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2 07: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五四运动与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一: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材料二:
“巴黎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陈独秀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国际:日美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激化;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国内
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政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根本原因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5月3日晚上11点钟,北京十三所学校代表在北大召开会议,推举家伦等三位同学为学生领袖,并决定第二天上街游行……
——罗家伦《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的过程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
——1919年5月5日《晨报》
大总统令:本月四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纠众集会,纵火伤人一案。方事之始,曾传令京师警察厅,调派警队,妥为防护。乃未能即时制止,以致酿成纵火伤人情事……倘再有借名纠众,扰乱秩序,不服弹压者,著即依法逮捕惩办,勿稍疏弛。此令。
——《北洋政府公报》1919年5月7日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齐心救国,岂贪区区之微利?
挽救学生,不释万万不开门!
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
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
罢课救国,罢市救国,我两界挺身先起;
民心未死,民国未死,愿大家努力进行。
诸位学生是爱国的,你们想一想,难道我们工人就不是爱国的吗?诸位学生宣告罢课已经这么久,你们现在还要求我们推迟我们罢工的日期吗?
——《字林西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开始时间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5日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斗争形势
示威游行(罢课)
罢工、罢课、罢市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3、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性质:五四运动时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思想文化: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政党建设: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目标
结果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相同
1840--1919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
1919--1949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点: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时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认识阶段到理性认识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学生、商人、工人多个群体参加。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北京全体学界通告》
4、感悟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的社会趋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雷,吓得清醒。北大的精神大发作。社会上对于北大的空气大改换。以后是社会改造运动的时代。我们在这个时候,处在这个地方,自然造成一种新生命。
——傅斯年《〈新潮〉之回顾与前瞻》(1919年9月5日)
周恩来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传播先进思想。五四运动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天津。在1919年5月7日,天津学生就举行了示威,很快的组成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周恩来回国后,还未入学便投入到了这场热烈的学生爱国运动中。他表示“有恒心,有胆量,方能成功”,充分表现出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是先驱。
1918年11月,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马克思主义。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
1.满足中国理论需要,促进中共的建立,解放思想。
2.促进中国知识界的成熟。
3.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的联系。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一:1920年,全国工人发展到194.60万人,其中上海有近51.38万人,占全国工人总数四分之一。
——《上海劳动状况》,《新青年》1920年
材料二:1919年《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
材料三: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五四运动促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标志
1921年7月
上海——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材料一: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在中共成立95周年大会的发言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①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的背景
材料一: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材料二: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
——1922年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
材料三: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因此必须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
——1923年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材料四:(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国共合作的背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②中共总结教训,积极寻求同盟者;
③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政党,有威信、有实力;
④孙中山斗争失败,转变思想,同意合作。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广州
①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宣言。
②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③新三民主义;
④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章程,确定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山东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湖北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3、国民大革命的进程
主要战绩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材料:国共合作对于中国国民党来说能够加强自身的战斗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能够得以实现联合战线的战略。国共合作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因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并对后来的革命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3、国民大革命的意义
(1)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2)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的洗礼,掌握了部分革命武装。
(3)大革命失败使中共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要掌握革命的武装。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4、国共合作的破裂
【知识点:国民革命的教训】
1.中国的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2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团结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3.中国革命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把马列主义的普通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第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
第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
第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第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
第五,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第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
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
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
——李大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