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A、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课前热身
PART
01
同学们,生活犹如美丽的万花筒,只要留心观察,你们就会发现各种事物或场景形态不同、特点各异,甚至会发现他人发现不了的特点。贵州的手拉手学校的小朋友很想了解我们身边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我们要写什么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回忆你们观察过的事物或场景,思考一下你们最想把它的什么特点告诉贵州的小朋友,你们的新发现又是什么。同学们要关注印象最深的地方,如,是否抓住了与众不同之处,是否观察出了变化等。
· 观察记录单
课前,老师请大家观察了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并将观察所得记录到观察记录单中。现在,请大家在组内交流观察记录单,看谁观察并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和新发现。
我观察的一种事物 (或一处场景) 我的观察与新发现 (用关键词、短语,或照片、视频等记 录下特点) 印象最深的地方 (新发现或事物变化、“特写”镜头等) 我的观察感受
明确习作要求
PART
02
· 习作要求
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看能读明白哪些内容。
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一定有了新发现。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写完后,把你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展示你的观察所得。
交流习作之后,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同学分享心得。如:
●观察时要细致一些。
●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
●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 习作要求总结
2
要重点写出特点和事物变化等新发现,特别注意要写清楚印象最深的地方。
1
要写我们身边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3
要注意题目自拟。
· 小组交流
请大家结合观察记录单,四人一小组交流观察记录的内容。
重点交流:
为什么要观察这个事物?(明确原因)
事物或场景有什么特点或新发现?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注意: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向别人介绍时也要有条理。
· 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一至两个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示例:
我最喜欢五四广场的灯光秀。观察时,我发现灯光秀的颜色每天都有变化,用灯光打出的景色也有变化。
我最喜欢栈桥的海鸥。我经常去喂海鸥,我发现它们不愿意吃馒头,它们最喜欢吃油条。
我最喜欢小米粒。我发现生的小米粒侧面有凹洞,印象最深的是把小米粒煮熟后凹洞就没有了。
我最喜欢中山公园的樱花。我发现樱花的花瓣下落时,就像在下花雨……
· 回顾课文,弥补不足
同学们在介绍的时候,有的同学能表达清楚,但也有同学观察不细致、表达不清楚。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的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回顾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又是怎样将观察所得写清楚的。
《金色的草地》写了草地一天颜色的变化,引发了作者的细致观察,最后作者找到了原因,写清楚了草叶的“变化”特点。
《搭船的鸟》写了翠鸟的外形,还写了翠鸟捕鱼的动作。
同学们要像作者那样,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感官进行反复、细致的观察,如通过看、听、摸、闻、尝等,就能像作者那样有新发现,获得新启迪。
· 自主完成初稿
你们是否也能像课文的作者那样把刚才说的事物或场景的特点写清楚呢?
借助观察记录单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结合老师刚才的引导,请你们试着完成初稿。
读例文,学写法
PART
03
· 读同伴例文,发现问题
小沙蟹
我最喜欢小蟹子了。周六早上,我和妈妈到第一海水浴场赶海,看见小水坑里有只小蟹子。妈妈告诉我,它是小沙蟹。我把它从水坑里抓起来一看,它的肚子上有一个像宝塔的图案。我把它放到沙滩上,因为缺水,它一点都不动弹。我连忙把它放到一个有水的小沙坑里,它又开始活动了。
那它到底喜欢吃什么呢?我捉了几只小虾,放在它面前,它不大感兴趣。我以为它害怕呢!我把小虾拿到离它远一点的地方,我发现它竟然吃起沙子来了,这真是太有趣了。
大家评一评,这篇习作写得怎样?
小作者把小沙蟹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都写出来了。
可惜的是,习作只写了小沙蟹吃沙子,但它是怎么吃的却没有写清楚。
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把特点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具体呢?
· 读课本例文,学写法
我们一起学学课本的习作例文,看能不能从作者的观察方法以及写法中学到点什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两篇习作例文,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这些细节问题。
作者在写小狗和杨梅时,分别写了它们哪些与众不同的地
方?有什么新发现?是怎样写出来的?
