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6《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6《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1 14:53:5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6《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英勇háo mài   的战士们听到rì kòu   进犯根据地的消息后,个个rè xuèfèi téng   ,早早地在xiǎn yào   的xuán yá   边上的伏击区就位,只等鬼子们进入伏击圈。
【答案】豪迈;日寇;热血沸腾;险要;悬崖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豪、寇、腾、险要、悬崖”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豪迈、日寇、热血沸腾、险要、悬崖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沉着(zhuó) 一副(fù)
B.抡胳膊(lūn) 绷脸(bēng)
C.屹立(yì) 山涧(jiàn)
D.拧开(nǐng) 手榴弹(dàn)
【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C、D:正确, 绷脸(bēng 改 běng )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比一比,再组词。
寇     抡     涧
   
冠     论     间    
【答案】敌寇;抡选;深涧;冠军;议论;房间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敌寇、抡选、深涧、冠军、议论、房间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仇恨    胜利    崎岖   
沉着    英勇    进犯   
【答案】感激;失败;平坦;慌张;懦弱;防御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仇恨:仇视愤恨;强烈的敌意。根据其意思,仇恨的反义词可以是“友爱、深情、喜欢、恩惠、友好”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
胜利:战胜对方;获得成功或达到目的。
崎岖:山路不平。
沉着:从容镇静;不慌不忙。
英勇:勇敢出众。
进犯:指敌军向某处侵犯。
故答案为:感激、失败、平坦、慌张、懦弱、防御。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选词填空。
(1)掩护 保护
①为了   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②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代转移,把   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2)痛击 射击
③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   。
④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   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的撤退。
【答案】(1)掩护;保护
(2)射击;痛击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掩护一般是指在敌人来时,在某人身后保护。而保护指多方面的保护某人。(2)痛击:非常狠地打击。 射击:用枪炮等火器对着目标发射。
故答案为:(1)掩护、保护(2)射击、痛击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山路    的力气    的喜悦
   地瞄准敌人    地躺着尸体    地完成任务
【答案】崎岖;全身;胜利;全神贯注;横七竖八;胜利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崎岖、全身、胜利、全神贯注、横七竖八、胜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大举进犯(  )
A.往上托;往上升 B.举动
C.兴起;起 D.提出
(2)痛击敌人 (  )
A.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B.悲伤
C.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
(3)引上绝路(  )
A.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B.绝对
C.断绝 D.气息中止;死亡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1)大举进犯:发动强有力的兵势进攻侵犯。举:举动。(2)痛击敌人:非常狠地打击敌人。痛: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3)引上绝路:走不通的路,死路。绝: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故答案为:(1)B(2)C(3)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二、课文理解
8.读完课文填一填。
(1)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   、   、   、   、
   。表现了五壮士   、   、   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课文抓住人物的   、   、     来具体描写;描写多个人物时,既   ,又   等。
【答案】(1)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
(2)事情发展;动作;神态;语言;突出重点人物;兼顾其他人物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2)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②考查点面结合的写法,“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对每位战士的具体描写是“点”。
故答案为:(1)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2)事情发展、动作、神态、语言、突出重点人物、兼顾其他人物
【点评】(1)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2)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②考查对点面结合的写法的掌握。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题目中的“   ”字,按照“①接受任务→②   →③引上绝路→④   →⑤   ”的顺序来叙述,其中详写的是②、   、   三部分。作者这样写表现了五壮士   的精神。
【答案】壮;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跳下悬崖;④;⑤;面对敌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壮2、痛击敌人3、顶峰歼敌4、跳下悬崖5、④6、⑤7、面对敌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10.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   、   
【答案】顶天立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
【知识点】成语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顶天立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11.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第二次作为重点写,因为第一次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敌人还没有彻底摆脱,紧跟在后面,群众和大部队还是有危险;为了保证群众和大部队的绝对安全,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牺牲自己,保护群众。写出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文章材料详写、略写。详写、略写的安排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
故答案为:第二次作为重点写,因为第一次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敌人还没有彻底摆脱,紧跟在后面,群众和大部队还是有危险;为了保证群众和大部队的绝对安全,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牺牲自己,保护群众。写出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详写内容的把握能力。
三、语言表达
12.阅读下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答案】这段话描写了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敌人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憎恶和对祖国的热爱。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这段话描写了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敌人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憎恶和对祖国的热爱。
【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四、阅读理解
13.(2020六上·盐城期中)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枪就大吼一声, 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橫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手法来写场面。第   句话描写人物群体,这是   上的描写;后面的几句话,抓住五位壮土的   、   具体写出了他们痛击日寇的场景,这是   上的描写。
