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1 07: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能吃么?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地位、权力、威望、以及多数人的承认,都不是判定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尺度,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错误的东西迟早要被实践推翻!
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侯现杰
修改稿
学习要点
一、知识:1.有关概念
2.重点词语
二、能力:1.梳理论证思路及结构
2.分析体会论证方法
3.体会论述特点4.鉴赏论证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实践是检验正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用于指导自身的行动。
邓小平题词
作者简介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2001年退休。?[7-8]?
孙长江(1933年10月-2020年6月19日),男,福建晋江人,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5月任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副主任。1994年创建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思想文化研究所,奠定了首都师大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孙长江同志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主要撰稿人和主要定稿人之一。
1978年胡福明到北京改稿与编辑王强华合影。
另一主要作者:孙长江
创作背景
这场大讨论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党内、政府和军队中的全部领导职务。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时期,中央党校也作出规定,研究党的历史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的有关指示,二是以实践为检验路线是非的标准。
原话出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话,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的。?[4]??1963年11月,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在东湖宾馆写《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此文打印出来后,毛泽东修改时,加注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本来就是一个大哲学家,他改完这篇文章,很高兴,还在东湖边照了一张相。这张照片如今也挂在毛泽东故居陈列馆内。
该文原稿现保存在中央档案馆。
创作修改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给中央的一封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此后,对“两个凡是”提出了批评,并多次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问题。
《理论动态》发表文章
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以前,《人民日报》和不少报纸以及社会舆论已经就教育上“两个估计”问题、所谓“文艺黑线”问题、老干部和“走资派”问题、知识分子问题,特别是天安门群众运动等,强烈地提出拨乱反正的要求,展开了争论与斗争。《光明日报》参加了这些争论。不少同志感到有必要根据邓小平、胡耀邦同志的思想,写一篇比较全面的关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文章。
同年12月,中央党校研究编写一个党史材料时,当时主持党校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明确提出编写要求:一个是完整、准确地运用毛泽东思想,一个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校学习的不少高、中级干部进行了讨论,当时正在党校高级班学习的杨西光同志,参与了这些讨论。
同年,《光明日报》、《哲学》专刊组组长王强华出差去南京开会。会上,请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为《哲学》专刊撰稿。胡福明翻阅了大量资料,大约在1977年秋季,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部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文作了多次修改。
1978年4月,经过作者和编辑部反复修改的这篇文章拼在了《哲学》专刊上准备发表。总编辑杨西光在审阅大样时决定,将文章撤下来,进一步修改后在一版发表。发表前,杨西光将作者胡福明和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孙长江、《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马沛文、《哲学》专刊负责人王强华召集到一起研究修改。
文章经他们反复修改,再经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吴江同志修改,于4月27日定稿,由吴江同志送胡耀邦同志审阅。在修改过程中,杨西光与吴江同志商定,为扩大文章影响,先在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第二天在《光明日报》发表。这个考虑,经吴江同志请示胡耀邦同志,得到胡耀邦同志批准。?[1]??[5]?