大家可以将作者观察到的特点用思维导图梳理出来。
· 《我家的小狗》
一个事物 特点 印象深刻的地方
我家的小狗 喜欢叫 淘气可爱 跑得快 学念“狗”字、叫得欢
会数数
喜欢哼哼叫和汪汪叫
喜欢同火车赛跑
下面,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根据《我家的小狗》的内容梳理出来的思维导图。
作者抓住小狗喜欢叫、跟火车赛跑这两个印象深的地方来写,把小狗的特点写得很清楚。
· 《我爱故乡的杨梅》
下面,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根据《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内容梳理出来的思维导图。
作者是按由外形到味道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从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等不同方面来写杨梅的特点。
一个事物 特点 印象深的地方 写法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杨梅果 枝条:贪婪吮吸 外形 可爱 味道
拟人
作比较
抓变化
举例子
叶子:伸展欢笑 外形:圆、小刺 颜色:淡红—深红—“黑” 味道:酸甜、甜津津
· 写法总结
要想写好观察的事物或场景,需掌握下面两点:
①写事物:要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和新发现,准确、细致地描写。
②写场景:要写清楚时间、地点、环境、特点等,将场景中印象深的主要事物或人物写清楚,写细致。
· 看视频,仔细观察
刚才有一篇有关小沙蟹的习作,但是观察不细致,没有将小沙蟹吃东西的样子写清楚。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小沙蟹的录像片段,看看你能不能将它吃沙子的特点或印象深刻的地方观察得更细致。
看完视频,请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 读例文,学写新发现
荷花
我最爱荷花。每当夏天荷花盛开时,我就会去中山公园观赏它。
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到中山公园游玩。刚进公园门,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爸爸妈妈带我径直奔向荷塘。到了荷塘凭栏俯视,只见荷塘里开满了白色和粉色的荷花:白的像雪,洁白无瑕;粉的像霞,艳丽夺目。有的荷花躲在叶子后面,露出小半张脸,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荷花从荷叶中探出头来,亭亭玉立,竞相怒放;有的刚刚含苞待放,像睡美人。微风拂过,荷花迎风摇摆,犹如无数穿着绿裙的仙女,翩翩起舞。那一张张圆盘似的碧绿荷叶,高高低低铺满了池塘,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呀!叶子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镶嵌在绿叶上的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美丽迷人。
除了仔细观察能帮助我们找到新发现,写新发现还有没有其他好方法呢?
阅读下面的习作,请同学们说说事物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写新发现的。
· 读例文,学写新发现
妈妈问我:“你为什么喜爱荷花呢?”“美丽呀!”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妈妈告诉我:“荷也叫莲,花谢后会结莲蓬,里面的莲子是滋补品,还能入药治病。池底的污泥中长着鲜嫩的莲藕,可生吃,也可以制藕粉。荷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荷生于污泥之中,花却艳丽无比,‘出淤泥而不染’,香气清幽……”我想:荷花不仅外表美,还有高尚的品质呢!
从此,我更加喜爱荷花了,每年都会去欣赏它。
小作者写了莲子和藕的价值、荷花的内在美和高尚的品质,这些新发现都是他从妈妈那儿听来的。
小作者在写新发现时,还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可以将新发现写得更加生动。
请大家想一想,小作者在文章中写到的新发现是什么?他是怎么将新发现写出来的?
同学们,你们又学到了一种写新发现的方法。其实,新发现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听到的,甚至还可以是查阅到的资料等。
自主修改,欣赏例文
PART
04
· 修改注意事项
2
有没有写出以前没发现的内容
1
观察出的特点有没有写清楚
· 修改后的例文
小沙蟹的“杰作”
我最喜欢小蟹子了。周六早上,我和妈妈到第一海水浴场赶海,我发现了小蟹子。妈妈告诉我,这叫小沙蟹。我仔细一看,它身体的颜色略淡,其他就和以前见过的小蟹子没什么不同了。
不过,在它们出没的洞口边有很多豆粒大小的小沙球,我对此感到迷惑不解。经过缜密的“侦察”,我发现了秘密:一只小沙蟹从洞里爬出来,一侧的四个蟹爪始终朝着洞口,真好玩!妈妈告诉我,退潮后,海水中的微生物、鱼虾卵等微小生物会渗透在小沙粒的缝隙间,小沙蟹就会从洞里出来找吃的。果然,它一边爬一边用两只螯轮流把沙子往嘴里扒,滤出微小生物吃掉,把剩下的泥沙吐成一个小球,然后将其从身体下边抛到身后。就这样,它一边爬一边吃一边吐,身后慢慢就有一大片小沙球了……
哦,原来小沙球都是小沙蟹的“杰作”呀!它竟然还有造“球”的本领呢!
