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1 06:5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
课标解读
1、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认知提示: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
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锐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的速度。北方少数民族在彼此征战中,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较晚内迁的鲜卑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
制作表格、分析图片、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目内容通过论述前秦和北魏这两个不同少数民族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凸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2、本课的突破点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应从背景、内容、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并利用材料分析归纳。
(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宜从交融的方式和意义两方面进行展开叙述。
?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由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什么?答: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之后学生齐声朗读: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从未中断的伟大文明,无论是秦汉时期的大一统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这一文明在绵延发展过程中都是以汉文化为主体涵盖众多民族文化而形成的多元文化的凝聚,它时而表现为暴力冲突,时而表现为和平交流。这种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在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上一节我们讲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那么同时期北朝又是怎样呢?
(一)?淝水之战——民族交往中的冲突
学生阅读P86—87,结合观看视频,用表格的形式归纳
?
时间
383年
作战双方
前秦
(氐族)
─??东晋(汉)
交战原因
前秦企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
兵力对比
80万对8万
结果
东晋大败前秦(以少胜多)
影响
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的状态。
?
并引导学生说出淝水之战中相关的四个成语及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四次战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交流中的融合
1.教师先介绍鲜卑族的渊源,学生阅读P87第2、3自然段归纳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十六国分裂状况,进入北朝时期。(2)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内迁较晚,原有的旧俗难以统治北方,必须改革。
2.观看短视频:《孝文帝迁都洛阳》,指出孝文帝迁都为推行汉化政策奠定了基础。
3.展示材料结合课本,指导学生用12字概括汉化政策主要内容。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和通汉婚。
4.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分小组讨论:怎样正确评价孝文帝?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论,教师总结,引出评价标准(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2)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阅读教材结合图片直观展示引导学生用表格归纳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
生活方式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文化艺术
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政治制度
沿用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民族心理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在课本上找出民族交融的伟大意义。
(四)小结:通过学习前秦和北魏这两个不同少数民族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同时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活力。
作业:课时练P80--83
?
教学反思
孙??景??新
一、选课:
在公开课前半月决定讲哪一课时,我犹豫了。由于今年是使用部编统编教材第一年,教材的容量和结构与以前的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华师大版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三国鼎立》都是大家经常选择的篇目,我不想走别人的老路,不经意间想起了四年前孔校长和梅书记推门听我的《北方民族大融合》,记得当时没讲好,于是有了重讲这一课的念头。
二、备课及磨课过程
定下篇目后我开始着手备课,于是我找到了之前的教案和课件,仔细对比一下两课的题目和课文子目,有很大的不同。华师大版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有三目:北方政局、孝文帝改革、民族大融合,而部编2016版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有三目: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交融。华师大版的三个子目很连贯,较好理解,而部编的这一课把“淝水之战”放进来我很是不解,究竟它和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有啥关系呢?思考良久我想到九年级一中考题:中外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即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于是我把本课理解为“淝水之战”——交往中的冲突,北魏孝文帝改革——交流中的融合,北方民族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这样就层次很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