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课
氓
一、作家作品简介
《诗经》又称
或
。是我国第一部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先河。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年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共分风、雅、颂3个部分。其中风包括15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其中风的大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小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诗经》的韵部系统和韵律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
二、写作背景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三、文学常识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
”“
”三部分。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
、
、
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而划分的。风:即国风,大都是各地的民歌;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作,一般看作“正声”;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歌。
“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划分的。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诗经?氓》写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和做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做任何的修饰和渲染,而是直接陈述,这就是用了赋的表现手法。
比,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明突出《诗经?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使用了这种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开头。比、兴往往结合起来运用。《诗经?氓》中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是“兴”中有“比。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寺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的韵味和感染力。
四、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氓(
)
靡(
)
犹可说也(
)
匪来贸丝(
)
愆期(
)
尔卜尔筮(
)
(
)
体无咎言(
)
徂尔(
)
帏裳(
)
(
)
淇水汤汤(
)
(
)
2.通假字:
氓之蚩蚩
通
将子无怒
通
于嗟鸠兮
通
犹可说也
通
隰则有泮
通
匪来贸丝
通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古义——
今义——今指儿子
至于:古义——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作为:古义——
今义——认为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涕:古义——
今义——鼻涕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古义——
今义——多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古义——
今义——聚会、宴会
4.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
(2)士贰其行
(3)二三其德
(4)夙兴夜寐
5.一词多义:
其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②士贰其行
③咥其笑矣
以
①秋以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③以尔车来
之
①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言
①载笑载言
②体无咎言
③静言思之
遂
①言既遂矣
②无往而不遂
③夫间有随,遂上有径
④遂不得径
靡
①靡室劳矣
②望其旗靡
③左右皆靡
④虫尽靡
⑤徒靡弹药
6.文言句式: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
7.固定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
一、《诗》
“诗三百”
诗歌总集
三、风、雅、颂
四、1.méng
mǐ
tuō
fēi
qiān
bǔ
shì
jiù
cú
wéi
cháng
shāng
shāng
2.通假字:
蚩蚩:通“嗤嗤”
无:
通“毋”,不要
于:通“吁”,叹词,表感慨。
说:
通“脱”,解脱
泮:通“畔”,边。
匪:通“非”,不是。
3.(1)对别人的尊称、你
至于:一直到
(2)把……当作
(3)眼泪(4)你
(5)快乐
4.(1)贫:贫困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2)贰:不专一,有二心(数词作动词)
(3)二三: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4)夙:在白天(名词作状语)
夜:在晚上(名词作状语)
5.一词多义:
其
①代桑树
②他的
③句中停顿
以
①把
②来
③用
之
①代这件事
②取独
③的
言
①说话
②预兆
③句中停顿
遂
①顺心
②通达
③田间小路
④最终
靡
①没有
②倒下
③退下
④败下
⑤浪费
7.①宾语前置
应为“以秋为期”
②主谓倒装,应为“其德二三”
1.《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婚前:温柔、纯真、热情。婚后:勤劳、任劳任怨;面对男人的无情,不再抱有幻想。
2.分析一下“”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诗句)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表面憨厚、急躁、任性。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暴躁、用情不专。
3.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恋爱时的温柔痴情——觉醒后的清醒刚烈——婚变中的怨恨沉痛
4.《氓》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润泽美丽,她和男子的爱情也十分滋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爱情也逐渐枯竭。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劝诫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爱情。因为“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对比手法:婚前婚后女子的处境和男子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5.女主人公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不是。这一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 愆:拖延?
B.以我贿迁
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C.渐车帏裳
渐:逐步?
D.夙兴夜寐
兴:起,指起身?
2.下面选项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④
B.②⑤?
C.②③
D.④⑤?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4.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桑树比兴描写女主人公青春年华和容颜衰老的句子分别是“
,
”“
,
”。?
(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与氓热恋时的情形的句子是“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3)《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代尽情说笑、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尔,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 将:愿,请
B.体无咎言?
体:卜筮的卦象
C.言既遂矣?
遂:顺心,满足
D.总角之宴?
宴:宴会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女主人公对不幸婚姻表达怨愤的句子是( )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④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⑤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①③④?
?B.②④⑤C.③⑤⑥?
?D.④⑤⑥
3.本文在什么地方使用了比兴手法?请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
4.诗中采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氓”和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
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之情有何关系?
答:
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场面的特色。
答:
诗歌前三章第二句分别为“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答:
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谈谈你的理解。
答:
三、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关 雎
周 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选自《诗经·周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拟声词,雌雄二鸟相应和鸣的声音。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思服:想念。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芼:择取。
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温柔漂亮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
《关雎》是一首恋歌,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
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一层层递深,感情真率炽热,体现出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本诗末句,写男子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在钟鼓声中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了求而得之的欢乐。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1~14题。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每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答:
“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作具体分析。
答:
诗歌三章中都有“岂曰无衣”“王于兴师”等句子,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一.夯实基础?
1.答案C?
解析C项,渐:浸湿。?
2.答案A?
解析①“无”同“毋”;④“说”同“脱”。?
3.答案B?
解析B项,“至于”,现代汉语中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这里的意思是“到,达到”。
4.答案A?
解析A项,“六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春秋》《乐》;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诗经》当为六部经书之一。?
5. (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3)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二、课内阅读
1.【答案】D??【解析】宴:快乐。
2.【答案】B【解析】①是确定婚期,⑥是回忆少年时的欢乐情景,这两项均没有表现女主人公对不幸婚姻的怨愤,故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①⑥,选择B项。
3.【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处使用了比兴手法。这里用桑叶的润泽和枯黄凋零暗示女子容颜由娇美到憔悴,或者比喻夫妻情意由浓厚到淡漠,使表达含蓄生动,情致蕴藉。
4.【答案】(1)文中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二人的态度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大限度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社会现实,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进行了强烈控诉,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2)氓,一个自私自利、喜新厌旧的卑鄙男子。女主人公则是一个热情、勤劳、忠于爱情、性格刚强的女子。5.【答案】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的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采薇”活动之中。
6.【答案】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7.【答案】“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是用物候的变化写节令的推移,同时也是写战争延续的时间,从春初直打到岁暮。
8.【答案】末章运用对比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鲜明,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情感达到高潮。
9.【答案】B?【解析】“悠哉”形容思念绵绵不断。
10.【答案】D【解析】 男子因相思出现了幻觉,并非真和那个女子结婚了。
11.【答案】 每章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对话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慷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这样,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
12.【答案】递进关系。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这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相同意思的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就展现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感情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美。
13.【答案】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整齐美、回环美。可以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