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3.2.斜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3.2.斜面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21 13: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斜面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
学生对斜面并不陌生,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都是学生熟悉的。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通过用工具测量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省力的认识。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搬运,利用斜面比直接搬运都要省力。
正因为斜面可以省力,所以对斜面的应用出现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科书拓展部分列举了许多斜面应用的例子,既是巩固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又进一步凸显了“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这一单元大概念。
科学概念目标
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
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
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已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槽(也可用PVC线槽自制)、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抹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课本43页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图片的内容。
从古至今,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工具和技术,有的一直沿用到现在,斜面就是这样的情况,这幅图展示的就是斜面的运用。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斜面呢?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斜面。
预设:无障碍通道、盘山公路、屋面……
3.这些斜面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斜面的作用。
4.板书课题:3.2.斜面
二、探索
教师引导:对于技术和工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我们应当进行测试与评价,测试的方法可以是模拟测试和实际测试。在测试时需要建立评价指标,评价的指标可以有多有少,我们可以逐步由少到多的来学习。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模拟测试,探究前面的有关知识。
活动一:模拟测试,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
1.出示任务1:将一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道低处B。
2.出示课本44页上面一幅图片,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将一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落到低处B。
3.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先动手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再将一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
4.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落到低处B有什么优点?
预设:利用斜面,物体由高处沿斜面滑落到低处,滑的非常快,而且不会损坏,同时还比较省力。
出示任务2: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
1.出示课本44页下面一幅图片,提出要求: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看看效果怎样。
2.学生分小组完成活动,仔细观察活动现象,体会活动效果。
3.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沿着几段塑料槽搭成的斜面引到低处,效果怎样?
预设:通过这样的斜能够将一杯水成功的从高处引到低处,速度非常快,效果非常好,没有出现水的飞溅和洒落现象,而且比较省力。
4.教师引导:这两个实验都是利用斜面将物体从高处引到低处。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斜面的什么作用?
预设:从这两个实验我们发现利用斜面搬运物体从高处到低处,有省力的作用。
活动二:模拟测试,用木板搭一个斜面,模拟搬运物体的过程
1.引导学生利用木板搭一个斜面。
2.全班交流
所需材料:木板、书本。
搭建方法:将几本书摞起来,再将木板倾斜的搭在书本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斜面。
3.出示本次模拟测试的要求:
任务3:将两个物体,比如木块和石块,由低处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将两个物体,如木块和石块,由低处缓缓的直接提升到高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教师指导:这个模拟测试是一个对比测试,在这个对比测试中,不变的量是什么?改变的量又是什么?
预设:
不变的是:斜面的高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移动的速度。
改变的是:任务3中物体是由斜面从低处拖到高处,任务4中物体是由低处直接提升到高处。
5.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6.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测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好数据,思考得出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
7.指生学生说一说同样的物体由斜面从低处拖到高处和从低处直接提升到高处所用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预设:
用斜面搬运物体所用的力比较少,说明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
三、研讨
刚刚我们通过模拟测试探究了斜面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问题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
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基本上都能完成任务,不过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利用斜面可以更省力一些。
问题2: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能够将物体以相对较小的力从低处提升到高处,这就是斜面的作用。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就越不省力。
四、拓展——斜面的运用
1.教师引导:在生产生活中,斜面运用非常广泛。
2.出示课本45页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了解盘山公路和水渠都是利用斜面的原理制作而成。
3.学生再读一读课本45页拓展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4.全班交流:斜面主要运用于哪些方面?
预设:
斜面可以运用于一些工具,如菜刀、斧头、钉子、凿子;可以运用于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等。斜面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斜面的运用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单单就农业生产而言,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来修建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不但治理了水灾,还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了人类获得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斜面的运用?
学生列举生活中斜面的运用例子,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有关斜面运用的图片,进一步体会斜面的巨大作用和广泛运用。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测试,初步体会了斜面的特点以及作用,知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斜面有着广泛的运用。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斜面的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斜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