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题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总课时 4 第 3 课时
课题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的“市”的形成与发展。2. 了解古代中国重要的商业都会及著名商帮。3.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能力目标 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并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准备 背诵本课课前提示,完成课前预习。
教学设想 以知识框架为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问题与情境中完成课程过程。以材料和图片突破重点。以重点突破作为前提,以学生自身感悟为基础,突破难点。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反 思
模块一 预习导学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活跃)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的发展 商业都会的崛起 (全体同学必做)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活跃)1、夏商周时期,商业由 控制,西周晚期货币需求增多,可以看到流通 的情形。2、汉代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他们为 往来奔波。3、唐代 和 发达,服务于商务的辅助性经营场所 、 和 等,生意非常兴隆。4、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 。北宋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明清时期出现商帮,其中 和 势力最为强大。二、“市”的发展朝代发展概况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王莽时期,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 已经形成。2、唐朝的 、 、 、 、 都是商业繁荣的都会。3、清 、 、 、 、 、 商业非常繁荣。模块二 合作探究材料一、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上望,错认几人船。 ——刘采春《啰喷曲》材料二、曰:"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 王安石《商感》海上盗船动盈百,东南西北候过客。 ——清黄培芳《赎人行》根据材料总结古代商人的生活?情景解读1: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赵国的都城邯郸,楚国的都城郢都成为当时著名而繁华的商业中心。你能说出古代“市”(经济中心)和“城”(政治中心)分布的特点吗? 情景解读2:市,买卖之所也。——《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祝融也。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1、古代的“市”是什么场所?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2、你能从《木兰辞》这首诗歌里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活动的主要特点吗?情景解读3:你从唐都长安和宋都东京(开封)的商业活动中发现其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情景解读4:材料一 《周易·系辞》有“日中为市”。唐初仍然有“日中而市”的古风材料二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晚唐朝诗人)杜荀鹤)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里? 情景解读5【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阃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 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中“草市”与“市”区别,并说明“草市”出现意义。(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2分)模块三 达标提升1.白居易的《琵琶行》有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中的历史信息 A.商人重金钱不重感情 B.唐朝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C.唐朝茶叶商品化程度高 D. 交通不便经商路途遥远2.“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 ‘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长安 B.唐朝前期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4.下列诗句中可以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信息的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离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5.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 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6.有关古代进行商业活动的“市”,宋代以前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出现了专门管理“市”的机构 B、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出现了“草市”C、出现了繁荣的“夜市” D、“市”分散在宅屋之间,形成繁荣的商业街7.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8、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9“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0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D.富室大户往往在水运方面的“草市”相聚而居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3分,任意3点得3分)
(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分)
(3)“市”设于城中,“草市”形成于交通便利的地方;“市”为政府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4分)方便百姓日常生活,带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交流。(1分)
(4)商品经济不断进步,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2分)
知识简构
课前预习
探究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探究二:“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