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粤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粤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1 10:09:34

文档简介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1.分子是
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氧气由
构成。?
2.从微观角度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物质的化学性质
;在发生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物质的化学性质
。?
3.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高,分子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
4.从分子角度区分纯净物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
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
分子构成的。?
 【易错提醒】气体的体积发生改变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
·知识点一:物质是微粒构成的
1.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
(
)
A.小麦可以磨成粉
B.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
C.糖块放入一杯水里会逐渐消失
D.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
2.下列图示中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
)
·知识点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3.(2020·上海中考)“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
(
)
A.数量很多
B.体积很小
C.不停地运动
D.有间隙
4.(2021·连江质检)下列诗词能用微粒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
A.春:清明时节雨纷纷
B.夏:接天莲叶无穷碧
C.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D.冬:暗香浮动月黄昏
5.(2020·衡阳中考)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来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
)
A.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
B.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C.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D.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6.氮气不活泼,在3
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现:在0
℃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
0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
7.(2021·厦门质检)如图所示:
(1)控制A、B两侧试管中的实验同步进行,观察到A侧上端棉花处比B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该现象:
。?
(2)若用热毛巾捂住A侧试管,观察到棉花处更快变红,原因是
。?
·知识点三:利用分子认识物质的变化
8.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
9.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的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
(1)A:
。?
(2)B:
。?
(3)C:
。?
10.(2021·晋江质检)从微观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智能加热器”是“液体蚊香”的好搭档,可以定时加热,自动停止,减少蚊香液的浪费。从微观角度看,蚊香液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据此推测可能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
(2)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酒精灯内的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微观上讲,是因为
。?
(3)如图所示,分别压缩针筒中空气和水,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水的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
11.(2020·湘潭中考)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
D.分子停止运动
12.(2020·邵阳中考)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13.(2020·株洲中考)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H原子,白球代表Cl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
)
14.(2019·福建中考)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15.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
①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③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皮肤中
④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6.(2021·泉州质检)如图所示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反应的过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化氢分子
C.生成的氯化铵中仍然包含氯化氢分子
D.氨气是氨分子构成的
17.探究分子运动。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实验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方案评价】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两个实验均有明显的现象,都能得出结论,达到实验目的。但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二更好,请你写出实验二的优点
(答出一点即可)。?
【实验拓展】利用实验二装置,只要对浓氨水进行一个简单操作,便可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度大大加快,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请推测该因素为
,该操作是
。?
PAGE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1.分子是 构成 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氧气由 氧分子 构成。?
2.从微观角度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不发生改变 ,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变 ;在发生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发生改变 ,物质的化学性质 发生改变 。?
3.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高,分子运动 加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 。?
4.从分子角度区分纯净物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 不同种 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 同种 分子构成的。?
 【易错提醒】气体的体积发生改变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
·知识点一:物质是微粒构成的
1.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
(C)
A.小麦可以磨成粉
B.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
C.糖块放入一杯水里会逐渐消失
D.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
2.下列图示中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D)
·知识点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3.(2020·上海中考)“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
(C)
A.数量很多
B.体积很小
C.不停地运动
D.有间隙
4.(2021·连江质检)下列诗词能用微粒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D)
A.春:清明时节雨纷纷
B.夏:接天莲叶无穷碧
C.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D.冬:暗香浮动月黄昏
5.(2020·衡阳中考)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来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D)
A.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
B.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C.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D.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6.氮气不活泼,在3
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现:在0
℃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
0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B)
7.(2021·厦门质检)如图所示:
(1)控制A、B两侧试管中的实验同步进行,观察到A侧上端棉花处比B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该现象: 氨分子运动速度比酚酞分子快 。?
(2)若用热毛巾捂住A侧试管,观察到棉花处更快变红,原因是 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知识点三:利用分子认识物质的变化
8.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乙 。?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分子间隔变大 。?
9.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的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
(1)A: 分子在不断运动 。?
(2)B: 分子很小 。?
(3)C: 分子间有间隔 。?
10.(2021·晋江质检)从微观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智能加热器”是“液体蚊香”的好搭档,可以定时加热,自动停止,减少蚊香液的浪费。从微观角度看,蚊香液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瓶外或空气中 ,?
据此推测可能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温度 。
?
(2)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酒精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
酒精灯内的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微观上讲,是因为 生成了新的分子 。?
(3)如图所示,分别压缩针筒中空气和水,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水的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气体分子间间隔比液体间间隔大,空气中物质分子之间间隔比水分子间隔大得多,因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
11.(2020·湘潭中考)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
D.分子停止运动
12.(2020·邵阳中考)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B)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13.(2020·株洲中考)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H原子,白球代表Cl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D)
14.(2019·福建中考)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15.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D)
①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③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皮肤中
④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6.(2021·泉州质检)如图所示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反应的过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化氢分子
C.生成的氯化铵中仍然包含氯化氢分子
D.氨气是氨分子构成的
17.探究分子运动。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实验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B中液体变红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分子在不断运动 。?
【方案评价】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两个实验均有明显的现象,都能得出结论,达到实验目的。但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二更好,请你写出实验二的优点 节约药品 (答出一点即可)。?
【实验拓展】利用实验二装置,只要对浓氨水进行一个简单操作,便可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度大大加快,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请推测该因素为 温度 ,该操作是 将浓氨水进行加热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