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 人民版必修2 学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 人民版必修2 学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6 20:2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知识结构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2.内容
①农业
②工业
③商业
④分配
3.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内容
①农业
②工业
③商业
④分配
3.评价
看问题,翻翻书,想一想
1.使苏俄得以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什么条约?
2.帝国主义为何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3.俄国国内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为何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4.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国内外敌人分别是?
5.三年国内战争的起止时间?
6.判断:1918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并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 )
7.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政策是什么?
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
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什么制?
10.判断:余粮收集制是将农民所有的粮食收归国有,后来又扩大到肉类和马铃薯等。( )
11.在工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怎样的所有制和管理体制?
12.判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仍由私人经营。( )
13.判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取消贸易,但允许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交易。( )
14.在分配体制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哪两个制度?
15.判断:凡18-60岁的公民,只有完成一定的劳动义务才能领取相应的口粮。( )
16.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1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在什么弊病和错误,举例说明。
18.判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
19.判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适应了战时需要,而且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20.苏俄国内战争何时基本结束?
21.苏俄为何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原因除了战争和旱灾之外,主要是因为什么?
22.经济危机又引起了什么危机?
23.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停止了?
24.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什么没有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5.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哪三类人的不满?
26.政治危机的代表性事件是什么?提出了什么口号?
27.新经济政策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时间、会议、报告名称)
28.俄共(布)十大确立了什么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9.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什么政策?
30.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什么政策?
31.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32.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前提是什么?
33.判断: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作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 )
34.判断:新经济政策规定将所有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资本家经营。( )
35.在商业方面,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何改变?
36.在分配制度上,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有何改变?
37.工人、农民对新经济政策持何态度?
38.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苏俄的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39.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苏俄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40.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时间是?
41.新经济政策适应了苏俄怎样的国情?
42.新经济政策是在总结哪一政策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创立的?
43.判断: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44.判断: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
课 本 部 分 习 题 答 案
1.P132【学习思考】为什么列宁在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功劳”的同时,又说“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高度集中起来,有效保障了经济军事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这种政策又是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实行的“非常”政策,具有强烈的临时性、军事性色彩,必须在非常状况解除之后果断地结束。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然已不适应这一新情况,而广大农民的抗议、工人的罢工、士兵的哗变表明国内的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因此,必须果断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弦更张。
P134【材料阅读与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采取了什么对策
答:反映问题:农民请愿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要求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反对。
对策: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背一背,记一记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实行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内容?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答:(1)背景:①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掌握国家政权。 ②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同协约国勾结起来,对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国内战争开始,苏维埃政权陷入困境。
(2)目的:①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②向共产主义过渡。
(3)内容:①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②工业方面:将大小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③商业方面: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方面:实行实物配给制,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4)评价:①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  ②积极作用: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③消极作用:一些措施超出了战时的需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  ④它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践证明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是什么?实行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内容?如何评价?
答:(1)背景:①经过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经济困难。②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不满,工人罢工,士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政治危机。
(2)目的:①恢复经济。②巩固政权。
(3)内容:①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②工业方面,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在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分配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4)评价:①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②作用:A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B巩固了工农联盟,克服了政治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3.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是否符合国情、实际情况。②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③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的根本的利益。
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几方面的改变?
答:①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态度:由排斥到利用。  ②工业经济成分:由单一国有到多种成分并存。  ③控制经济手段:由军事和行政手段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④分配方式:由配给制到工资制。
5.P134【自我测评】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做一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国内外严峻的战争形势 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目的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消除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政权
农业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 工业国有化,高度集中管理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 战时、单一所有制 允许商品交换、多种所有制
影响 前期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后期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稳定了政治局势,促进了经济恢复
评价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政策 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实质 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认识 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
6.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相似点?
共同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背景 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 长期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危机、经济危机 十年“文革”使经济濒临崩溃,社会一片混乱
内容 农村都进行改革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放开商品市场,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同时向国外大力招商
作用 都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7.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有何异同点?
答: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后者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原则所造成的恶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③措施不同:前者是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后者是缩减农业,部分地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 ④方式不同:前者是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后者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加强计划。
相同点:①都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②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③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