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自然选择的证明
语文部编版
必修下册
课前训练
六丑 落花
宋·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①。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②。钗钿③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④,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⑤。
东园岑寂。渐蒙笼⑥暗碧。静绕珍丛⑦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⑧小、强簪巾帻⑨,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⑩,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简介】 《六丑》,词牌名。周邦彦自创词调名。调见《片玉集》。双调,一百四十字,仄韵。明杨慎以其名不雅,易名《侬》。
【注解】 ①过翼:飞过的鸟。
②楚宫倾国:楚宫美人。比喻被风雨吹打落地的蔷薇花。
③钗钿:女子头上的饰物。此句把落花比作唐宫的杨贵妃。杨贵妃马嵬坡死后,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写:“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④乱点桃蹊:乱点,落花飞散貌。桃蹊,桃树下的路径。
⑤窗槅:即窗棂。
⑥蒙笼:草木茂盛貌。
⑦珍丛:指蔷薇花丛。珍,贵重。
⑧残英:晚开的花。
⑨强簪巾帻:巾帻(zé),古代戴的一种制便帽。强簪巾帻,勉强插在头巾上。
⑩颤袅:摇曳。
?欹侧:偏向一旁。
?断红:落花。
【故事】 这是一首咏物词,正如标题,咏的是凋落的蔷薇花。但周邦彦不单是咏这样的蔷薇,更是寄寓着深刻的身世之感。词中表现出人惜花,花恋人,人花相恋,难解难分的思想感情,需得细细体味。
正当换上单衣品尝新酒的时节,我却在客舍里惆怅光阴虚度,希望春天暂留片刻。而春天却像鸟儿般飞逝,一会儿便再无痕迹。试问,蔷薇花儿今在何处?临夜一场急风骤雨,一定把楚宫美女般的蔷薇花朵埋葬了。花瓣儿像杨贵妃的钗钿堕地,那里还残留着阵阵香气。花瓣凌乱地洒落在桃树下的小路上,有的还轻轻地在柳荫街巷翻飞着。有谁多情地为它惋惜?只有那蜜蜂和蝴蝶,像媒人和使者,时时叩击着窗棂为它传递消息。
东园一片岑寂。渐渐地,草木繁盛茂密,绿荫幽暗青碧。我静静绕着珍贵的蔷薇花丛徘徊,不断叹息。蔷薇伸着长长枝条,好像故意引起我这行客的注意,仿佛牵着我的衣服,等待我和它话别。那依依不舍的样儿,如同怀着许多惜别之情。我摘下一朵小小的残花,勉强插上头巾。而今它毕竟不如盛开的花朵,在美人头上摇摇颤颤,向人妩媚地斜倚着。劝落花,你在漂流的地方不要追逐潮水骤然而去,恐怕那残红上还有美人题写的相思诗句,一旦流逝,我上哪里见得到它呢!
新课导入
枯叶蝶的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枯叶蝶和翅色艳丽的蝴蝶
知识海洋
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知识海洋
环境条件多变,在此环境下的适应,不一定在彼环境下能适应。例如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但过完冬季后白色反而不利于生存。
课程定位
阅读落实
教学内容一: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阅读落实
《物种起源》除开篇的“绪论”和终篇的“综述和结论”之外,全书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是全书的主体与核心,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第二部分是对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的辩护;第三部分,作者用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涉及地史演变、地理变迁、胚胎发育等方方面面的各种生物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从而使这一理论获得了更全面的支撑。
阅读落实
阅读落实
教学内容二:解读文本,掌握其主要内容
第1节,通过地质学的已有知识指出可以看到生物的变异。得出结论: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就有自然选择。
第2节,得出“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结论,提出后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思路。
阅读落实
第3节,理解关键是“上述关系”。从物种有大量的变种存在的角度证明自然选择的客观性。
第4节,强调“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科学分析了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的变异过程和结果,证明了这是由自然选择的力量产生的。
阅读落实
第5节,说明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一自然法则。
第6节,继续用其他的事实说明“每一个物种总是力求扩大其个体数目,而且自然选择总是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进而证明这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主张。
阅读落实
第7节,通过解释“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来说明这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8节,通过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因为迁移而斗争、融合的事例证明“自然选择学说”的无处不在。
阅读落实
第9节,说明“本能”的意义。根据“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观点,指出“当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时,就无须大惊小怪了”。
第10节,由物种的后代即使是连续杂交的后代都和上代有相似性来证明这是因为“自然选择”。
阅读落实
第11节,用“地质记录所提供的事实”“现存的和绝灭的类型通过世系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证明“遗传变异理论”的正确性。
第12节,从“地理分布”的角度,指出“生物曾发生过从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的大规模迁移”“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接着指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重要,如果两个地区长期隔离,那么“这两个地区中生物变异的过程也就必然是不同的”。
阅读落实
第13、14节,进一步用丰富的事实证明“各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区的生物有关,这是一个极为一般性的法则”,从而证明这一切都是因为“自然的选择”。
阅读落实
阅读落实
教学内容三
感受文中所体现的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
1.所选文本是《物种起源》的“综述和结论”部分,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一个总结和提炼。
2.这部分内容更倾向于“结论”,因此内容更集中、更精练。
3.在阅读中,我们能明确地感受到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科学结论的依据之上的,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阅读落实
阅读落实
教学内容四
体会自然科学论著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自然科学论著基本的要求是科学、严谨。其表述方式和语言可以个性化,但必须达到准确、精练、清晰、明了的要求。论著写作之前的研究工作极其重要。达尔文为了研究生物,乘坐“贝格尔”号舰环球旅行达5年之久。1842年,达尔文撰写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阅读落实
素养提升
知识海洋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主要内容
当今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进化原因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意义
否定了物种不变论
鼹鼠
食蚁兽
知识海洋
2.
达尔的自然选择学说
事实5:许多变
异是可以遗传的
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现象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总能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
生存斗争存在
事实4:个体间
存在差异
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多会
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应用探究
如何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脖子变长的原因?
长颈鹿过度繁殖,由于存在变异,其中有些长颈鹿脖子较短,有些则较长,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低处的资源有限,慢慢地只有长脖子的长颈鹿才能获得较丰富的食物,短脖子的长颈鹿由于缺少食物慢慢被淘汰,长脖子长颈鹿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后代,逐渐进化为现在的长颈鹿。
长颈鹿的适应性特征示意图
链接拓展
阅读整本《物种起源》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