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5《搭石》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5搭石)让生字走进语境。
家乡的小溪每到xùn qī ,总会猛涨。人们探亲fǎng yǒu 很不方便。于是,搭石便出现了。走搭石,前后行人要xié tiáo 有序,走得快才容易bǎo chí píng héng 。
【答案】汛期;访友;协调;保持;平衡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汛、访、协、持、衡”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汛期、访友、协调、保持、平衡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5搭石)根据“间”的相关内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解释填序号)
间[jiān]①中间,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②在一定的地方、时间或人群的范围之内。③房间,屋子。
间[jiàn]①空隙。②不连接,隔开。③挑拨使人不和。
(1)挑拨离间
(2)伯仲之间
(3)黑白相间
(4)京口瓜洲一水间
【答案】(1)jiàn、③
(2)jiān、①
(3)jiàn、②
(4)jiàn、②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写出的音节即可。
故答案为:(1)jiàn、③(2)jiān、①(3)jiàn、②(4)jiàn、②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5搭石)按要求完成练习。
“谴责”的意思是 。这个同中的两个字意思相近,类似这样的词语,在课文中还有 。请你再写出两个这类词语: 、 。
【答案】责备,严正申诉;懒惰;积累;惩罚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①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②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这些词语是两个字意思相近,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1、责备,严正申诉 2、懒惰 3、积累 4、惩罚
【点评】①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5搭石)叠词理解与运用。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清波漾漾 A.水波飘荡的样子 B.水面清澈的样子
②人影绰绰 A.宽裕 B.(体态)柔美
(2)使用“漾漾、绰绰”这样的叠词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律美,提升渲染力度。请你用叠词补全下面的内容。
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春天鲜花 ,夏天树木 ,秋天落叶 ,冬天白雪 ,每一个季节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答案】(1)A;B
(2)朵朵;葱葱;纷纷;皑皑
【知识点】词义;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①清波漾漾: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漾漾:水波飘荡的样子。②人影绰绰: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感觉人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直接看见人本身只看见人影,形容人影多,姿态美。绰绰:(体态)柔美。(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A、B(2)朵朵、葱葱、纷纷、皑皑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5.(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5.搭石)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要是……就…… 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
(1)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答案】(1)要是;就
(2)无论;只要;就
(3)如果;就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1)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要是……就……”;
(2)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只要……就……”;
(3)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故答案为:(1)要是、就;(2)无论、只要、就;(3)如果、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6.(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D.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紧走搭石慢过桥”这书引用。
C:把“踏踏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是比喻。
D:对比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课文理解
7.(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下列关于《搭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
B.本文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
C.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D.在作家刘章家乡,年轻人背老人过河是很不平常。
【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A.这句话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品格。
B.这句话实际是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这句话含义深刻,不仅写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要留清白在人间。
(2) ,任尔东西南北风。
(3)作者通过描绘话搭石、 、 、 四个部分,赞美了乡亲们 的精神和 的传统美德。
【答案】(1)粉身碎骨全不怕
(2)千磨万击还坚劲
(3)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为他人着想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粉身碎骨全不怕
(2)千磨万击还坚劲
(3)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为他人着想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10.(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搭石》一文写作特色说法有误的是( )
A.详略得当 B.借物喻人 C.点面结合 D.语言华丽
【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的理解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三、语言表达
11.(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5搭石一课一练)把课文《搭石》中的一句俗语抄下来,另外再写几个自己积累的俗语。
【答案】 课文中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积累的俗语: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考查对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俗语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课文中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积累的俗语: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俗语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2.(5搭石)小练笔。
课文第4自然段用两个具体情景来表现乡亲们的美好品质。请你也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某个情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吧。
【答案】妈妈生病去医院输液时,年轻的护士为她扎了几次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妈妈看到护士紧张的样子,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一次果然成功了。护士终于舒了一口气,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再次扎针,不然我真不敢给您扎了。”妈妈微微一 笑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我能理解。”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②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③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④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故答案为: 妈妈生病去医院输液时,年轻的护士为她扎了几次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妈妈看到护士紧张的样子,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一次果然成功了。护士终于舒了一口气,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再次扎针,不然我真不敢给您扎了。”妈妈微微一 笑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我能理解。”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四、阅读理解
13.(2020五上·定南期中)阅读课文《搭石》片段,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解释“理所当然”的意思。
理所当然:
(2)在短文(
)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用文中“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事”应该怎样理解。( )
A.乡亲们自古以来都背老人过搭石,已成民情民俗。
B.年轻人不得不遵守道德已成的民情民俗,必须背老人过搭石。
(4)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看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点睛之笔,实际上作者巧借 任人踩踏,赞美了 的精神,这是人性美的表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如: 。我认为这也是美。
【答案】(1)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如果;就
(3)A
(4)B
(5)搭石;无私奉献;略
【知识点】语段阅读;搭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内阅读。(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本题前后两句为条件关系,所以用“如果、就”。
(3)理解句子,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考查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意思,应该结合短文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本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搭石赞美无私奉献,为人服务的人,
