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与经纬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经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的找出;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4)帮助学生建立经线和纬线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呈现图片,展示最近比较火爆的电影《战狼2》中,中国海军通过手机信号定位,实施导弹精确打击,保护我国侨民的故事情节。创设开放、体验性情境,提出探究主题“如何确定地理位置”,模拟电影《战狼2》情节,将学生分为纬线组和经线组,将学生带入最佳学习状态。
?
二、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学习任务(一)认识经纬线在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每人一个地球仪,各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经纬线在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方面的特点。布置操作任务:
纬线组:
(1)贴出最长的纬线;(2)贴出最短的纬线;
(3)贴出长度相等的纬线;(4)观察纬线在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方面的特点;
经线组:
(1)贴出经过伦敦的经线;(2)贴出经过北京的经线;
(3)贴出经过华盛顿的经线;(4)观察经线在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方面的特点。
各小组分别展示成果,通过学生反馈的结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经纬线在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方面的特点。得出:
1.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线的长度不断的缩短,直到南北两极缩短为一个点,所以南北两极是最短的纬线;
2.距离赤道相等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
3.纬线的形状都是圆形,长度各不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与纬线垂直,指示南北方向。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师:在地球仪上可以贴出多少条经纬线?
生:无数条。
师:如何区分每一条经纬线呢?我们可以给每条经纬线起名字。(引出经纬度)
学习任务(二)经纬度分布规律
布置如下观察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观察任务:
纬线组:
(1)观察、指出赤道的纬度——0°;
(2)观察、指出南北极点的纬度——90°;
(3)观察纬度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4)北纬用????表示,南纬????表示;N,S。
经线组:
(1)观察指出本初子午线的经度——0°;
(2)观察指出本初子午线相对经线的经度——180°;
(3)观察经度的分布规律——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
(4)东经用????表示,西经用?????表示——E,W。
对学生反馈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平面建模,将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投射到平面上,让学生在模型上标注经纬线,加深学生对经纬度划分及经纬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赤道的纬度为零度,从赤道向北为北纬,用字母“N”来表示,从赤道向北,纬度不断增大,一直到北极点增大为90°N。赤道向南为南纬,用字母“S”来表示,从赤道向南度数不断增大,一直到南极增大为90°S。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增大至180°。向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度数逐渐增大至180°。
学习任务(三)特殊经纬线及半球的划分
通过观察平面图,引导学生掌握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把离赤道比较近的0°到30°的范围,称为低纬度地区;30°到60°的范围,称为是中纬度地区,60°到90°的范围,称为是高纬度地区。
设置问题导向:
(1)如果把地球仪分成南北相等的两个半球,应该延哪条纬线一刀切开呢?——赤道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0°经线与180°经线组成了一个经线圈,这个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
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并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0°经线经过了大面积的陆地,会把一个国家分在两个不同的半球上,所以选取大面积经过海洋的,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划分的分界线。
三、设置命题??巩固成果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贴出45°E、10°N这两条经纬线,将学生引回《战狼2》情节,使学生掌握,两条经纬线的交点就是课程一开始舰长从冷锋手机信号中所获取的地理坐标。使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利用经纬线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查找《战狼2》中导弹命中地经纬度45°E和10°N,巩固学生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