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不简单的杠杆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了解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人类对杠杄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悠久的历史。阿基米德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并依据此原理产生出了许多发明,影响深远。今天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选用杠杆作为研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他们研究工具的兴趣。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并不需要学生去发现杠杆原理,而是需要学生通过特定的任务,在使用杠杆的过程中评估杠杆的作用效果。所以教科书设计了用木板作杠杆移动大石块的模拟测试活动。为了保证测试活动的客观性,教科书中选用固定的小石块去撬动大石块。用手撬动大石块,虽然比用小石块撬操作更简单,但由于学生的力气存在大小差异,对是否用力的主观判断也各不相同,容易出现争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会发现用固定的小石块可以省力地撬动大石块,也会发现只要改变支点的位置也可能费力但无法撬动。同时,改变支点,还会改变撬动大石块的移动距离。这一发现,是让学生借助自己画出的杠杆装置图,观察总结得出来的。在集体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期望学生能发现杠杆的不同作用效果,还期望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完成任务的经验,感悟到“在实践中操作工具时,技术方法的进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科学概念目标
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杄装置,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木尺、一大一小两块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A终点B的宽纸带作为杠杆支点的方木块。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利用一些天然的材料,比如石头、木头、骨头、植物纤维等等来制造一些工具,因为人们知道单纯依靠自己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制造一些工具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杠杆就是这样的一类工具。
2.出示课本46页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
3.再出示古人利用杠杆撬石头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初步体会杠杆的样子。
4.大家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知道杠杆类的工具有哪些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杠杆的奥秘。
5.板书课题:3.3.不简单的杠杆
二、探索
活动一:杠杆的组成
1.教师引导:杠杆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出示古人用木棒作为杠杆撬动石头的图片。
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杠杆。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撬出来。杠杆和我们上一课学习的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3.出示课本47页杠杆的组成示意图,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杠杆的组成。
杠杆是由阻力点、用力点、支点三部分组成。
4.引导学生将杠杆组成示意图以及古人利用木棒撬石头的图片进行比较,想一想在古人用木棒撬石头的图片中,什么是用力点?什么是阻力点?什么是支点?
预设:
用力点就是古人手握在木棒的地方,主力点就是大石头和木棒接触的地方,支点就是地面上的小石块。
5.引导学生利用大石块、小石块以及木板条组成一个简单的杠杆,进一步体会杠杆的组成。
活动二:模拟测试,利用木板撬和移动重物
1.出示课本47页的刻度纸,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一块小石头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头从刻度纸上的A处撬到B处。
2.指导:当我们利用一块小石头和木板条将一块大石头撬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3.出示课本47页下面两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组图片,认真比较,看一看这两组图片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预设:
这两组图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杠杆的支点位置不同,上面一种情况是杠杆支点离阻力点较远,而离用力点比较近,下面一种情况是杠杆支点离阻力点较近,而离用力点比较远。
4.教师引导:杠杆支点的位置不一样,实验的效果会不会也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试,把这块大石头从A处撬到B处。
5.学生分小组进行测试活动,并且完成课本47页的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
6.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模拟测试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
7.展示各小组的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并且指生相机介绍本小组模拟测试情况。
8.当支点处在不同的位置,模拟测试情况是否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当支点距离大石头较近的时候,需要用的力比较小;当支点距离大石头比较远的时候,需要用的力气比较大。
9.通过这次测试活动,同学们有没有了解杠杆的作用以及特点?
预设:通过本次模拟测试活动,我们发现利用杠杆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不过支点距离阻力点近,而离用力点远的时候,杠杆比较省力;支点距离主力点远,而离用力点近的时候,杠杆越不省力。
三、研讨
刚刚我们通过模拟测试活动,探讨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地将重物吊到指定地点?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
在模拟测试中,我们基本上能够成功地将重物吊到指定地点。
杠杆在撬动中起到省力的作用。
问题2:在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测试?有什么发现?
在测试过程中,我做过改变支点位置的测试,发现支点距离阻力点近,而离用力点远的时候,杠杆比较省力;支点距离主力点远,而离用力点近的时候,杠杆越不省力。
四、拓展
1.教师引导: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发明了很多不同的杠杆。
2.出示课本48页打捞网、塔吊和挖掘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张图片,说一说这三张图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杠杆?
预设:打捞网的木头手柄、塔吊的吊臂以及挖掘机的挖掘臂都运用了杠杆原理。
3.这些地方为什么要运用杠杆?
在这些地方运用杠杆主要是为了利用杠杆省力的作用。
4.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48页拓展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杠杆的作用及杠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5.学生列举杠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事例。
预设:
羊角锤、瓶盖起瓶器、老虎钳、起子、手推车、修枝的剪刀、筷子、镊子、钓鱼竿、船桨等。
6.教师相机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物体的什么地方运用了杠杆。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体会了杠杆的特点,并通过模拟测试了解了杠杆的工作原理、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课后,大家可以查阅有关杠杆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杠杆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