大家评一评,习作的哪些地方改得特别好?
小作者把握住了修改的方向,将观察到的特点写得很清楚,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和新的发现写得很具体。
· 例文
《小米粒》这篇习作也改得很好。大家可以认真地读一读,借鉴一下小作者的修改方法。
小米粒
妈妈经常提醒我:“不要浪费粮食!再小的米粒也不能浪费!”于是我对米粒产生了兴趣。
这天,我拿起一粒大米粒看了看,你猜怎样?还真有新发现。在一粒小小的米粒上,竟然布满了细小的线,有的像“十”字,有的像“井”字,还有的像植物叶子上的纤维。米粒的侧面有一个小小的凹洞,外面的颜色是半透明的,比纯白稍稍淡一点。凹洞里边不是透明的,呈乳白色。我又拿了几粒米粒,观察了一下,发现都有这样的凹洞,原来米粒不是圆滑的椭圆形啊!你还别说,不仔细看还真的发现不了。我抓起一把大米凑到鼻子边闻一闻,虽然它的气味不像鲜花那样芬芳扑鼻,也不像蜂蜜那样带着甜蜜的花香,但它的那种清香是独有的,还挺好闻的呢!
· 例文
我看得正起劲儿,姥姥叫我吃饭了。只见姥姥端来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我仔细一瞧,咦,那个小凹洞怎么不见了?我再比一比,发现煮过的米明显比生米大了一些,形状看着也更饱满了。妈妈告诉我:“煮熟的大米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充当胶水,用来粘东西呢!”
这么不起眼的小东西,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还是很可爱、很独特的。大千世界真是奇妙!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会更加有趣,更加美好。
请大家读后,认真借鉴方法,修改、完善并誊抄习作。到时候,我们会选出优秀习作,寄给贵州的小朋友。希望你们的优秀习作都能激起贵州小朋友的阅读兴趣。
谢谢观看
B、我们眼的缤纷世界
明确习作要求
PART
01
· 课前讨论
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不少的事物,那怎样才能写清楚所观察的事物或场景呢?
怎样才能写清楚
所观察的事物或场景?
调动多种感官,写写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尝到的味道,用手摸到的感觉。
①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等。
②可以按照观察的顺序来写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活”。
③可以根据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
· 习作要求
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一定有了很多新发现。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写完后,把你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展示你的观察所得。
交流习作之后,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同学分享心得。如:
·观察时要细致一些。
·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
·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看看本次习作的要求,你从中能明白什么?
· 习作要求总结
从习作要求中,你明白了什么?
观察一定要细致,注意掌握观察的方法,捕捉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方面来写。
要写的是身边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因此,日、月、星、辰等不能写。
可以写的对象有很多。可以是动物,可以是静物,也可以是植物,还可以是场景,等等。
在写景的时候,我们可以写写自己看到景物时的感受、想法、心情。
· 习作要求总结
2
要明确怎么写,重点写观察时印象深刻的地方、事物的变化等
1
要明确写什么,即写身边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新发现。
了解观察方法
PART
02
回顾课文
本单元我们学了两篇课文,请结合课文说说作者分别写了什么事物,观察了什么。
《金色的草地》写植物,作者因为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所以进行了更细致的观察,找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并写清楚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过程。
《搭船的鸟》写动物,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细致描述颜色)和怎样捕鱼(细致描述动作)。
观察图画,说一说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场景?分别用一句话说说每一幅图。
提示:可以思考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有什么事物?它们是怎样的?
观察方法总结
按顺序细致观察场景中的事物。
要说清楚事物是怎么样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01
02
实践方法,互听互说
每人任选一图,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观察到的画面。采用相互提示的方式仔细观察,丰富画面内容,注意彼此发现的细节内容。
小结:留心观察场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会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写场景时要写清楚时间、地点、环境、特点等,将场景中印象最深的事物或人写清楚,写细致。
小组交流,动笔试写
PART
03
· 小组交流
结合课前观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重点交流:
(1)为什么要观察这个事物或场景?(明确原因)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观察的事物或场景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新发现?