同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6]??5月11日,这篇文章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入选教材
2019年8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有关工作情况。据介绍,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红星新闻记者还在会上获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入选普通高中语文教材?[2]??。
社会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讨论遇到阻力时,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胡耀邦等纷纷表态支持这一讨论。随之,这场讨论从思想理论界扩大到党政军及社会各界。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这就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文章在党内外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这场讨论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
的否定,但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7]?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针对当时的形势再次精辟阐述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这个讲话在关键时刻给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有力的支持。
同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了对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提出的种种责难,得到了当时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中央和地方报刊也发表了许多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章,其中包括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部队领导同志的文章,从而推动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深入展开。
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为真理标准大讨论作了总结。
在21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接踵而来,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当年“大讨论”的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任务,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这也是对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暨引发讨论的“文章”发表的纪念。
文章评价
1.邓小平
邓小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用笔名发表的文章,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文章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文章的作者胡福明当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中共党员。后来他自称,1977年秋他把这篇文章送去发表,反对“两个凡是”完全是自己主动做的,因为他意识到,如果不驳斥“两个凡是”那样的教条,邓就没有重新掌权的希望。”
3.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说:“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4.今天人们普遍承认,与“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并列为现代中国“三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就是《光明日报》这篇文章引发的。
基础知识
重点字词:1.拨乱反正:扭转乱象,归于正道。出自《公羊传·哀公十四年》。2.炮制:编造。3.胡诌hú
zhōu:瞎编。4.无稽(

查核)之谈:无根据说法。出自《尚书·大禹漠》。(
[稽首]古时叩头的敬礼)5.自吹自擂(léi)?6.葆
bǎo(存)
概念:1.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①生产实践(为满足人类生产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调整和改革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为目的的活动)③科学实践(科学的探索宇宙间普遍规律的有目的的能动性实践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2.真理: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此岸性:“此岸性”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彼岸性”指不可认识的部分,即超越人们的认识界限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是在人的感观以外客观存在着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产生感觉,但这种感觉是有限的。其根源于,“现象”与“自在之物”即“此岸”与“彼岸”之间有着一条原则上的界限,是人类认识无法逾越的鸿沟。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去认识“自在之物”本身。康德承认事物本质的存在,但他把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割裂开来,从根本上否认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可能性,从而陷入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泥潭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离开现象的本质和离开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人类通过实践是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这不仅被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发展史所证明,同时也是各门科学的基本任务。
4.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天主教教会用来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是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繁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因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经师),故取名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
经院哲学
梳理思路
一、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这段文字主要讲什么?有何作用?
1.指出在检验真理问题上拨乱反正的必要性。2.导语,引论,引论。交代目的,强调必要。引起重视。
二、“检验整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部分观点是什么?怎样进行论证的?
1.论点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2.先引用马克思经典文献论证“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然后论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论证这一点时,用毛主席的话论述,用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论证,用马克思主义承认为真理的原因、路线检验、毛泽东思想正确经过实践证明正确证明来论证。
三、为什么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作者写这一部分的意图何在?
1.因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并用来指导实践”

它不怕实践的检验;而且经典理论也离不开当前的实践检验;客观世界变化,实践发展,新结论需要新实践检验。伪科学、伪理论经实践检验会现出原形。
2.为了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作者说为何说“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写这一部分的目的何在?
1.
⑴1848年《宣言》发表后,在45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实践来检验它。⑵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2.目的就是为了拿革命导师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做法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中心论点。
五、为何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时间的检验?作者写这一部分的目的何在?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2.⑴就文章整体而言,结论,说明怎么办,即我们要不断拿实践来检验真理。⑵就目的而言,是指出我们目前应该怎么办,有的放矢,解决现实问题。一是要敢于去触及四人帮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敢于去弄清是非,粉碎“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二是新发展时期的伟大任务,需要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论证方法探究
朗读第一部分,指出本部分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及效果
1.引用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论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引用毛主席的话论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举例论证。用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马克思主义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路线正确与否也必须由实践检验,毛泽东思想由实践证明正确等例子,论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探究论证
一、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划线句子有何作用?
解释毛泽东的话意思,进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属于“论证”。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毛主席指出:“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又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就是承认我们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或最终完成,就是承认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的认识可能犯错误,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凡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就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事实上这种改变是常有的。毛主席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实践论》)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胡诌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实践证明,他们所说的绝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而是他们冒充毛泽东思想的谬论。
指出上边加线、加红、加绿文字各自所起的作用。
加线:论点。加红:论证。加绿:论据。
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
由作者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思维上有何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发展、辩证观点看问题。看到“实践”之发展性;看到其作为检验真理标准之绝对性与相对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本第三十六页《深化理性思考》一文,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感悟。
1.独立思考。1976年
“四人帮”倒台,
“中国已经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要去掉以阶级斗争为纲,另辟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但当“两个凡是”
提出后,拨乱反正寸步难行了。胡福明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索,意识到只有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才可以让思想冲破牢笼。“两个凡是”是1977年2月7日中央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社论提出的,反映了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观点。批“两个凡是”要冒很大风险。胡福明斟酌再三,决定“要绕弯子,找个‘替身’。这个‘替身’就是林彪四人帮的‘天才论’、‘顶峰论’、‘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谬论。”批林彪无人可以反对,而林彪的“句句是真理”与“两个凡是”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东西。如何批?
一是宣传“实践论”,二是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比较,1977年7月初,他确定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基本论点来批判“两个凡是”,因为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同时也无懈可击,因为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关注现实。读完文章你联想到了现实中的哪些事件?文中提到的问题现在还有吗?作者的观点在当今社会还有价值吗?你能提出什么解决办法?
