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1 15:0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锅中水变水蒸气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3.从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A.②
B.①②
C.①③
D.③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C.
D.
5.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A.B.
C.D.
6.某同学练习加热食盐水时有如下几步操作:①将试管用试管夹夹好;②往试管中倒入少于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食盐水;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盖好试剂瓶,放回原处;⑤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①②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7.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8.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敏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英
第一天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和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红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A.小敏
B.小英
C.小玲
D.小红
二、填空题
9.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序号和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
(6)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__。
10.使用酒精灯时,一旦酒精洒出并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____。
11.阅读有关酒精的短文回答问题:酒精是一种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用途有_____;
12.从细口瓶向试管内倾倒食盐水。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及解释
①打开细口瓶的瓶塞,把它_____
原因__________
②试管略_____,使食盐水____,向试管内倾倒约三分之一试管的食盐水
倾倒液体时,瓶口应______,瓶上的标签应_____,原因是_____
③取用完毕,盖紧_____,把试剂瓶_____
13.指出图所示加热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
(1)
______

(2)
__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_

14.请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的化学知识区分下列物质。
(1)水和酒精__________。
(2)金属铝片和金属铜片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5.有2瓶无色气体,已知是空气和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区分这两种气体。(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水变水蒸气是水的状态改变,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发生很多反应,主要是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了酒精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木材燃烧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面包发霉是由霉菌作用引起的,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B
【解析】
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B.
【点评】我们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能否支持燃烧来验证二氧化碳.因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除去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氮气.
3.A
【详解】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氧气较低,所以不能使木条复燃或燃烧的更旺,但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选A。
4.A
【详解】
A、用试剂瓶项试管中添加液体时,试管倾斜,瓶盖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故A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项试管中滴加药品时,胶头滴管要悬于试管正上方,故操作错误;
D、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故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表示易燃物品;故选项错误;
B、表示爆炸物品;故选项错误;
C、表示有毒物品;故选项错误;
D、表示腐蚀物品;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该实验首先要取药品,取完药品要把原来的试剂瓶复原,再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夹到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先进行预热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加热完成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①③⑤。故选B。
7.D
【详解】
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
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
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
D、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错误。
故选D。
8.A
【解析】
【详解】
A、小敏,由于采取要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较为科学,故其实验方案最为合理;
B、小英,由于采用不同时间涂抹,会由于时间因素控制不当,天气的变化成为对比实验的不同因素,因此,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故其方案不合理;
C、小玲,由于采取不同实验者,会因个人的体质因素不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学性,其方案不合理;
D、小红,由于采取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对比实验,使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不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的不同,不具有科学性,故其方案不合理。故选A。
【点睛】
在采取对比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必须控制为相同条件,这样的探究结果才具有科学意义。
9.②试管夹
⑤药匙
①胶头滴管
⑥酒精灯
④试管
⑩集气瓶
【分析】
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详解】
(1)在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
故填:②试管夹;
(2)实验室中一般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
故填:⑤药匙;
(3)胶头滴管一般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故填:①胶头滴管;
(4)酒精灯常用于给物质加热;
故填:⑥酒精灯;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试管;
故填:④试管;
(6)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时需用集气瓶;
故填:⑩集气瓶。
10.用湿抹布盖灭
【详解】
使用酒精灯时,一旦酒精洒出并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能隔绝氧气。
11.①②③④⑤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等物质,没有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经过了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酒精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用途;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
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2.倒放在桌面上
防止沾污瓶盖,进而会污染试剂
倾斜
缓缓倒入
紧挨试管口
朝向手心
防止残留在试剂瓶上的药品腐蚀标签
瓶盖
放回原处
【详解】
实验步骤①打开细口瓶的瓶塞,把它倒放在桌面上;因为:防止沾污瓶盖,进而会污染试剂;
②试管略微倾斜,使食盐水缓缓倒入,向试管内倾倒约三分之一试管的食盐水;注意:倾倒液体时,瓶口应紧挨试管口,瓶上的标签应朝向手心,原因:防止残留在试剂瓶上的药品腐蚀标签;
③取用完毕,盖紧瓶盖,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13.试管中盛放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用内焰给试管加热
试管竖直加热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部
【详解】
(1)试管中盛放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所示加热液体的操作中试管中盛放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应该用外焰给试管加热,因为外焰温度高,图所示加热液体的操作中用内焰给试管加热;
(3)试管应该倾斜45°,且试管口不能朝向任何人,图所示加热液体的操作中试管竖直加热;
(4)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图所示加热液体的操作中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部。
14.闻气味
观察颜色
【详解】
(1)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酒精是由特殊香味的液体,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
(2)金属铝片是银白色,金属铜片是紫红色,可以通过观察颜色鉴别;
15.实验步骤: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2个集气中;
实验现象一:火焰没有明显变,实验结论:该瓶气体为空气;
实验现象二:火焰熄灭,实验结论: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详解】
实验步骤: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2个集气中;
实验现象一:火焰没有明显变,实验结论:该瓶气体为空气;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实验现象二:火焰熄灭,实验结论: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是木条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