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8.5《能通过吗》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
摘录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
(了解),能读、写小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会进行
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材
分析
通过出示栏杆和大卡车的高度,给学生创设“能通过吗”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理解这两小数的实际意义开始,初步认识小数。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学情
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但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小数,如超市购物的价钱,因此在新授中并不难,授课中可以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习
目标
1.结合“能通过吗”的具体情景,借助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1角=0.1元,1分米=0.1米。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
重点
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
学习
难点
能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小数的例子,加深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
评价
任务
1.结合“能通过吗”的具体情景,借助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达成学习目标1、2)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小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达成目标3)
教、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每日一练
8元7角6分=(
)元
6元4角=(
)元
3角9分=(
)元
28元4分=(
)元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新知
探究
激趣导入:
谁能说一说,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小数?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张图片,上面写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同学们想看一看,读一读吗?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能通过吗》来认识小数
活动一:丰富对小数的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88页“看一看,读一读”的四张图片。
谁能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啊!
(2)提出问题,引出情境图。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图片,你们能够集体合作,帮助老师把图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吗?
活动二:借助常用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材88页第一幅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问题:这辆大卡车能通过栏杆吗?
你能根据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类推出3.25米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吗?3.50米又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呢?你认为大卡车能通过栏杆吗?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活动三: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1)摆一摆。
请同学们在桌面上摆出一枚1角硬币。谁能说一说1角如果以“元”为单位是多少元?
板书:1角=0.1元
请同学们在这枚硬币的旁边再摆1枚硬币。谁能说说现在有几个1角,是几个0.1元,也就是几元?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一直摆到9枚硬币,每摆一次,都要像摆两枚硬币那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请同学们把最后一枚硬币摆到桌面上。现在有几个1角,是几个0.1元?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
请同学们在1米长的米尺上找到1分米。说一说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请同学们再找到2分米。谁能说一说是几个1分米,几个0.1米,是几米?
预设:
想
预设:
生1:我知道了一盘瘦肉馅的价格是7.9元。
生2:我知道了小男孩50米跑的成绩是7.98秒。
生3:我知道了小男孩的身高是1.41米。
生4:我从图中看出小女孩的体温是38.2℃,这个小女孩发烧了!
预设:
图中的大卡车车身高3.25米,道路中的栏杆高3.50米。
预设:
生1:3.25元是3元2角5分,所以3.25米就应该是3米2分米5厘米。
生2:3.50米也就是3.5米,3.5米就应该是3米5分米。3米5分米比3米2分米5厘米高,所以大卡车能通过栏杆。
1角以“元”为单位是0.1元。
汇报:
现在有2个1角,是2个0.1元,也就是0.2元
预设:
生:现在有10个1角,是10个0.1元。
生:我发现了10个1角就是1元,所以10个0.1元也就是1元。
预设:
生:1分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2分米是2个1分米,2个0.1米,是0.2米。
巩固
拓展
基础题:课本第1、2、3题。
拓展题:课本第4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评价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交流。
板书设计
能通过吗
(1)3.25米=3米2分米5厘米
3.50米=3.5米=3米5分米
3.50米>3.25米
大卡车能通过。
(2)1角=0.1元 1分米=0.1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