之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1.3
明清思想:觉醒
2.2
小说与戏曲:市民化、世俗化
背景
小说
戏曲
※思考: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完成表格
地理大发现,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兴起,市民文化兴盛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体制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西学东渐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儒林外史》
《红楼梦》
汤显祖
孔尚任
昆曲
京剧
2.3.典籍、科技:总结、交流与碰撞
※思考:据教材完成表格
科技著作
大型典籍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2.3.科技:西学东渐
情境材料
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材料
从万历末年开始,耶稣会教士带来的地心说体系很顺利地取代了传统的浑天说,成为中国天文学的主流。利玛窦等传教士被明朝政府任命主持钦天监,并编写了首部以西方天文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国官方历法——《崇祯历书》。利玛窦等耶稣会士还带来了西式的天文学仪器,明末著名学者、担任大学士的徐光启曾用望远镜进行过月蚀观察,是世界上第一批使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的学者之一。
——林言椒、何承伟主编《中外文明同时空》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利玛窦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的贡献。
(总结)明朝中后期,伴随着大一统社会的发展,程朱理学地位进一步强化,为显示文治出现了大型总结性典籍。同时,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新航路开辟、西学东渐的潮流影响下,新观念冲击着旧传统,农工商领域出现了新现象,思想界出现了与传统相违背的异端和对理学的批判,科技也出现了与世界接轨的趋势。但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生探究作答)贡献:编写了以地心说为依据的《崇祯历书》;带来了西式天文学仪器望远镜;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
板书设计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提倡个性解放
否定孔子的权威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
书》
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
材料四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
评价练习
据材料简要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