(2)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1)点面结合;1;2;面;动作、神态;点
(2)①点面结合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②既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又能感受到抗日英雄群体的形象。这样的写法,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知识点】语段阅读;狼牙山五壮士
【解析】【分析】(1)这是对描写方法的考查。本段文字先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然后又分述每个战士是怎样与敌人作战的,是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来写的。在描写五位战士战斗时,用到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2)考查了点面结合的作用。点面结合法,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常在描写某一事物是同时进行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描写,使文章具有说服力,鲜活、生动,突出特殊和一般的辨证关系。
故答案为:(1)点面结合、1、2、面、动作、神态、点(2)①点面结合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②既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又能感受到抗日英雄群体的形象。这样的写法,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七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60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13团。此时,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正在盘山莲花峰下梁庄子(今梁后庄)组织部队整训。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包副司令员命令警卫班长马占东带领6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
疯狂的日寇集结重兵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阻止他们前进的莲花峰上的七位勇士发起攻击。敌人不断地被七位勇士杀伤射倒在莲花峰下,他们摸不清虚实,以为遇到了我主力阻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莲花峰发起多次冲击。七位勇士选择有利地形,从巨石后面射击,子弹打光了,七勇士便将手榴弹奋力甩向敌群。最后,手榴弹也甩完了。马占东和他的六位战友见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在敌人步步逼近的时刻,果断地砸毁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口号,几乎同时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
(1)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2)“他们摸不着虚实”中的“虚实”指的是什么?
(3)狼牙山五壮士和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1)家家户户都知晓;少数人知道
(2)虚实指的是我军的实际情况。
(3)一是都是几个人的小股力量应对敌人的大批部队。二是作战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峰的制高点。三是弹药打完了,任务完成了选择跳崖。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1、家家户户都知晓 2、少数人知道(2)虚实指的是我军的实际情况。 (3)一是都是几个人的小股力量应对敌人的大批部队。二是作战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峰的制高点。三是弹药打完了,任务完成了选择跳崖。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6《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英勇háo mài   的战士们听到rì kòu   进犯根据地的消息后,个个rè xuèfèi téng   ,早早地在xiǎn yào   的xuán yá   边上的伏击区就位,只等鬼子们进入伏击圈。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沉着(zhuó) 一副(fù)
B.抡胳膊(lūn) 绷脸(bēng)
C.屹立(yì) 山涧(jiàn)
D.拧开(nǐng) 手榴弹(dàn)
3.比一比,再组词。
寇     抡     涧
   
冠     论     间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仇恨    胜利    崎岖   
沉着    英勇    进犯   
5.选词填空。
(1)掩护 保护
①为了   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②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代转移,把   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2)痛击 射击
③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   。
④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   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的撤退。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山路    的力气    的喜悦
   地瞄准敌人    地躺着尸体    地完成任务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大举进犯(  )
A.往上托;往上升 B.举动
C.兴起;起 D.提出
(2)痛击敌人 (  )
A.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B.悲伤
C.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
(3)引上绝路(  )
A.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B.绝对
C.断绝 D.气息中止;死亡
二、课文理解
8.读完课文填一填。
(1)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   、   、   、   、
   。表现了五壮士   、   、   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课文抓住人物的   、   、     来具体描写;描写多个人物时,既   ,又   等。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题目中的“   ”字,按照“①接受任务→②   →③引上绝路→④   →⑤   ”的顺序来叙述,其中详写的是②、   、   三部分。作者这样写表现了五壮士   的精神。
10.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   、   
11.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语言表达
12.阅读下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四、阅读理解
13.(2020六上·盐城期中)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枪就大吼一声, 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橫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手法来写场面。第   句话描写人物群体,这是   上的描写;后面的几句话,抓住五位壮土的   、   具体写出了他们痛击日寇的场景,这是   上的描写。
(2)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七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60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13团。此时,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正在盘山莲花峰下梁庄子(今梁后庄)组织部队整训。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包副司令员命令警卫班长马占东带领6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
疯狂的日寇集结重兵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阻止他们前进的莲花峰上的七位勇士发起攻击。敌人不断地被七位勇士杀伤射倒在莲花峰下,他们摸不清虚实,以为遇到了我主力阻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莲花峰发起多次冲击。七位勇士选择有利地形,从巨石后面射击,子弹打光了,七勇士便将手榴弹奋力甩向敌群。最后,手榴弹也甩完了。马占东和他的六位战友见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在敌人步步逼近的时刻,果断地砸毁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口号,几乎同时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
(1)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2)“他们摸不着虚实”中的“虚实”指的是什么?
