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预习提纲
1.总结交通工具的更新过程。
2.想一想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是什么?
3.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思考新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
5.分别总结邮政和电信(电报、电话)事业的发展过程。
6.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
7.P70【自我测评】2: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明显。请谈谈这方面的具体表现。
看问题,翻翻书,想一想
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是什么?
2.近代百年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3.传统的交通工具有什么?
4.近代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
5.民国时期城镇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6.说说自行车是怎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的?
7.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哪两个交通工具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8.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什么时候建成?
9.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是?
10.中国的铁路建设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较快发展?原因是什么?
11.青藏铁路什么时候全线贯通?有什么重要意义?
12.中国什么时候出现了有轨电车?出现于哪座城市?
13.公共汽车从哪一年开始在上海运行?
14.中国什么时候结束了城市没有地铁的历史?
15.介绍一下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的情况。
16.中国的民航事业始于什么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航运营情况如何?
17.为什么现代中国的交通工具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18.什么时候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此时中国的通信事业处于什么状况?
19.什么时候中国加快了通信建设的步伐?
20.海关从哪一年开始试办邮政?
21.“大清邮政局”哪一年正式成立?其通信范围如何?
22.什么时候出现中华邮政?
23.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有什么作为?
24.1877年的随后几年,中国电报事业有何发展?
25.无线电报创自于哪一年?
26.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我国还开设了什么无线电报业务?
27.电话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28.民国成立后,我国的电话事业有何发展?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邮电部什么时间成立?有什么意义?
30.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通信设施有何发展?
31.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的电话运营情况如何?
32.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 本 部 分 习 题 答 案
1.P70【学习思考】: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信方式都有哪些?
答: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通信件、电子信件等。
2.P70【自我测评】1:阐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过程,并分析它们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
答: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牵引的发展过程, 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地更迭发展,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者社会向前发展。
3.P70【自我测评】2: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明显。请谈谈这方面的具体表现。
答: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后果就是交通工具的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在通信工具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步,主要体现在线网的架设、通信工具的数量上。由于许多地区地处山区,经济落后,线网很难通入,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通信工具的数量不多。而东部地区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德需要,无论在线网的涵盖区域还是通信工具数量的百人拥有数都绝对处于优势。
4.P71【材料阅读与思考】:以上材料介绍的是1865年一1869年中英、中美条约交涉前后,各省将军督抚对于外人铺设铁路的态度。阅读后请思考:中国官员在外人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他们的理由有哪些?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材料略)
答:中国官员在外人铺设铁路的问题上持反对态度,它们的理由有:铺设铁路“占人会田业”、”毁人庐墓”、破坏风水,同时又会扰民,引起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影响到自身的统治。
评价: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官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但也是符合其阶级立场的。对于官员来说,西方机器的引进必然破坏社会结构,造成人口的自由流动,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自身的统治,这是最根本的因素。西方技术的传入,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当他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以后,必将势不可挡,进而更加加速社会的变动。后来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背一背、记一记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表现:
历史时期 交通工具
古代 轿子、马车、帆船
近代 落后(人力) 人力车 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民国时期,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
自行车 又称脚踏车。①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②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③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先进(机械动力) 摩托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灵巧的摩托车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汽车 ①公共汽车1924年在上海出现。②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③家庭汽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轮船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火车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电车 1906年,天津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飞机 ①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航空网。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2008年,中国民航累计完成旅客量1.92亿人次。
地铁 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
磁悬浮 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开始运营,专线全长约三十公里,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2)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
①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牵引)新式简易工具取代;②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③更新过程城市较乡村显著。
(3)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②政府的大力提倡。③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⑤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4)新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
①发展速度较快。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②多层次性。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2.邮政的发展
(1)表现:
时间 成就
古代至19世纪中叶 落后的通信方式:驿站、民信局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加快了通信建设的步伐。
1866年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96年 “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辛亥革命后 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得到进一步扩展。
1949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阶段及特点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其特点是邮政事业经历了从试办到正式办理的过程,涵盖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初具规模。
②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其特点是邮局邮路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在邮政工具的变革。
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其特点是开创了邮电合一的新时代,独立发展。
④改革开放后至今:特点:崭新的历史阶段。
3.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
时间 成就
1877年 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1877年随后几年 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加强了中央与边疆之间以及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
1906年 无线电报创设并获得了一些发展。
1932年底 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
时间 成就
1882年 电话传入中国
民国成立后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
20世纪80年代之后 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
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 中国电话用户已超过5亿户,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各占一半(普及率增长迅速)。
4.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