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金色的鱼钩
一、重点词语理解
喜出望外:
目不转睛:
支吾:
弥漫:
低沉:
无边无涯:
三长两短:
严厉:
收敛:
脆弱:
重重叠叠:
挽救:
奄奄一息:
粗糙:
抽噎:
瞻仰:
二、重点句子品析
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2.从“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这些语言中,可体会到老班长的什么品质?
三、疑难探究
1.课文主要写了“我们”和老班长在草地中生活的哪几件事?
2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第五部分(
):
第六部分(
):
五、课文回顾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
,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
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
的崇高品质。
15
金色的鱼钩
答案提示
一、重点词语理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低沉:(声音)低。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指极为辽阔广大。
三长两短: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人的死亡。
严厉:严肃而厉害。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脆弱:禁不起挫折;不坚强。
重重叠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挽救:从危险中救回来。
奄奄一息:形容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抽噎:抽泣。
瞻仰:恭敬地看。
二、重点句子品析
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嚼”“皱紧眉头”“硬咽”说明草根和鱼骨较硬,很难吃,老班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
2.从“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这些语言中,可体会到老班长的什么品质?
可以体会到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尽职尽责地完成党交给他的艰巨任务,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
三、疑难探究
1.课文主要写了“我们”和老班长在草地中生活的哪几件事?
①“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发生争论;②“我”因为知道真相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③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
2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患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简要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第二部分(2)简要、传神地刻画了老班长的外貌。
第三部分(3~5)为了解决战士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用弯针钓鱼让战士们喝上了鱼汤,从此战士们“总是”能喝上鱼汤,但细心的“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
第四部分(6~19)详细描写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老班长说服的经过。
第五部分(20~23)“我”在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喝着鱼汤却咽不下去,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最后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
第六部分(24~34)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我”小心收藏了老班长的鱼钩,打算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后代瞻仰。
五、课文回顾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