(3)狼牙山五壮士和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豪迈;日寇;热血沸腾;险要;悬崖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豪、寇、腾、险要、悬崖”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豪迈、日寇、热血沸腾、险要、悬崖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C、D:正确, 绷脸(bēng 改 běng )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答案】敌寇;抡选;深涧;冠军;议论;房间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敌寇、抡选、深涧、冠军、议论、房间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答案】感激;失败;平坦;慌张;懦弱;防御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仇恨:仇视愤恨;强烈的敌意。根据其意思,仇恨的反义词可以是“友爱、深情、喜欢、恩惠、友好”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
胜利:战胜对方;获得成功或达到目的。
崎岖:山路不平。
沉着:从容镇静;不慌不忙。
英勇:勇敢出众。
进犯:指敌军向某处侵犯。
故答案为:感激、失败、平坦、慌张、懦弱、防御。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答案】(1)掩护;保护
(2)射击;痛击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掩护一般是指在敌人来时,在某人身后保护。而保护指多方面的保护某人。(2)痛击:非常狠地打击。 射击:用枪炮等火器对着目标发射。
故答案为:(1)掩护、保护(2)射击、痛击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答案】崎岖;全身;胜利;全神贯注;横七竖八;胜利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崎岖、全身、胜利、全神贯注、横七竖八、胜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7.【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1)大举进犯:发动强有力的兵势进攻侵犯。举:举动。(2)痛击敌人:非常狠地打击敌人。痛: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3)引上绝路:走不通的路,死路。绝: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故答案为:(1)B(2)C(3)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8.【答案】(1)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
(2)事情发展;动作;神态;语言;突出重点人物;兼顾其他人物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2)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②考查点面结合的写法,“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对每位战士的具体描写是“点”。
故答案为:(1)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2)事情发展、动作、神态、语言、突出重点人物、兼顾其他人物
【点评】(1)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2)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②考查对点面结合的写法的掌握。
9.【答案】壮;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跳下悬崖;④;⑤;面对敌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壮2、痛击敌人3、顶峰歼敌4、跳下悬崖5、④6、⑤7、面对敌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10.【答案】顶天立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
【知识点】成语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顶天立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11.【答案】第二次作为重点写,因为第一次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敌人还没有彻底摆脱,紧跟在后面,群众和大部队还是有危险;为了保证群众和大部队的绝对安全,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牺牲自己,保护群众。写出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文章材料详写、略写。详写、略写的安排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
故答案为:第二次作为重点写,因为第一次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敌人还没有彻底摆脱,紧跟在后面,群众和大部队还是有危险;为了保证群众和大部队的绝对安全,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牺牲自己,保护群众。写出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详写内容的把握能力。
12.【答案】这段话描写了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敌人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憎恶和对祖国的热爱。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这段话描写了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敌人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憎恶和对祖国的热爱。
【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13.【答案】(1)点面结合;1;2;面;动作、神态;点
(2)①点面结合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②既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又能感受到抗日英雄群体的形象。这样的写法,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知识点】语段阅读;狼牙山五壮士
【解析】【分析】(1)这是对描写方法的考查。本段文字先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然后又分述每个战士是怎样与敌人作战的,是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来写的。在描写五位战士战斗时,用到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2)考查了点面结合的作用。点面结合法,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常在描写某一事物是同时进行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描写,使文章具有说服力,鲜活、生动,突出特殊和一般的辨证关系。
故答案为:(1)点面结合、1、2、面、动作、神态、点(2)①点面结合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②既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又能感受到抗日英雄群体的形象。这样的写法,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4.【答案】(1)家家户户都知晓;少数人知道
(2)虚实指的是我军的实际情况。
(3)一是都是几个人的小股力量应对敌人的大批部队。二是作战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峰的制高点。三是弹药打完了,任务完成了选择跳崖。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1、家家户户都知晓 2、少数人知道(2)虚实指的是我军的实际情况。 (3)一是都是几个人的小股力量应对敌人的大批部队。二是作战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峰的制高点。三是弹药打完了,任务完成了选择跳崖。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