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27 20:20:19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单选题
1.(2021·丰台模拟)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当有气泡冒出时,立刻开始收集氧气
C.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其不易溶于水
D.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 A、实验室制取气体,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定装置不漏气,才能加药品,A不符合题意;
B、用排水法收集时,刚冒出气泡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B符合题意;
C、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需不易溶于水且不跟水反应,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其不易溶于水,C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2.(2020九上·偃师期中)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答案】A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据此分析
3.(2019九上·武定月考)常温下在试管中放入碘和铝粉没有什么变化,滴入几滴水后,观察到发生剧烈反应,还能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铝+碘 碘化铝”,则水的作用是(  )
A.氧化作用 B.提供热量 C.催化作用 D.分解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看出水不是反应物,并且水能加快铝与碘的反应速率,故水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4.(2020九上·巢湖月考)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氨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规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分析图象可知A产生的氧气多,但不是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的,应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才分解有氧气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分析图象可知AB反应产生的氧气一样多,不准确,因为A中氯酸钾的质量比B中多,所以A 生成的氧气多,故不符合题意;
C. 分析图象可知A产生的氧气多,并是在B产生氧气一段时间后生成,B 有催化剂,反应速度会快些,故符合题意;
D. 分析图象可知A反应从一开始就有氧气产生,比B要先得到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氯酸钾的质量决定生成氧气的质量,二氧化锰是氯酸钾的催化剂,会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进行分析。
5.(2020九上·上蔡月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收集氧气
C. 氧气验满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此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图,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此装置图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B、收集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注意导管要伸入到集气瓶底,此图中导管未伸入到集气瓶底部,故B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应使用的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此图中小木条伸入到了集气瓶内部,故C不符合题意;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注意要预先在瓶内放少许水或在瓶底铺上一些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瓶底炸裂,此图中瓶底无细沙或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和验证性质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
6.(2020九上·乐东月考)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
C.实验时在试管口塞少许棉花
D.当水槽中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就可以收集气体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组装好装置后,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不符合题意;
B、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防止装置内温度降低,水倒流炸裂试管,符合题意;
C、实验时在试管口塞少许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不符合题意;
D、开始出来的气体是装置中空气,当水槽中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就可以收集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注意试管口塞棉花及收集氧气的时间。
7.(2020九上·密云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一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以用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氦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木条伸入瓶中时都熄灭,因此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一会儿后取出,通过观察木条的碳化程度可以判断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氮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8.(2020八上·肇源期末)O2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的过程中,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则下端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以下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 当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①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当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装置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可收集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若①中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则下端管口不需要插入液面以下,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将装置①中如果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则下端管口不需要插入液面以下,因为分液漏斗有活塞。
9.(2020九上·克东期末)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小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了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此选项符合题意;
C、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了改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据此分析
10.(2020九上·福田期末)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装有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再燃烧,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故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故C符合题意
D.氧气的质量从无到有,反应停止,质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的分解分析
C、根据氯酸钾分解后有固体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的分解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东湖月考)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基本类型为   ;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氧气,长颈漏斗下端要   ,原因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必须在试管口   ,作用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时,待   再收集,当    时,则收集满,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
【答案】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装置漏气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开始没有装满水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氧气,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必须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若用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则收集满;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开始没有装满水。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12.(2020九上·海林月考)下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
A   ,B    , C    ,D    ,E    。
(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加热高锰酸钾,开始收集氧气的事宜时刻是   。当集气瓶内的水完全排出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小心移出水槽后,瓶子应   放,这是因为   。停止加热后,先把   ,然后   ,其原因是   。
(4)氨气(NH3)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能”或“不能”)用上图中的发生装置,理由是   。收集氨气应选用   法。
【答案】(1)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2)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导管口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导管从水槽中取(移)出;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能;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向下排空气法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酒精灯,B是试管,C是集气瓶,D是水槽,E是铁架台。故填: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造成堵塞。故填: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出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停止加热后,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填:导管口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导管从水槽中取(移)出;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4)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以用图中的发生装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能;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向下排空气法。
【分析】(2)加热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加热高锰酸钾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撤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1 / 12021-2022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单选题
