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家中发觉煤气泄漏后,立即打开换气扇换气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要做灯火实验
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2.铁锈是(
)
A.氧化铁
B.含铁化合物
C.氧化亚铁
D.混合物,主要是氧化铁
3.下列措施有利于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
)
A.自行车链条上的铁锈不及时除去
B.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
C.工地上的钢管堆放在潮湿的地方
D.家用剪刀不用时,涂上油并放在干燥处
4.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别浸入稀硫酸中,Z溶解,X和Y不溶解;将X浸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由Y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Z、Y、X
B.Y、Z、X
C.Z、X、Y
D.Y、X、Z
5.将锌粒放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滤渣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
B.铜
C.银
D.银和铜
6.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表示向一定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镁条的过程,某变量y随镁质量变化的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溶液的总质量
B.氢气的质量
C.溶液中水的质量
D.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
8.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对于这一异常现象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并收集气体用点燃法检验
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
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9.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Cu+FeSO4===Fe+CuSO4可以发生
B.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
C.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10.铜和铝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金属.钛(Ti)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2l世纪的重要金属之一.依据三种金属的性质和用途,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钛或钛合金放到海水中数年后仍光亮如初,这说明金属钛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C.将大小、厚薄相同的铜、铝、钛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钛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铝的放出气泡较快,而铜的无现象,由此可推测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1>Cu>Ti
D.高层建筑常采用铝合金门窗而不采用铁门窗,主要原因是铝的密度小且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11.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
A.铁的导电性比铜的强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C.铁的导电性比铜的弱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12.某同学将镁和金属X的混合物共2.4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2gH2,则金属X可能是(
)
A.A1
B.Zn
C.Fe
D.Cu
13.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已知氯气呈黄绿色,有毒,可被碱吸收。如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玻璃管D中开始反应前应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B.装置(I)的主要缺点是产品易堵塞导管、尾气污染环境
C.产品氯化铁最终收集在E瓶中
D.装置(II)没有明显的缺点
14.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21教育网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
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5.取一定量的Fe粉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B.固体中只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C.固体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Fe(NO3)2
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AgNO3
16.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二、填空题
17.镁、铁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较广泛的用途。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颗粒。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为氯化亚铁和氢气,起到补血的作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8.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流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1)实验1: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实验2: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发生反应。
20.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两种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图表示反应中
反应完全,
过剩,A曲线表示
与酸反应。
(3)下列对于乙图理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21.铁、铜等金属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某工厂利用废铁丝、硫酸铜废液(含硫酸亚铁)和废铜粉制备硫酸铜晶体。具体过程如图:
(1)将废铁丝投入到硫酸铜废液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填基本反应类型)
(2)操作Ⅰ的名称是
,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
。
(3)在氧化铜(含少量铜)转化为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下列化学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填序号)
A.2Cu+O22CuO
B.2Cu+O2+2H2SO42CuSO4+2H2O
C.Cu+H2SO4═CuSO4+H2↑
D.CuO+H2SO4═CuSO4+H2O
22.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
如图所示,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流进广口瓶(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1)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____(填“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2)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3)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是
。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写任意一条即可)。
三、解答题
23.将4.0gCu-Zn合金粉末放到盛有1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称量滤液的质量.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反应后物质质量/g
Cu-Zn合金
稀硫酸
滤液质量
4.0
10
11.26
(1)Cu-Zn合金属于
材料(填“金属”或“有机合成”).
