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2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课时练(解析版)
1.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长方体玻璃砖的折射率。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
②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
③用铅笔环绕玻璃砖画出边界aa′和bb′;
④取下玻璃砖、大头针,在白纸上描出光线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计算出折射率;
⑤改变入射角,重复上述过程,求出多组折射率并取其平均值。
(1)以上步骤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的是___________(填步骤前序号);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注意的是___________。
A.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B.玻璃砖的宽度宜小一些
C.大头针应垂直的插在纸面上
D.大头针针P1、P2及针P3、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3)该同学在画界面时,不小心将两界面aa′、bb′间距画得比玻璃砖宽度大些,如图甲所示,则他测得折射率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该同学没有量角器,在完成光路图后,以O点为圆心画圆,分别交线段OA于A点,交OO′连线延长线于B点,如图乙所示,请利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相关距离,并计算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如图甲所示,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木板、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量角器、笔、白纸。
(1)关于该实验的操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确定玻璃砖上下边界时,应用铅笔紧贴玻璃砖上下边缘画出aa',bb'
B.在确定P3、
P4位置时,二者距离应适当远一些,以减小误差
C.在确定P3、
P4位置时,应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P2的像
D.入射光线AO与法线夹角过大时,在玻璃砖另一侧有可能看不到P1、P2的像,导致实验无法完成
(2)如图乙所示,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
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用量角器测量图乙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虽测出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但苦于无法得知非特殊角的正弦值,不能准确算出折射率,他们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圆规,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丙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
(
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
3.如图甲所示,在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先在白纸上放好截面是正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并确定AB和AC界面的位置。然后在棱镜的左侧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线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再从棱镜的右侧观察P1和P2的像。
(1)此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
A.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的像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1、P2的像和P3
(2)正确完成上述操作后,在纸上标出大头针P3、P4的位置(图中已标出)。为测量该种玻璃的折射率,两位同学分别用圆规及刻度尺作出了完整光路图和若干条辅助线,如图乙、丙所示。能够仅通过测量ED、FG的长度便可正确计算出折射率的是图________(填“乙”或“丙”),所测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__(用代表线段长度的字母ED、FG表示)。
4.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下列给出的实验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有______。
A、
B、
C、
D、
(2)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入射角不宜太小
B.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必须选用平行玻璃砖来测量
C.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可以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
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
5.小莹在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在水平桌面上铺放一张白纸,将一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并用铅笔将其边缘画在白纸上,得到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在白纸上作一条垂直于BC边的直线,在该直线上插上、两颗大头针,然后从玻璃砖的另一个面透过玻璃砖观察、的像,在白纸上垂直木板插上、两颗大头针;使挡住、的像,挡住及、的像,大头针的位置如图所示。
(1)插针时,、;、的距离______(选填“适当大一些”“适当小一些无任何要求”);
(2)利用作图文具画出该实验完整的光路图______;
(3)测得出射光线与AB边的夹角为45°,三角形顶角A的角度为30°,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______。
6.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则:
①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
②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值应为__。
③你认为圆周KC部分折射率刻度有什么特点?__
7.该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利用相关器材,又研究了光的折射现象。如图所示,O是圆心,MN是界面,EF是法线,AO、B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半圆形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现测得多组入射角α和折射角β,换算出数值,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图表数据,利用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做出sinα?sinβ图像;(______________)
序号
1
2
3
4
5
sinα
0.24
0.36
0.55
0.61
0.67
sinβ
0.34
0.500
0.77
0.87
0.94
①由原题给出条件可知,入射光线为______________(填“AO”或者“BO”);
②根据画出的图线,可求得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1)在用此仪器测量液体的折射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大头针P3插在M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大于插在N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
B.大头针P3插在M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小于插在N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
C.可能有一种液体,在EK部分能观察到大头针P1、P2的像
D.可能有一种液体,在KC部分观察不到大头针P1、P2的像
(2)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液体的折射率为______。
9.如图所示,在插针法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先把方格纸固定在木板上。在方格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作为界面(线),过上的一点画出界面的法线,并画一条线段作为入射光线。再把玻璃砖放到方格纸上,画出玻璃砖的下界面的位置。在直线上插两枚大头针和,再在玻璃砖的另一侧插上大头针和。确定光路后利用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时入射角应适当大些
B.为了减小误差,插大头针时应使和、和的间距小一些
C.插大头针时,应使同时挡住和、的像
D.该实验原理只能测量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
(2)利用上述方格纸上的实验记录,计算此玻璃砖的折射率为______;(答案可以用分数或根号表示)
(3)若某同学在插大头针时将插到了入射光线的左侧一点的位置(偏差很小),其它操作均没有错误,则该同学测出的折射率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0.某实验小组要测量某透明液体的折射率,他们找到一个底面直径和高都为12cm的圆柱形玻璃水槽,先用红色激光笔自上边缘上A直接照到B点,ABD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为底面直径,如图所示,然后开始向水槽中加该液体,当加到6cm深度时,红色光线射到槽底C点,记下C点,测得长度为3.50cm。
(1)请画出红光射到C点的光路;(______)
(2)该液体折射率为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若将上面的实验过程仅改用用绿色激光笔,光线也要射到C点,则所加的液体深度应该______6cm(填写“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11.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图钉将记录光路的白纸固定在平板上;
②手拿玻璃砖的毛面或棱,将其轻放在白纸上;
③用铅笔环绕玻璃砖画出边界和;
④在边上选择一点O,作为不同入射角的入射光线的共同入射点,画出入射角分别为0°、30°、45°的入射光线;
⑤用“插针法”分别得到各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观察时着重看大头针针帽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取下玻璃砖、大头针,连接各针孔,发现所画折射光线中有两条相交,量出各个折射角;
⑥按公式分别计算,取三个值的算术平均值.
