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卷(四)-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卷(四)-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1 11: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卷(四)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2.(★)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
C.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二次能源
3.(★)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4.(★)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5.(★)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B.
C.
D.
6.(★)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可作为能源
B.“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
C.“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7.(★)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8.(★)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
C.降低汽油着火点
D.升高汽油着火点
9.(★)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
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0.(★)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11.(★)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气
B.酒精
C.汽油
D.氢气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中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相等,则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则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但灭火只需要破环燃烧条件的任一个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4分,每空1分)
13.(★★)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填字母)。
A.汽油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氢气
(2)下列各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字母)。
A.氢气和氧气
B.一氧化碳和甲烷
C.面粉弥散在空气中
D.二氧化碳和氧气
(3)自热盒饭用到一种白色氧化物﹣﹣生石灰,该氧化物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达到加热饭菜的目的。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成语主要体现“提供可燃物”这一原理的是 
 (填字母)。
A.扇风点火
B.火上浇油
C.钻木取火
D.釜底抽薪
(5)已知某可燃物1.6g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可燃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B.可燃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C.该可燃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
(6)焊接或切割金属常用乙炔(C2H2)做燃料,试写出其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①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 
 ,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 
 。
②请你提出一条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
15.(★★)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 
 。
(3)一定条件下,仅用一个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
参考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四)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答】解:A.大理石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小木条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选项正确。
C.玻璃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D.泥沙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均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均属于一次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风能、水能、地热能,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风能、水能、地热能均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均属于一次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答】解: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答】解: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盖灭,故正确;
B.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正确;
C.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不能用高压水枪灭火,以防损坏图书,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物的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
B.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
故选:B。
6.【答案】A
【解答】解:A.“可燃冰”可以燃烧,可作为能源,故正确;
B.“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所以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故错误;
C.“可燃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可燃性,但是水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答】解:A.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红磷没有燃烧,选项说法错误;
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若再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C.在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选项说法错误;
D.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答案】B
【解析】为了使汽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充分燃烧。故选B。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是正确的叙述;
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是正确的叙述;
C.煤、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C
10.【答案】A
【解答】解:A.着火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该事故处理方法正确。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天然气爆炸,故该事故处理措施错误。
C.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该事故处理措施错误。
D.煤气中含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为预防煤气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是没有用的;故处理方法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答】解:A.煤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B.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C.汽油燃烧会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答】解:A.原子中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相等,质子总数等于电子总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比如水分子和氨分子,说法错误;
B.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如氯酸钾中加入高锰酸钾能加快反应速率,但高锰酸钾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中伴随中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理变化中的电能转化为光能,说法错误;
D.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但灭火只需要破环燃烧条件的任一个,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1)D;
(2)AC;
(3)CaO+H2O===Ca(OH)2;
(4)B;
(5)A;
(6)2C2H2+5O24CO2+2H2O。
【解答】解:(1)汽油、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而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填:D;
(2)A.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和甲烷均具有可燃性,但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D.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故填:AC;
(3)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
(4)A.扇风点火体现了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
B.火上浇油体现了提供可燃物,燃烧更剧烈;
C.钻木取火体现了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而燃烧;
D.釜底抽薪体现了移走可燃物而灭火的原理;
故选:B;
(5)1.6g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
3.6g水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0.4g,氧元素的质量为:3.6g﹣0.4g=3.2g;
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4g=1.6g,等于该物质的质量,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A.该可燃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g:0.4g=3:1,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25%,选项说法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可燃物一定不含氧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1:2,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在点燃的条件下,乙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2C2H2+5O24CO2+2H2O。
14.【答案】①可燃物;
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有限空间内;
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解答】解:①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可燃物,鼓入空气能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该实验中发生爆炸,说明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有限空间内,故填:可燃物;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限空间内;
②为了防止可燃性粉尘引起的爆炸,生产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故填: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15.【答案】(1)CH4;(2)缓解温室效应;(3)C+H2OCO+H2;(4)开发使用新能源。
【解答】解:(1)将化学式CH4变形为C2H8,与C3H8相比,每个分子中所含氢原子个数相等,含碳原子个数越多,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小,可见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故填:CH4;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故填:缓解温室效应;
(3)一定条件下,碳和水发生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故填:C+H2OCO+H2;
(4)开发使用新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填:开发使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