(2)请计算Cu-Zn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
24.化工颜料店的涂料添加剂“银粉”的成分是什么?通过调查,“银粉”可能是银、铝、锌这三种金属中的一种。为得到准确结论,某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硫酸,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取1.8g“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5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
①“银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
25.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
(1)小柯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t2~t3时间段产生的气泡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1.9g铝箔样品与50.0g稀盐酸充分反应(2Al+6HCl===2AlCl3+3H2↑),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7g。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26.16g铁和铜的混合物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5g氢气。计算:
(1)混合物中铁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生成物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7.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向盛有30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家中发觉煤气泄漏后,立即打开换气扇换气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要做灯火实验
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答案】C
2.铁锈是(
)
A.氧化铁
B.含铁化合物
C.氧化亚铁
D.混合物,主要是氧化铁
【答案】D
3.下列措施有利于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
)
A.自行车链条上的铁锈不及时除去
B.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
C.工地上的钢管堆放在潮湿的地方
D.家用剪刀不用时,涂上油并放在干燥处
【答案】D
4.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别浸入稀硫酸中,Z溶解,X和Y不溶解;将X浸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由Y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Z、Y、X
B.Y、Z、X
C.Z、X、Y
D.Y、X、Z
【答案】C
5.将锌粒放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滤渣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
B.铜
C.银
D.银和铜
【答案】C
6.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7.如图表示向一定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镁条的过程,某变量y随镁质量变化的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溶液的总质量
B.氢气的质量
C.溶液中水的质量
D.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
【答案】D
8.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对于这一异常现象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并收集气体用点燃法检验
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
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答案】D
9.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Cu+FeSO4===Fe+CuSO4可以发生
B.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
C.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答案】A
10.铜和铝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金属.钛(Ti)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2l世纪的重要金属之一.依据三种金属的性质和用途,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钛或钛合金放到海水中数年后仍光亮如初,这说明金属钛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C.将大小、厚薄相同的铜、铝、钛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钛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铝的放出气泡较快,而铜的无现象,由此可推测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1>Cu>Ti
D.高层建筑常采用铝合金门窗而不采用铁门窗,主要原因是铝的密度小且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答案】C
11.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
A.铁的导电性比铜的强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C.铁的导电性比铜的弱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答案】B
12.某同学将镁和金属X的混合物共2.4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2gH2,则金属X可能是(
)
A.A1
B.Zn
C.Fe
D.Cu
【答案】A
13.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已知氯气呈黄绿色,有毒,可被碱吸收。如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玻璃管D中开始反应前应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B.装置(I)的主要缺点是产品易堵塞导管、尾气污染环境
C.产品氯化铁最终收集在E瓶中
D.装置(II)没有明显的缺点
【答案】D
14.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21教育网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
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15.取一定量的Fe粉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B.固体中只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C.固体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Fe(NO3)2
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AgNO3
【答案】B
16.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答案】A
二、填空题
17.镁、铁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较广泛的用途。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颗粒。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为氯化亚铁和氢气,起到补血的作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2Mg+O2=点燃2MgO(2)Fe+2HCl=FeCl2+H2↑
18.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流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19.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1)实验1: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实验2: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发生反应。
【答案】(1)下沉
(2)水、氧气
20.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两种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图表示反应中
反应完全,
过剩,A曲线表示
与酸反应。
(3)下列对于乙图理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答案】(1)Zn+H2SO4===ZnSO4+H2↑(2)锌和铁稀硫酸铁(3)①③
21.铁、铜等金属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某工厂利用废铁丝、硫酸铜废液(含硫酸亚铁)和废铜粉制备硫酸铜晶体。具体过程如图:
(1)将废铁丝投入到硫酸铜废液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填基本反应类型)
(2)操作Ⅰ的名称是
,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
。
(3)在氧化铜(含少量铜)转化为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下列化学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填序号)
A.2Cu+O22CuO
B.2Cu+O2+2H2SO42CuSO4+2H2O
C.Cu+H2SO4═CuSO4+H2↑
D.CuO+H2SO4═CuSO4+H2O
【答案】(1)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2)过滤;漏斗。(3)C。
22.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
如图所示,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流进广口瓶(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1)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____(填“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2)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3)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是
。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写任意一条即可)。
【答案】(1)升高(2)加快(3)放热(4)1g铁粉、10滴水(5)19.2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
三、解答题
23.将4.0gCu-Zn合金粉末放到盛有1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称量滤液的质量.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反应后物质质量/g
Cu-Zn合金
稀硫酸
滤液质量
4.0
10
11.26
(1)Cu-Zn合金属于
材料(填“金属”或“有机合成”).
(2)请计算Cu-Zn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
【答案】(1)Cu-Zn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Cu-Zn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为32.5%.
24.化工颜料店的涂料添加剂“银粉”的成分是什么?通过调查,“银粉”可能是银、铝、锌这三种金属中的一种。为得到准确结论,某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硫酸,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取1.8g“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5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
①“银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
【答案】气泡铝19.6%
25.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
(1)小柯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t2~t3时间段产生的气泡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1.9g铝箔样品与50.0g稀盐酸充分反应(2Al+6HCl===2AlCl3+3H2↑),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7g。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答案】(1)铝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稀盐酸与氧化膜先进行反应,生成水;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降低(2)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9g+50g-51.7g=0.2g。设生成0.2g氢气,需要参加反应的单质铝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546
x0.2g
=,x=1.8g,
单质铝的质量分数为×100%≈94.7%。
26.16g铁和铜的混合物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5g氢气。计算:
(1)混合物中铁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生成物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14g(2)24.5%(3)33.5%
27.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向盛有30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0.2
(2)设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1612
xy0.2g
列方程:
得:x=6.5g,y=16.1g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