(1)以上步骤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的是__________;(填相应步骤的序号)
(2)该同学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甲所示;
①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n=___(用图中的a、β表示);
②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宽度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
③若该同学用他测得的多组入射角与折射角作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
A.他做实验时,研究的是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的折射现象
B.玻璃的折射率为0.67
C.玻璃的折射率为1.5
D.玻璃临界角的正弦值为0.67
12.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插上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了P3和P1、P2的像,如图所示,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图中AO表示经过大头针P1和P2的光线,该光线与界面aa′交于O点,MN表示法线。
(1)请将光路图画完整,并在图中标出光线进入玻璃砖发生折射现象的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______
(2)该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______(用θ1和θ2表示)
(3)在做“用插针法测玻璃折射率”实验中,图中所示直线aa′、bb′表示在白纸上画出的两个玻璃砖分界线界面。两位同学操作如下:
A.甲同学在白纸上正确画出平行玻璃砖的两个界面aa′与bb′后,将玻璃砖垂直于aa′方向沿纸面向上平移了少许,其它操作正确
B.乙同学在白纸上画aa′、bb′两界面时,其间距比平行玻璃砖两光学面的间距稍微小些,其它操作正确
甲同学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乙同学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
(“偏大、偏小、不变”)
(4)对“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几个同学发生了争论,他们的意见如下,其中正确的______
A.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一些
B.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入射角应适当大一些
C.P1、P2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及入射角的大小跟测量的精确度无关
D.如果入射角太大,则反射光过强,折射光过弱,不易观察
13.如图所示,一半圆形玻璃砖外面插上、、、四枚大头针时,恰可挡住、所成的像,恰可挡住本身及、所成的像,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_______;有一同学把大头针插在和位置时,沿着、的方向看不到大头针的像,其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③
CD
偏小
1.65(1.6~1.7)
【详解】
(1)[1]应该是在玻璃两侧分别描两个点,然后移开玻璃,接着分别过两点作出边界aa′和bb′。
(2)[2]A.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入射角应适当大些。故A错误;
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玻璃砖的宽度应适当宽一些。故B错误;
C.为了使大头针挡住前面大头针的象。大头针应垂直的插在纸面上。故C正确;
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大头针针P1、P2及针P3、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故D正确。
故选CD。
(3)[3]界面aa′、bb′间距画得比玻璃砖宽度大些,导致折射角偏大,则导致折射率偏小。
(4)[4]用刻度尺测得A点到直径虚线的距离为,B点到直径虚线的距离为。设O点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则玻璃的折射率为
2.BC
【详解】
(1)[1]A.不能在白纸上用铅笔紧靠玻璃砖画出玻璃砖界面aa′和bb′,这样会污染和磨损玻璃砖,A错误;
B.折射光线是通过隔着玻璃砖观察成一条直线确定的,大头针间的距离太小,引起的角度会较大,故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B正确;
C.在确定P3、
P4位置时,应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P2的像,C正确;
D.由几何知识可知,光线在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光线一定会从下表面射出,折射光线不会在玻璃砖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D错误。
故选BC。
(2)[2]根据折射定律,则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3)[3]因为
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3.BD
丙
【详解】
(1)[1]此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1、P2的像和P3,B、D正确。
(2)[2]能够仅通过测量ED、FG的长度便可正确计算出折射率的是图丙。
[3]根据折射定律
4.BCD
AD
【详解】
(1)[1]用插针法测量折射率,在实验中需要确定界面、入射角和折射角,所以需要的器材有:玻璃砖一块,大头针四枚,白纸一张,直尺一把,还需要图钉和三角板,A错误,BCD正确。
故选BCD。
(2)[2]
A.入射角不宜太小,否则很难确定折射角,A正确;
B.为了测量的准确性,不一定要用平行玻璃砖来测量,B错误;
C.确定玻璃砖界面时,不能用玻璃砖的面画界面,这样会损坏玻璃砖的面,C错误;
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D正确。
故选AD。
(3)[3]设入射角为,折射角为,由几何关系可得
又因为
故折射率为
5.适当大一些
【详解】
(1)[1]为了减少误差,距离应适当取大些,这样确定光路时误差较小;
(2)[2]利用作图文具画出该实验完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3)[3]由光路图和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即折射率为
6.
