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第十七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
列强侵略的加据
材料一:林则徐相信,英国人没有茶叶大黄就活不下去,且认为英国的士兵的双腿因打了绷带而不能伸展;一位御史提出,只要击中他们的双脚就能制其死命,而耆英则报称这些夷人在夜里实力极差。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该放弃的。
——《中国近代史》
闹心
公使进京
材料一:《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表示:“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竟然指示钦差大臣用外国来华贸易全部免税来换取条约中的外国公使驻京等四项条件。
放心
治外法权
材料二: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夷人管夷人,属于完全合理之法。
开眼看世界
随着与外国人接触得越多,林则徐对外部世界历史、地理、制造等各方面的兴趣越来越浓。
1839年,林则徐主持编译了把英国人慕瑞所著《世界地理大全》,并亲自润色、编辑,撰成《四洲志》一书。这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书籍之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徐继畬,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的《瀛寰志略》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海国图志》是中国人看世界和历史的开山之作。
这本书到达日本,引起了日本人读书的热潮。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就有21个版本,使日本国民的思想迅速开化。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维新思想家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
1851万国工业博览会
机器正当求
洋务运动
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19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
在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人物
代表企业
备注
曾国藩
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自强
军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天津机器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军用企业存在着很多弊端,企业消耗高效率极其低下,江南制造总局全厂2415人,但是每天仅能造5支枪,制造成本高达白银17.4两。
主管官僚对军械制造一窍不通,生产技术大权都操控在洋人手里。
人物
代表企业
备注
曾国藩
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自强
军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天津机器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求富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
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
李鸿章
新式教育
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
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唐国安
清华大学校长
詹天佑
著名的工程师
唐绍仪
政治家
人物
代表企业
备注
曾国藩
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自强
军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天津机器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求富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
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
李鸿章
新式教育
海防建设
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筹办近代化的海军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人物
代表企业
备注
曾国藩
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自强
军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天津机器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求富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
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
李鸿章
新式教育
海防建设
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南洋、北洋、
福建三支海军
可以剿发逆
可以勤远略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只是在封建制度上的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
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太平天国运动
不为帝王唱赞歌
而为苍生说人话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人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西方列强的侵略(外部原因)
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
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材料四
洪秀全出身农家,四次科考失败。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在第三次科举落榜后,他无意中得到了《劝世良言》(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洪秀全受其启发,创立拜上帝教,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特下凡除妖魔,号召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这也是农民阶级几千年的梦想,农民群起响应。
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2、永安建制
初建政权
1、金田起义
(1851年初)
永安整顿建制内容:
1.严肃军纪
2.清除奸细
3.永安封王
天
王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3、定都天京
建立政权
(1853年春)
1、金田起义
(1851年初)
2、永安建制
初建政权
专意金陵
据为根本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3.定都天京
军事:
政治:
为拱卫天京,主动北伐、西征和东征。1856年达到全盛。
颁布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太平天国时期的田凭
1.主张: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2.内容:
土地分配: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圣库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把特权和享受放在首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极尽奢华,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贵,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天王
韦昌辉
杨秀清
石达开
4.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朝中无人
国中无将
陈玉成
李秀成
洪仁玕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兴办邮政
医院
学校推广保险
奖励发明
兴建铁路
公路
仿制轮船
火车
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5.天京陷落
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势力进攻下,天京陷落。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促进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
2.催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阻碍作用
1.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湘军等汉族地方武装兴起的同时,为地方割据问题留下了隐患。曾经强有力中央集权的清政府覆亡之后,地方割据问题凸显。由此引发北洋军阀时代的混乱和蒋介石时代的地方问题。
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死亡人数一亿六千万。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千万以上。
——《大国无兵》
洪秀全跟他的太平天国在历史洪流之中,为了反抗清政府的暴政,奋起抵抗,怎么看都是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变得太过于偏激,甚至是癫狂,本来的初衷是要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大同社会”,理想虽好,但是做法是大相径庭,他们对于农民的压迫,
与清政府对农民的压迫又有什么不同呢?就算最后太平天国推翻清政府,建立的只不过又是一个“清政府”罢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杰
钗头凤·天国吟
洋人欺,世道乱,时迫天兵义金田。北伐兴,西征现,大清惊梦,胆碎心寒,
惨
惨
惨!
情成昨,心莫测,天京亡于萧墙祸。湘淮犯,洋夷乱,天国梦醒,后人嘘叹,断
断
断!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清政府倒台
清政府同外国政府或外商、国际组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175件。
共割让了2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欠下了2600亿人民币的赔偿款。
一、边疆危机:
(1)西北危机:
宗藩关系:
明清之际的中国与周围国家形成一种国家关系体系,具体内容为藩属国的国王继位,须经过宗主国的册封,才算取得合法的地位。
藩属国需定期向宗主国朝贡;宗主国负有帮助藩属国维护统治秩序的责任。
一、边疆危机:
(2)南方危机:
冯子材
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对准中国
1883年
1884年
法军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
1885年
镇南关
大捷
冯子材
晚清一代名将、民族英雄
67岁的冯子材率军在中越边境的镇南关取得大捷,是中国人在近代第一次战胜西方列强。
按理说,成王败寇,清朝赢得了战争应该向法国索取战争赔偿才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军不仅主动撤军,还主动开出优惠条件给法国,中国不败而败。
一、边疆危机:
(2)中法战争:
冯子材
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对准中国
1883年
1884年
法军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
1885年
镇南关
大捷
《越南条约》
在台湾设省
1885年
二、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一: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日本
朝鲜
台湾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明治天皇
日本乃万国之本
布国威于四方
(1)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大陆政策出台已久。
(2)直接原因: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道光皇帝
明治天皇
直隶总督
叶志超
保护
日本侨民
1894年,日军袭占汉城朝鲜王宫,扶植亲日政府,迫使朝鲜“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
同年7月25日,日本军舰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为丰岛海战,至此日本引爆甲午中日战争。
平壤战役,中日两国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日军参战部队共16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约为13000人。
山东杰出将领“甲午三英”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可叶志超却弃城而逃,狂奔五百里,致使日本军队占领朝鲜全境。
甲午英魂
邓世昌
林永升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据<旅大史话>记载: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
1896年11月,日军撤出旅顺后,清朝派来接收旅顺的官员顾元勋在此树立了第一块碑石,亲书“万忠墓”三个大字,以示祭奠。
一座积尸如山的城
一座殊死抵抗的城
这位72岁老人的将是一场屈辱的谈判,漫长的历史告诉李鸿章,谁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谁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但是朝庭上下,又有谁能担当起赴日据理力争的大任呢?
李鸿章:“头绪纷繁,两月方宽,办事较妥,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
伊腾博文:口中之物,尚未下咽,饥甚!
--1895年,日本马关
《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内地免税。
《马关条约》的影响
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序幕:三国干涉还辽
方式:强借租地,划分
势力范围
漫画《三国干涉还辽》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时局图》
门户开放政策最早由美国提出,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
【题目】“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
)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
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向美国开放
材料一: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
中日实力对比
历史的反思
材料二:1894年是太后的60寿辰,她早就打算好好庆贺一番。先是修三海即北海、中海、南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紧接着开始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国际形势紧张,御史上奏请求停止建设以保军费,慈禧大为恼怒,申斥那个不识时务的御史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历史的反思
材料三:日本当时的明治天皇带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把皇室的经费缩减,支援我们的军事建设,皇室主动每年拿出30万日元来支持军队建设”。当时日本天皇把这句话,通过诏书向全国传达之后,日本国民出现了空前的团结。万众一心,日本很多的富豪开始捐款。
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