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3.2 《蜀相》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3.2 《蜀相》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1 10: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1.体悟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借古抒怀。
2.感悟人文精神:歌颂丰功伟绩,惋惜壮志未酬。
3.表情诵读,背诵诗歌。
一、导入
诸葛亮知多少?……
你对诸葛亮怎么评价?你对诸葛亮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杜工部集》。
知识回顾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鉴赏要点: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是把史实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三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我一到成都就急切地想去看看武侯祠,但武侯祠在哪里啊?原来它在成都城外,松柏茂盛的地方。丞相祠的碧草映衬着台阶自然而然地充满了春意,隔着树叶的黄骊鸟,白白地喜欢鸣叫。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把天下大计都拿来请教他,他是两朝的有功之宦。后来他出兵北伐,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客死他乡了,多少年来,这件事常常使多少英雄豪杰感动得泪满衣襟。
译文:
2.自读,理解大意
3.思路
途中问询——祠内瞻仰——盛赞功绩——惋惜未竟
三、研读
体悟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探究
1.为何不以“武候祠”为题,而以“蜀相”为题?
——说明作者写作目的不在物,而在人。
2.首联:在平淡的叙述、描写中表达了杜甫的什么感情?
——一个“寻”字,表达了杜甫对蜀相的景仰
之情。“柏森森”衬托诸葛亮形象,再表敬佩之情。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以此二字修饰,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步骤3
步骤4
步骤1
步骤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1.解释字
2.解释话
3.答手法
4.答思想感情
探究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三件大事
颈联的作用是什么?
——盛赞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诗人的无限崇敬之情。
探究
?
通过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探究
尾联的“英雄”有没有包含“老杜”自己,为什么?由此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主旨)是什么?借写蜀相来达到写作目的,这是一种什么艺术手法?
“英雄”当然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主旨: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以
此来表达自己功业未就的情怀。
艺术手法:借古抒怀。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总结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2、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
3、以动衬静
4、借古抒怀


比较下面一首诗与课文在主旨上的不同。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课文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而《咏怀古迹》主要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