1
越靠近K,折射率越小,越靠近C,折射率越大;刻度不均匀,靠近C刻度稀疏,靠近K刻度密集;靠近C读数误差小,靠近K读数误差大
【详解】
①[1]由题意可知,入射角
r=∠AOF=30°
折射角
i=∠EOP3=60°
由折射定律可得
②[2]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此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相同,故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值应为1。
③[3]由
可知,入射角r不变的情况下,折射角i越大,折射率越大,故越靠近K,折射率越小,越靠近C,折射率越大;n与成正比,与i不成正比,结合正弦函数的特点可知,刻度不均匀,靠近C刻度稀疏且误差较小,靠近K刻度密集且误差较大。
7.
BO
1.43(1.38-1.44均可)
【详解】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让尽可能多的点通过直线,不能过直线的点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①[2]由题中数据可知,入射角的正弦值小于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所以BO为入射光线;
②[3]根据画出的图线,可求得图线斜率为
则玻璃砖的折射率
8.BD
【详解】
(1)[1]
AB.由折射定律
(为光线在空气中的入射角),由题中的图知在N位置时比在M位置时的大,所以大头针P?3?插在M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小于插在N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故A错误,B正确;
C.所有液体的折射率都比空气中的大,即在EK部分不能观察到大头针P?1?、P?2?的像,故C错误;
D.当入射角大于液体的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现象,就观察不到大头针P?1?、P?2?的像,故D正确。
(2)[2]由图可知,是折射角,OP?3?与OC的夹角与入射角互余
由折射定律可得
9.AC
偏小
【详解】
(1)[1]A.实验时入射角应适当大些,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为了减小误差,插大头针时应使和、和的间距大一些。故B错误;
C.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插大头针时,应使同时挡住和、的像。故C正确;
D.该实验原理不仅能测量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也可以测两面不平行的。故D错误。
故选AC。
(2)[2]光路图如图所示
在光路图中利用方格构造三角形,由图得
根据折射定律,有
(3)[3]若某同学在插大头针时将插到了入射光线的左侧一点的位置(偏差很小),其它操作均没有错误,则折射角变大,故玻璃砖折射率偏小。
10.
1.8
小于
【详解】
(1)[1]据折射定律可画出光路图
(2)[2]由几何关系可知入射角,折射角满足
故
据折射定律有
(3)[3]绿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若所加液体深度不变,光线在点折射角将减小,光线会射到A点右侧,所以要使光线仍射到C点,所加液体深度要减小,小于6cm。
11.③④⑤
或
大
ACD
【详解】
(1)[1]在③中应使直尺与玻璃砖的界面对齐,移开玻璃砖后再画边界线;在④中入射角要取以外的五组数据;在⑤中大头针要竖直插牢,观察时看针脚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2)①[2]根据折射定律
②[3]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的量大时,相对误差较小;
③[4]ABC.根据的图象可得
故光是从空气射入玻璃的,入射角为,故A、C正确,B错误;
D.由临界角的定义可知临界角正弦值
故D正确。
12.见解析
不变
偏大
ABD
【详解】
(1)[1]如图:
(2)[2]该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3)[3][4]经过玻璃砖的光路如图所示,由于所作的玻璃砖分界线不是实际的分界线,测出的折射角与正确操作时相同,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所作玻璃砖分界线aa、bb两界面的间距小于平行玻璃砖两界面的间距时,由几何知识得到测出的折射角小于正确操作时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测得的折射率将偏大。
(4)[5]AC.折射光线是通过隔着玻璃砖观察成一条直线确定的,大头针间的距离太小,引起的角度会较大,所以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故A正确;C错误;
B.入射角θ1尽量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折射现象较明显,角度的相对误差会减小,故B正确;
D.如果入射角太大,则反射光过强,折射光过弱,不易观察,D正确;
故选ABD。
13.
光线在MN界面发生了全反射
【详解】
[1]由图可知,光线在MN界面的入射角为i=60°,折射角为r=30°,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2]有一同学把大头针插在和位置时,沿着、的方向看不到大头针的像,其原因是光线在MN界面发生了全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