故答案为:(1)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如果;就
(3)A
(4)B
(5)搭石、无私奉献、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4.(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hú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③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 fù)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文段①采用 的方式,略写“ ”这个“面”,详写老人调整搭石这个“点”。 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 的优秀品质。
(5)用波浪线划出文段②中的比喻句: 。这样写的好处是 。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一:老人及时调整搭石;风景二: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风景三: ;风景四: 。
(7)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 、 、 、 、 、
(8)说一说: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
【答案】(1)dù;fù;叙;悼悼
(2):,,,;,,
(3)无论;只要;如果;就
(4)点面结合;“人们早早摆搭石”老人调整搭石;老人淳朴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5)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句话把人们过搭石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 把人们过搭石的姿态比作画,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6)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7)善良石;勤劳美;谦让石;尊老美;团结石;奉献美
(8)助人为乐、和同学团结友爱、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只要……”;②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4)本题主要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选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6)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考查给搭石取名。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围绕中心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即可。
(8)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dù;fù;叙;悼悼
(2):,,,;,,
(3)无论;只要;如果;就
(4)点面结合 ;“人们早早摆搭石”老人调整搭石 ;老人淳朴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5)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句话把人们过搭石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 把人们过搭石的姿态比作画,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6)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7)善良石、勤劳美、谦让石、尊老美、团结石、奉献美
(8)助人为乐、和同学团结友爱、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这道题是按选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此题主要考查给搭石取名的能力。
(8)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5.(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5.搭石)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夏天老师正在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我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就开始闭着眼睛生活。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我听着鼻子一酸,哽咽得问:“后来呢?”“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 流畅—— 羞耻——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夏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是因为( )
A.自行车挡了他的路
B.自行车摆得乱,有碍市容
C.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②“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 )
A.人行横道 B.盲道 C.人生道路
(3)请写出夏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其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 、 、 。
(4)想一想,为关注那“人间最苦的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你把想法写下来。
【答案】(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段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5《搭石》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5搭石)让生字走进语境。
家乡的小溪每到xùn qī ,总会猛涨。人们探亲fǎng yǒu 很不方便。于是,搭石便出现了。走搭石,前后行人要xié tiáo 有序,走得快才容易bǎo chí píng héng 。
2.(5搭石)根据“间”的相关内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解释填序号)
间[jiān]①中间,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②在一定的地方、时间或人群的范围之内。③房间,屋子。
间[jiàn]①空隙。②不连接,隔开。③挑拨使人不和。
(1)挑拨离间
(2)伯仲之间
(3)黑白相间
(4)京口瓜洲一水间
3.(5搭石)按要求完成练习。
“谴责”的意思是 。这个同中的两个字意思相近,类似这样的词语,在课文中还有 。请你再写出两个这类词语: 、 。
4.(5搭石)叠词理解与运用。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清波漾漾 A.水波飘荡的样子 B.水面清澈的样子
②人影绰绰 A.宽裕 B.(体态)柔美
(2)使用“漾漾、绰绰”这样的叠词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律美,提升渲染力度。请你用叠词补全下面的内容。
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春天鲜花 ,夏天树木 ,秋天落叶 ,冬天白雪 ,每一个季节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5.(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5.搭石)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要是……就…… 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
(1)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6.(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D.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二、课文理解
7.(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下列关于《搭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
B.本文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
C.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D.在作家刘章家乡,年轻人背老人过河是很不平常。
8.(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A.这句话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品格。
B.这句话实际是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这句话含义深刻,不仅写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9.(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要留清白在人间。
(2) ,任尔东西南北风。
(3)作者通过描绘话搭石、 、 、 四个部分,赞美了乡亲们 的精神和 的传统美德。
10.(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搭石》一文写作特色说法有误的是( )
A.详略得当 B.借物喻人 C.点面结合 D.语言华丽
三、语言表达
11.(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5搭石一课一练)把课文《搭石》中的一句俗语抄下来,另外再写几个自己积累的俗语。
12.(5搭石)小练笔。
课文第4自然段用两个具体情景来表现乡亲们的美好品质。请你也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某个情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吧。
四、阅读理解
13.(2020五上·定南期中)阅读课文《搭石》片段,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解释“理所当然”的意思。
理所当然:
(2)在短文(
)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用文中“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事”应该怎样理解。( )
A.乡亲们自古以来都背老人过搭石,已成民情民俗。
B.年轻人不得不遵守道德已成的民情民俗,必须背老人过搭石。
(4)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看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点睛之笔,实际上作者巧借 任人踩踏,赞美了 的精神,这是人性美的表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如: 。我认为这也是美。
14.(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5.搭石)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hú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③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 fù)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文段①采用 的方式,略写“ ”这个“面”,详写老人调整搭石这个“点”。 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 的优秀品质。
(5)用波浪线划出文段②中的比喻句: 。这样写的好处是 。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一:老人及时调整搭石;风景二: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风景三: ;风景四: 。
(7)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 、 、 、 、 、
(8)说一说: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
