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2 07: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27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壮心上下勇求索
教学目标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城新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能够根据其中的挫折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教训(唯物史观)
2.知道在1956-1976年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与成就分别是什么。(时空观念)
3.能够通过阅读、观看文字与图片史料形成对所学知识完整准确的认知。探究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成就的原因。(史料实证)
4.可以凭借本课的学习做出符合史实的历史叙述。梳理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历史解释)
5.意识到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历经波折,然而在这过程当中我们依然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成就。从而感悟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把握全局:以史为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原因与展望
目录
成功探索
曲折道路
(1956年——1966年)
探索的起步
1956·2
1956·4
毛泽东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等34个部委的工作汇报。
《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1956·9
1957
中共八大明确目标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认识国情奠定理论基础。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成功探索
文化成就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①时间:1956年
②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③地位: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成功探索
(1956-1966)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时间: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实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面红旗
评价:一定程度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改变落后的愿望,
但急躁冒进(多、快)。
曲折探索
表现与结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表现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结果
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问题探究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史料一: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史料二: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你坐喷气式,咱能乘火箭;你的箭头戳破天,咱的能绕地球转!
史料三: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问题探究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年代
52
57
60 
66 
71 
73 
75
56年
66年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调整,再调整
1958·11
1959·4
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批评了农村工作中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倾向,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降低了1959年工业生产指标。
毛泽东《党内通信》: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
1960冬
1962·3
周恩来作对联:
上联是“先抓吃穿用”,
下联是“实现农轻重”,
横批“综合平衡?”。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62·1
七千人会议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②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2.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1966年春夏
1967年初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6年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粉碎了江青反
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自主学习:依据教材及所学内容,梳理“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卞仲耘,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1966年被红卫兵打死于校中。
《宪法》第8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问题探究二:根据材料归纳“文革”期间社会主义建设遭到破坏的
表现。
基本人权
遭到践踏
无政府
状态


遭到践踏
十年混乱
——“文化大革命”
整顿
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
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
结束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邓小平
易错提醒
1966—1976年,由于“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但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主持下,国民经济并未完全停滞,也取得了较大成就。
评价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伟大的建设
成就
(1949-1976年)
结合教材,梳理1949年-1976年,我国在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科技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医疗
外交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三线建设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伟大的建设成就
自主学习:
骨干培养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精神面貌
形成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代表人物
“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
焦裕禄
素质培养:时代精神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伟大的建设成就
工业领域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伟大的建设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成功发射中近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元勋”邓稼先
国防、科技领域
伟大的建设成就
农业领域
1973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袁隆平小档案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74年,育成南优2号
1991年,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2000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019年,共和国勋章
伟大的建设成就
教育和医疗领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沂蒙山区的“识字班”
消灭血吸虫病
伟大的建设成就
外交领域
①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问题探究三:
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史料一: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互动探究:乔冠华因何大笑?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问题探究三:
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史料二: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互动探究:为什么尼克松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影响
(1)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加速了统一大业进程。
(3)破解了建国以来外交困局,打开了与西方交往大门。
(4)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掀起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热潮
历史解释: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3、意义
易错提醒: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伟大意义:
4原因与展望
(1956-1976年)

冷静思考:曲折原因细分析
《论十大关系》
1956·4
中共八大
1956·9
1957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58
三面红旗
1959
1960
三年困难
八字方针
1962
七千人会议
文革
1966
1967
一月风暴
1971
粉碎政变
1972、75
周、邓主持
1976
粉碎四人帮
思考: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
中国当时的经济模式是欠发达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其内外部压力越大。
——李向前
思考: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
曲折原因
基础薄弱,极度渴望经济高速发展
思考: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曲折原因
道路探索的艰辛
《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思考: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文革”是“左”倾错误不断扩大和升级的恶果。
——衣晓龙
曲折原因
文化传统
过火的政治运动影响经济
思考: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文革”是“左”倾错误不断扩大和升级的恶果。
——衣晓龙
曲折原因
文化传统
过火的政治运动影响经济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1950年出访苏联回国后)
思考: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
曲折原因
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1957年苏联提出15年内赶超美国的口号。正在苏联进行国事访问的毛泽东也不甘落后,提出中国在15年内赶上英国的宏伟目标。中苏两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左倾竞争”的局面。
1955年,苏联、波兰等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1960年苏联突然撤销同中国已经签订的一切经济合同,并且撤回了一切苏联专家。
思考: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
曲折原因
两极对峙格局下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思考:分析中央出台这些措施的意义?
有益尝试
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
勿忘历史,砥砺前行
事件
特征
影响
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①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
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大跃进”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历史启示: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