3.完成“单元研习任务一、2”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完成“单元研习任务三”
运用理性思维深入思考,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是发表言论、阐述见解的基本要求。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并与同学交流。交流前拟一个提纲,列出自己的主要观点何依据;交流过程中注意记录不同意见并加以思考。
1.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何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2.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失去什么呢?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拓展阅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改革开放的开始阶段,曾经有过一个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一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全党、全国范围的讨论,影响深远,至今余波犹在。改革刚刚开始,为什么会开展起这样的一个理论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的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这需要从头说起。
  党的十一大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的高潮正在兴起,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是,对于这样的社会变革,全党和全国上下的思想理论准备不足,特别是由于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深受禁锢,改革开放步履维艰。因此,这就需要一个思想解放运动。当然,解放思想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冲破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束缚。
  那么,当时思想的阻力主要来自哪里呢?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当时党中央领导人提出的所谓“两个凡是”的口号,即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从我们今天的认识水平来看,这很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如果按照这两句话去办,文化大革命中的许多错误政策,都不能改变了,许多明显的冤假错案,谁也不敢去触动了,当然,改革开放的步子也就迈不开了。这就是说,“两个凡是”严重地束缚着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所以,突破“两个凡是”,已经成为思想解放的前提。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突破“两个凡是”呢?一个关键,就是对包括“两个凡是”在内,明确地分清是非,搞清楚究竟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而要这样做,就必须确立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呢?对于具有基本理论素养的人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即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现在的青年人会问: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既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常识,为什么还要搞全党、全国的大讨论呢?很显然,因为它针对着“两个凡是”,这就不是个简单的认识论问题了,而是涉及一部分人的利害关系了。因此,就使这个本来是认识论的常识性问题,带有了尖锐的政治性质。于是,“检验真理标准”这个认识论问题的讨论,变得越来越
复杂,有的人竟然上纲上线,从而使那些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有点心有余悸了。
  比如说,有的人问:难道对毛主席的决策和指示,也要用实践去检验吗?这不是要砍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吗?这明显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而并不是个单纯的认识论问题了,这样,许多人就不敢去碰它了;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所谓“解放思想”也就实际上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改革开放也就寸步难行了。所以,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就必然会引起不同观点的尖锐争论。经过新中国建国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这个基本的认识论问题上,大多数人自然是会有自己的正确看法的,再加上改革开放潮流的越来越强大,于是,人们在“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就越来越明朗了。
  不过,政治问题解决了,还不能说理论上的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因为,对有些人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可以接受,但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会提出一些疑问了:难道“中央文件”(包括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的提法,不可以作为衡量我们言论对错的标准吗?是的,在一定的场合下,是可以这样做的,因为在一定的时期里,那些明显违背“中央文件”精神的言行,可以说是错误的。但是,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因为它们与“中央文件”中的提法不一致,才说这些言行不正确,而归根到底是由于这些言行不符合客观实际。这就是说,“中央文件”中的提法,只能是衡量人们言行对错的参照物,而不是检验这些言行的正确性的标准;而且,说到底,“中央文件”中提法的对错,也还有一个被检验的问题。
  难道“逻辑证明”的方法,不能检验我们言论的对错吗?是的,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这样做的,因为如果一个人的讲话、文章违背通常的逻辑规律,矛盾百出,那就不能说它是正确的。所以,逻辑证明也是检验我们言论对错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从它是不是符合逻辑这个角度,来证明它的对错,至于它其中的思想观点,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逻辑证明”的方法就解决不了了。
  那么,为什么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呢?因为实践是人的一种能动的活动,
它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能够使主观见之于客观,使人的精神见之于实际,把人的思想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从而证明人的认识究竟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这个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代替不了的。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陈云说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些人对这句话不理解,认为有些绝对了。实际上,他的这句话的本意是:不能把书上的话,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不能把上级领导人(包括中央文件)的话,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只能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历了时代风雨的考验,实践已经证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是一个真理。
【经典论述】
1.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
马克思
2.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
——
达·芬奇
3.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
——
廖沫沙
4.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理靠实践。
——
民谚
5.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
毛泽东
6.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
毛泽东
7.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
——
陶铸
8.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
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