· 依据交流,动笔试写
如果让你把观察的内容写下来,你准备写什么?打算怎样写呢?
借助之前学的内容,试着写一下习作吧!
提示:
遇到不会写或写不出特点的情况,可以试着反复观察或进行课外阅读等。
学习例文写法
PART
04
· 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依次学习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的观察方法,以及如何将新发现写清楚的方法。
思考作者在写小狗和杨梅时,是怎样把印象深的地方和新发现写清楚的。
尝试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梳理出来。
· 《我家的小狗》
事物 特点 印象深的地方
我家的小狗 淘气可爱 喜欢叫 学念“狗”字、叫得欢
会数数
喜欢哼哼叫和汪汪叫
跑得快 喜欢同火车赛跑
作者围绕小狗“淘气可爱”这一特点,着重抓住“喜欢叫”“跑得快”这两个方面来写,把小狗的特点写清楚了。
请尝试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小狗的特点,以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 《我爱故乡的杨梅》
作者从外形、颜色、味道等不同方面写出了杨梅的特点,其中写颜色变化时,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梳理出杨梅果的特点,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将印象深的新发现和变化写清楚的。
事物 特点 印象深的地方 写法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枝条:贪婪吮吸
叶子:伸展欢笑
杨梅果 外形:圆、小刺 外形 味道 (可爱) 作比较 、抓变化、举例子
颜色:淡红—深红—“黑”
味道:酸甜、甜津津
· 写法总结
2
可以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角度出发进行描写。
1
要抓住特点,留心、细致观察。
学习范文,突破习作难点
PART
05
· 范文
荷花
我最爱荷花。每当夏天荷花盛开时,我就会去中山公园观赏它。
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到中山公园游玩。刚进公园门,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爸爸妈妈带我径直奔向荷塘。到了荷塘,凭栏俯视,只见荷塘里开满了白色和粉色的荷花:白的像雪,洁白无瑕;粉的像霞,艳丽夺目。有的荷花躲在叶子后面,露出小半张脸,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荷花从荷叶中探出头来,亭亭玉立,竞相怒放;有的刚刚含苞待放,像睡美人。微风拂过,荷花迎风摇摆,犹如无数穿着绿裙的仙女,翩翩起舞。那一张张圆盘似的碧绿荷叶,高高低低铺满了池塘,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呀!叶子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镶嵌在绿叶上的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美丽迷人。
读一读下面这篇习作,说说事物有什么特点及小作者是怎样写出新发现的。
· 范文
妈妈问我:“你为什么喜爱荷花呢?”“美丽呀!”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妈妈告诉我:“荷也叫莲,花谢后会结莲蓬,里面的莲子是滋补品,还能入药治病。池底的污泥中长着鲜嫩的莲藕,可生吃,也可以制藕粉。荷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荷生于污泥之中,花却艳丽无比,‘出淤泥而不染’,香气清幽……”我想:荷花不仅外表美,还有高尚的品质呢!
从此,我更加喜爱荷花了,每年都会去欣赏它。
除仔细观察外,新发现还可以是听来的,或者是通过查阅资料等了解到的。
此外,小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也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思考:小作者是怎么写新发现的?
谢谢观看
C、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明确习作主题
PART
01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 罗丹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便能发现这个缤纷世界的美。
· 你观察的对象是什么?
观察对象统计
观察动物 (___人) 观察植物 (___人) 观察场景 (___人)
动物:蜗牛、狗、蚕宝宝、猫、金鱼、鹦鹉、仓鼠、乌龟
植物:草莓、橘子、油菜花、含羞草、仙人球、捕蝇草
场景:奉江夜景、升旗仪式
体会观察对象具有多样性。
· 请依据观察记录卡,交流你的观察所得。
观察记录卡
我的观察对象:
□动物:___________ □植物:___________
□场景: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
我的观察收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观察对象的特点具有丰富性。
试写观察片段
PART
02
· 看视频,试写观察片段
下面看一段小蜗牛的活动视频,看完后请你写一段观察所得。
提示:
写清“看到的”
写出“想到的”
· 如何写清“看到的”
哈哈,小蜗牛起床啦!只见它慢悠悠地从壳里探出一对触角,轻轻地摆动了几下。接着,它的小脑袋也一点一点地钻了出来。这时,它看见身边有清水,就低下头“咕嘟咕嘟”喝了好几口。喝饱了,它这才懒洋洋地伸长脖子,东瞧瞧,西望望,不知想去做什么呢。
用上画线的词句,可以把所看到的蜗牛的一举一动写得更清楚,更有画面感。
· 如何写出“想到的”
小蜗牛从壳里伸出了小触角,看到周围没有危险,就把整个脑袋钻出壳外。这个小家伙还真是小心谨慎啊!只见它东瞧瞧,西望望,好像在寻找自己的伙伴。可是,周围连一个伙伴的影儿都没有。它只好低下头,把头埋进清水里洗了把脸,伸了个懒腰,好像在说:“我要出去找伙伴啦!”嘻嘻,真是一只“小可爱”呢!
