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结晶现象
1.结晶与采用的方法
形成 晶体 的过程叫作结晶。对于溶解度随降温改变明显的溶质,采用 冷却结晶 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改变不明显的溶质,采用 蒸发溶剂结晶 法。?
2.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在三个步骤中的作用:溶解中是 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 ;过滤中是 引流 ;蒸发中是 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外溅 。?
3.过滤时注意:一贴: 滤纸 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滤纸边缘 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 滤纸 边缘;三靠: 漏斗下端 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斜靠 三层滤纸一侧 ,盛液烧杯口靠在 玻璃棒 的中部。?
4.对溶液蒸发时,当 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靠 余热 蒸干,否则 固体颗粒外溅 。?
·知识点一:结晶
1.(2021·泉州质检)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D)
A.溶解过滤
B.过滤
C.蒸发结晶
D.降温结晶
2.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A.通过降温可将X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B.海水晒盐利用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特点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3.海水晒盐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蒸发 ,用该方法将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 变大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下同),饱和溶液与析出晶体后的母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还可采用 降温 结晶,用该方法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 变小 。?
·知识点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4.(2020·菏泽中考)在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D)
5.(2020·怀化中考)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C)
A.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B.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D.当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快溶解 。?
(2)操作⑤中的一处错误是 未用玻璃棒引流 。?
(3)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4)本题中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②①③④⑤⑥ (填序号)。?
7.(2020·福建中考)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
℃时,100
g
H2O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B.40
℃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
g水,冷却到20
℃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
g水,冷却到20
℃时,析出晶体3
g;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
g,冷却到20
℃,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B)
A.可能小于3
g
B.可能大于3
g
C.一定等于3
g
D.一定大于3
g
9.(2021·仙游质检)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小明同学想提纯粗盐并计算产率,他的操作步骤如下:(已知:常温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
(1)上述过程中除去的杂质是 难溶性杂质 。?
(2)操作Ⅰ的目的是a. 计算需水量 ;b.计算产率。?
(3)操作Ⅴ是 蒸发 。?
(4)操作Ⅳ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引流 ;若得到的滤液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过滤的仪器不干净,合理即可) 。?
(5)已知:产率=×100%。若计算得到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粗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合理即可) 。?
10.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 活性炭 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3)实验室进行操作C时,需将蔗糖溶液放在 蒸发皿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加热,蒸发得到蔗糖固体。?
(4)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1.t1
℃时,将a、b两种固体各18
g,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
℃时,现象如图乙所示,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
请填空:
(1)从t1
℃到t2
℃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b (填“a”或“b”)的溶液。?
(2)图丙中曲线M表示的是 a (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 降温 结晶的方法提纯a。?
12.为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某学习小组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环境温度为20
℃)
(1)Ⅰ、称量与溶解;Ⅱ、过滤;Ⅲ、 蒸发 。?
将步骤Ⅲ补充完整。
(2)图1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步骤Ⅰ中的部分操作:
①由图1给出的信息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 36.0 g。?
②从节约能源和提高产率的角度分析,图2中所需水的最佳体积是 5 mL。(提示:水的密度为1
g·mL-1;产率=×100%)?
③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加速固体溶解 。?
(3)过滤时,若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造成的后果是 c (填字母)。?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部分杂质未经过滤进入滤液
PAGE7.4 结晶现象
1.结晶与采用的方法
形成
的过程叫作结晶。对于溶解度随降温改变明显的溶质,采用
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改变不明显的溶质,采用
法。?
2.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在三个步骤中的作用:溶解中是
;过滤中是
;蒸发中是
。?
3.过滤时注意:一贴:
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
边缘;三靠:
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斜靠
,盛液烧杯口靠在
的中部。?
4.对溶液蒸发时,当
时停止加热,靠
蒸干,否则
。?
·知识点一:结晶
1.(2021·泉州质检)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
A.溶解过滤
B.过滤
C.蒸发结晶
D.降温结晶
2.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通过降温可将X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B.海水晒盐利用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特点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3.海水晒盐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用该方法将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下同),饱和溶液与析出晶体后的母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
。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还可采用
结晶,用该方法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
。?
·知识点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4.(2020·菏泽中考)在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5.(2020·怀化中考)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
A.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B.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D.当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操作⑤中的一处错误是
。?
(3)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
时,停止加热。?
(4)本题中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7.(2020·福建中考)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
℃时,100
g
H2O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B.40
℃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
g水,冷却到20
℃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
g水,冷却到20
℃时,析出晶体3
g;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
g,冷却到20
℃,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
A.可能小于3
g
B.可能大于3
g
C.一定等于3
g
D.一定大于3
g
9.(2021·仙游质检)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小明同学想提纯粗盐并计算产率,他的操作步骤如下:(已知:常温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
(1)上述过程中除去的杂质是
。?
(2)操作Ⅰ的目的是a.
;b.计算产率。?
(3)操作Ⅴ是
。?
(4)操作Ⅳ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若得到的滤液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5)已知:产率=×100%。若计算得到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
10.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
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3)实验室进行操作C时,需将蔗糖溶液放在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加热,蒸发得到蔗糖固体。?
(4)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1.t1
℃时,将a、b两种固体各18
g,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
℃时,现象如图乙所示,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
请填空:
(1)从t1
℃到t2
℃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填“a”或“b”)的溶液。?
(2)图丙中曲线M表示的是
(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提纯a。?
12.为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某学习小组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环境温度为20
℃)
(1)Ⅰ、称量与溶解;Ⅱ、过滤;Ⅲ、
。?
将步骤Ⅲ补充完整。
(2)图1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步骤Ⅰ中的部分操作:
①由图1给出的信息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②从节约能源和提高产率的角度分析,图2中所需水的最佳体积是
mL。(提示:水的密度为1
g·mL-1;产率=×100%)?
③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过滤时,若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造成的后果是
(填字母)。?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部分杂质未经过滤进入滤液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