15.(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5.搭石)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夏天老师正在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我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就开始闭着眼睛生活。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我听着鼻子一酸,哽咽得问:“后来呢?”“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 流畅—— 羞耻——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夏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是因为( )
A.自行车挡了他的路
B.自行车摆得乱,有碍市容
C.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②“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 )
A.人行横道 B.盲道 C.人生道路
(3)请写出夏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其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 、 、 。
(4)想一想,为关注那“人间最苦的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你把想法写下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汛期;访友;协调;保持;平衡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汛、访、协、持、衡”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汛期、访友、协调、保持、平衡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答案】(1)jiàn、③
(2)jiān、①
(3)jiàn、②
(4)jiàn、②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写出的音节即可。
故答案为:(1)jiàn、③(2)jiān、①(3)jiàn、②(4)jiàn、②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答案】责备,严正申诉;懒惰;积累;惩罚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①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②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这些词语是两个字意思相近,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1、责备,严正申诉 2、懒惰 3、积累 4、惩罚
【点评】①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答案】(1)A;B
(2)朵朵;葱葱;纷纷;皑皑
【知识点】词义;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①清波漾漾: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漾漾:水波飘荡的样子。②人影绰绰: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感觉人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直接看见人本身只看见人影,形容人影多,姿态美。绰绰:(体态)柔美。(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A、B(2)朵朵、葱葱、纷纷、皑皑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5.【答案】(1)要是;就
(2)无论;只要;就
(3)如果;就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1)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要是……就……”;
(2)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只要……就……”;
(3)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故答案为:(1)要是、就;(2)无论、只要、就;(3)如果、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6.【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紧走搭石慢过桥”这书引用。
C:把“踏踏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是比喻。
D:对比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答案】(1)粉身碎骨全不怕
(2)千磨万击还坚劲
(3)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为他人着想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粉身碎骨全不怕
(2)千磨万击还坚劲
(3)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为他人着想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10.【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的理解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1.【答案】 课文中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积累的俗语: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考查对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俗语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课文中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积累的俗语: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俗语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2.【答案】妈妈生病去医院输液时,年轻的护士为她扎了几次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妈妈看到护士紧张的样子,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一次果然成功了。护士终于舒了一口气,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再次扎针,不然我真不敢给您扎了。”妈妈微微一 笑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我能理解。”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②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③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④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故答案为: 妈妈生病去医院输液时,年轻的护士为她扎了几次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妈妈看到护士紧张的样子,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一次果然成功了。护士终于舒了一口气,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再次扎针,不然我真不敢给您扎了。”妈妈微微一 笑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我能理解。”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3.【答案】(1)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如果;就
(3)A
(4)B
(5)搭石;无私奉献;略
【知识点】语段阅读;搭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内阅读。(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本题前后两句为条件关系,所以用“如果、就”。
(3)理解句子,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考查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意思,应该结合短文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本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搭石赞美无私奉献,为人服务的人,
故答案为:(1)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如果;就
(3)A
(4)B
(5)搭石、无私奉献、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4.【答案】(1)dù;fù;叙;悼悼
(2):,,,;,,
(3)无论;只要;如果;就
(4)点面结合;“人们早早摆搭石”老人调整搭石;老人淳朴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5)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句话把人们过搭石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 把人们过搭石的姿态比作画,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6)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7)善良石;勤劳美;谦让石;尊老美;团结石;奉献美
(8)助人为乐、和同学团结友爱、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只要……”;②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4)本题主要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选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6)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考查给搭石取名。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围绕中心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即可。
(8)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dù;fù;叙;悼悼
(2):,,,;,,
(3)无论;只要;如果;就
(4)点面结合 ;“人们早早摆搭石”老人调整搭石 ;老人淳朴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5)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句话把人们过搭石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 把人们过搭石的姿态比作画,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6)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7)善良石、勤劳美、谦让石、尊老美、团结石、奉献美
(8)助人为乐、和同学团结友爱、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这道题是按选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此题主要考查给搭石取名的能力。
(8)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5.【答案】(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段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