不仅能写清“看到的”,还写出了“想到的”。
你认为哪些语句值得学习借鉴?
· 修改观察片段
评价小贴士:
①写清了“看到的”。☆☆☆
②写出了“想到的”。☆☆☆
读了范文片段后,你是不是受到了启发?读读自己写的片段,用修改符号改一改吧!修改完后,可以同桌交流修改后的片段,互相评价。
调动五感进行观察
PART
03
想一想
刚才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了小动物的活动,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是我们运用“视觉”观察到的收获。那如果老师把小蜗牛请到课堂中来,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更多地了解它呢?
可以用手摸一摸它的壳,看看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1
可以用手指轻轻碰一碰它的触角,看看它有什么反应。
2
可以仔细听一听它会不会叫。
3
调动“五感”观察植物
表姐送给我一个芒果。它的皮是黄色的,摸上去很光滑。放到鼻子边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剥开皮尝一下,是一种很特别的香甜的味道……
读一读,体会作者观察一种水果时,是如何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角度写出观察的收获的?
调动“五感”观察场景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读一读,体会作者观察一处场景时,是如何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来写所见所闻的?
调动“五感”进行观察
调动五种感官去观察,让我们能够多角度地捕捉到更多信息,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与感受。
看——视觉
听——听觉
闻——嗅觉
摸——触觉
尝——味觉
调动“五感”进行观察
填写习作图示
请你结合“观察记录卡”,梳理观察所得,填写下面的图示。
自主习作
请你借助梳理好的图示,把自己最近观察到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写好后,四人组内交流习作,一人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组员根据评价小贴士进行打星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评价小贴士:
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不同角度写清了观察发现。 ☆☆☆
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结合例文,学习写法
PART
04
· 习作类型分析
B
习作二:写植物(能写清植物的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的特点)。
C
习作三:写场景(能基本写清场面或景物,能写得有序)。
A
习作一:写动物(能写出动物的样子、习性等基本特点,能写清动物的活动)。
·《我家的小狗》
回顾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请你思考:从文中的两处批注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作者写了跟小狗的“叫声”有关的事例,突出了这只小狗特别机灵,很有灵性。
小作者通过写小狗和火车赛跑,刻画了这只小狗爱奔跑又不肯认输的形象,特别逗人。
除了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方面,还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比如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一写这只小动物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比如文中小狗的“叫”和“跑”。
·《我爱故乡的杨梅》
回顾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请你思考:小作者不仅运用感官写出了杨梅的特点,还写出了杨梅的变化,这启示我们什么?
可以写一写植物某个方面的变化过程,比如外形由小变大,颜色越来越深,味道由酸变甜,触感的变化等。
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把植物某个方面的特点写得更加清楚。
通过写这种事物的变化过程,或者写一写相关的事例,我们可以把这种事物写得更加清楚、具体。
·《大青树下的小学》
回顾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再读一读第1和第3自然段的两处场景,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早晨”“上课了”“下课了”可知,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根据“上课了”“下课了”可知,第3自然段也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1自然段的描写顺序是“山坡上—平坝里—小路上—校园里”,这是按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来写。
第3自然段从“教室里”写到“窗外”,再写到“大青树下”,这是按照从内到外的方位顺序写的。
当我们写一处场景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方位顺序写。像这样有顺序地写,能帮助我们把这处场景写得清楚明了。
· 互动交流,修改习作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选的介绍内容,在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流,看是否可以进一步“增加事例”“写出变化”或“安排顺序”。
之后根据交流后得到的启示,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