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2 08:1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目录
①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由公民组成;
②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③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4)评价:
1、雅典——民主政治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多山少平原
②工商业经济
③小国寡民城邦
④人文思想
(1)背景
(2)表现:
(3)特点:
①进步性
②局限性
③深远影响
2、斯巴达、罗马共和国——寡头政治
(1)含义:
(2)表现:
最高权力机关
斯巴达:国王、长老会议
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元老院
——主要由贵族组成,掌握实权。
一年一任、不得连任、无薪金
3、罗马帝国——君主独裁统治
(3)表现:
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
——公民大会
——只是名义上
——避免独裁,平民的权力受到限制
(2)建立:
(1)含义:
君主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实行专断统治。
公元前27年,屋大维
皇帝权力
史料:亚里士多德?以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
政体划分依据:
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政体类型
权利分配
民主制
贵族寡头制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力很少,或基本没有
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有一定的公民权。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都受到公民大会不同程度的约束;都体现了公民政治这一特点。
共同点:
【问题探究】
★区分不同政体下公民权利的分配与政体的关系。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2)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教权高于王权。
①以封土为纽带,形成独立王国
②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③双向契约(相互权力义务)
④只对直接领主负责
2、中世纪后期新变化(11世纪——15世纪)
(1)生产力发展,城市兴起,取得自治权。
(2)王权逐步加强,国家走向统一。
(3)教会控制加强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特征:
3、法国——等级君主制
(1)背景:
(2)结果:
(3)意义:
(4)发展:
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税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为了寻求援助。
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①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②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③改变中世纪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沦为王权征税和扩张的工具。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最后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4、英国——议会君主制
(1)《大宪章》
史料:大宪章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
,它居于国王之上
,连国王也不得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大宪章有何意义,形成政治传统?
运用契约和法制的手段,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贵族的权利。
王在法下
①意义:
②传统:
(2)议会的召开
17世纪前,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国王
上院(封建贵族)
下院(骑士、市民)
通过法律
(立法权)
同意征税
(税收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召集议会
①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②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作用:
合作探究
材料一:在西欧封建社会,封建君主的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它们的支持。
——《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材料二: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意味着贵族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新兴资产阶级乐意使用财力支持君主去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封建政府为了维持常备军和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得不奖励工商业发展和殖民扩张活动,这在客观上对处于幼稚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起了扶植和保护作用......当资产阶级的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后,必然与专制王权彻底决裂。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特征:
①君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存在制衡君主权力的外部力量;
②教权控制意识形态,教权高于王权。
影响:
①加剧了中世纪欧洲的纷争与动荡;
②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③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借鉴。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确立条件:
3、确立方式:
②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1、含义: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君主立宪制:
2)共和制:
英国、德国、日本、俄国
③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美国、法国
4、主要政体
革命或改革
(一)概况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史料1:1688年,有一群英国社会贵族精英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史料2: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方式: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即“光荣革命”。
(2)意义:
①推翻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重新掌握政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②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③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光荣革命(奠基)
★问题探究1: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换掉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
史料:该法案扩大了国会的权力,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一些宪法性原则。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
——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问题探究2: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有何意义?
2、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意义:
①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②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法律制约,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建立。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权、司法权
3、内阁制度形成(完善)
(1)形成过程:
①“光荣革命”前,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②“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③汉若威王朝时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④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成为首相,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先例。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权利职责:
①首相与内阁全体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内阁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③若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权及军权,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
后来,随着内阁责任制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国家的象征。
4、1832年议会改革(发展)
史料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
000至4
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问题:
(2)原因:
(3)影响:
选区调整;妇女获得选举权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

1832年议会改革,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妇女获得选举权,英国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问题探究3:史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什么,有何影响?
首相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对议会负责
提出名单组成责任制内阁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
国家元首
统而不治
形式任命
5、基本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国家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最高立法权。
③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首脑是首相。
(三)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共和制
1、内容
(1)联邦制
①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②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2)三权分立原则
2、评价
(1)性质:
总统
行政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国会
立法权
否决国会立法
弹劾总统
任命联邦法官
宣布总统违宪
宣布国会立法违宪
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
制约与平衡
(2)进步性:
(3)局限性:
3、民主制的完善
(四)法国——共和制
1、艰难历程
2、确立——1875年宪法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史料实证:从材料可以得出法国共和制的那些信息?
①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属总统和议会,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特色。
②总统权力较大,说明保皇派实力强大。
③民主共和的确立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材料一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
材料二
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
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①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
③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古代
帝国独裁统治
中世纪
英国议会君主制
近代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制共和国
法国共和制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古希腊
古罗马
雅典民主制
斯巴达寡头制
共和国寡头特征
法国等级君主制
【课堂小结】
直接民主
民主制度
专制制度
间接民主
1、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
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课堂练习】
2、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
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
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3、1789
年,美国提出
10
个宪法修正案并于
1791
年通过,主要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对政府的限制,
因此被统称为“权利法案”。说明美国
A.致力于树立联邦政府的权威
B.力求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体系在修正中不断完善
D.加强了美国各州的政府权威
4、西方某政治家指出:“英国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它是议会推选的统治全
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说明英国政
治体制
A.
分权制衡的机制形同虚设
B.
确立了内阁至上的基本原则
C.
议会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
D.
具有行政与立法相统一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