1.(2021·丰台模拟)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当有气泡冒出时,立刻开始收集氧气
C.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其不易溶于水
D.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20九上·偃师期中)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3.(2019九上·武定月考)常温下在试管中放入碘和铝粉没有什么变化,滴入几滴水后,观察到发生剧烈反应,还能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铝+碘 碘化铝”,则水的作用是(  )
A.氧化作用 B.提供热量 C.催化作用 D.分解作用
4.(2020九上·巢湖月考)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氨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规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0九上·上蔡月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收集氧气
C. 氧气验满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2020九上·乐东月考)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
C.实验时在试管口塞少许棉花
D.当水槽中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就可以收集气体
7.(2020九上·密云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一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A.A B.B C.C D.D
8.(2020八上·肇源期末)O2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的过程中,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则下端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以下
9.(2020九上·克东期末)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小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10.(2020九上·福田期末)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装有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东湖月考)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基本类型为   ;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氧气,长颈漏斗下端要   ,原因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必须在试管口   ,作用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时,待   再收集,当    时,则收集满,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
三、综合题
12.(2020九上·海林月考)下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
A   ,B    , C    ,D    ,E    。
(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加热高锰酸钾,开始收集氧气的事宜时刻是   。当集气瓶内的水完全排出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小心移出水槽后,瓶子应   放,这是因为   。停止加热后,先把   ,然后   ,其原因是   。
(4)氨气(NH3)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能”或“不能”)用上图中的发生装置,理由是   。收集氨气应选用   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 A、实验室制取气体,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定装置不漏气,才能加药品,A不符合题意;
B、用排水法收集时,刚冒出气泡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B符合题意;
C、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需不易溶于水且不跟水反应,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其不易溶于水,C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据此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看出水不是反应物,并且水能加快铝与碘的反应速率,故水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分析图象可知A产生的氧气多,但不是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的,应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才分解有氧气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分析图象可知AB反应产生的氧气一样多,不准确,因为A中氯酸钾的质量比B中多,所以A 生成的氧气多,故不符合题意;
C. 分析图象可知A产生的氧气多,并是在B产生氧气一段时间后生成,B 有催化剂,反应速度会快些,故符合题意;
D. 分析图象可知A反应从一开始就有氧气产生,比B要先得到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氯酸钾的质量决定生成氧气的质量,二氧化锰是氯酸钾的催化剂,会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进行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此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图,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此装置图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B、收集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注意导管要伸入到集气瓶底,此图中导管未伸入到集气瓶底部,故B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应使用的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此图中小木条伸入到了集气瓶内部,故C不符合题意;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注意要预先在瓶内放少许水或在瓶底铺上一些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瓶底炸裂,此图中瓶底无细沙或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和验证性质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
6.【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组装好装置后,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不符合题意;
B、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防止装置内温度降低,水倒流炸裂试管,符合题意;
C、实验时在试管口塞少许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不符合题意;
D、开始出来的气体是装置中空气,当水槽中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就可以收集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注意试管口塞棉花及收集氧气的时间。
7.【答案】B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以用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氦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木条伸入瓶中时都熄灭,因此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一会儿后取出,通过观察木条的碳化程度可以判断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氮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8.【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 当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①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当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装置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可收集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若①中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则下端管口不需要插入液面以下,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将装置①中如果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则下端管口不需要插入液面以下,因为分液漏斗有活塞。
9.【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了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此选项符合题意;
C、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了改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据此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再燃烧,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故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故C符合题意
D.氧气的质量从无到有,反应停止,质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的分解分析
C、根据氯酸钾分解后有固体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的分解分析
11.【答案】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装置漏气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开始没有装满水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氧气,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必须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若用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则收集满;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开始没有装满水。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2.【答案】(1)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2)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导管口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导管从水槽中取(移)出;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能;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向下排空气法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酒精灯,B是试管,C是集气瓶,D是水槽,E是铁架台。故填: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造成堵塞。故填: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出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停止加热后,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填:导管口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导管从水槽中取(移)出;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4)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以用图中的发生装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能;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向下排空气法。
【分析】(2)加热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加热高锰酸钾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撤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