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4液体的表面张力
跟踪训练(解析版)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毛细现象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
C.压紧土壤可以把地下水分引上来——浸润现象
D.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表面张力
2.肥皂泡内气体的压强p与外界大气压强p0相比较应是( )
A.p>p0
B.p
C.p=p0
D.不能确定
3.在密闭的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液体,如图a所示,若将此容器置于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则容器内液体的分布情况应是( )
A.仍然如图a所示
B.只能如图b所示
C.可能如图d或e所示
D.可能如图b或c所示
4.关于液体表面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密
B.液体有使其体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C.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
D.液体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5.液体的附着层具有收缩趋势的情况发生在( )
A.液体不浸润固体的附着层
B.液体浸润固体的附着层
C.所有液体的附着层
D.都不可能发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时就不会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
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同性
C.液体不浸润某种固体,则附着层内部液体分子相互吸引
D.当人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7.有关水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动能不变,分子势能也不变
B.自由下落的水滴呈现球状是因为水滴表面张力消失造成的
C.水对玻璃是浸润的,原因是附着层中水分子距离大于平衡间距而表现为引力
D.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决定于饱和气中水分子的数密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一定变大
C.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及分子的密集程度这两个因素有关
D.当两薄玻璃板间加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9.关于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浸润液体
B.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C.只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才会产生毛细现象
D.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
10.物理知识已经渗透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下列对于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池塘中的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B.高温条件下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利用了布朗运动
C.空间站中的一大滴水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
D.石墨可以用来制作粉状润滑剂,是由于石墨是非晶体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附着层分子密度和表面层分子密度一样,小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密度
B.若固体分子和液体分子间相互引力较弱,则附着层中分子密度小于液体内部分子密度,但大于表面层分子密度
C.由于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肯定大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引力,所以附着层分子密度肯定大于液体内部分子密度
D.若固体分子和液体分子间引力比较大,则附着层分子密度就大于液体内部分子密度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因为水银滴在玻璃板上呈椭球状,所以说水银是一种不浸润液体
B.液体对固体是否发生浸润现象,是由液体和固体两者的性质共同决定的
C.在运行的人造卫星中,由于一切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当一个固定的容器中装有浸润其器壁的液体时,必须用盖子盖紧,否则容器中的液体一定会沿器壁流散
D.当液体A和固体B接触时,是否发生浸润现象,取决于固体B的分子对附着层液体分子的作用力与液体内部的分子对附着层分子作用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13.将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细管插入相同的液体中,甲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低,乙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高,则( )
A.液体对甲材料是浸润的
B.液体对乙材料是浸润的
C.甲管中发生的不是毛细现象,而乙管中发生的是毛细现象
D.若甲、乙两管的内径变小,则甲管内液面更低,乙管内液面更高
14.关于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为浸润现象,图乙为不浸润现象
B.图甲为不浸润现象,图乙为浸润现象
C.图甲中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小
D.图乙中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小
15.在做毛细现象实验时,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毛细管插入水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面升高的越高;管内径越粗,管内水面升高的越低
B.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银面升高的越高;管内径越粗,管内水银面升高的越低
C.毛细管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降低
D.毛细管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下降
16.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荷叶上面的小水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有表面张力
B.人们感到潮湿是因为空气的绝对湿度较大
C.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要防止把地下的水分沿着它们引到地表,可将地面土壤锄松
D.液体表面存在着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越大,撞击微粒的液体分子数量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B.100℃氧气中的分子不一定都比200℃氧气中的分子速率小
C.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排斥
D.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18.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浸润液体和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都上升
C.浸润现象中,附着层的液体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密集
D.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力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
19.如图所示是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
请结合图片思考:
(1)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间距离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点?
(2)小昆虫、缝衣针在水面上不下沉与小木块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相同吗?
20.把一块玻璃分别浸入水和水银里再取出来,可观察到从水银中取出的玻璃上没有附着水银,从水中取出的玻璃上会沾上一层水.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现象呢?
21.物理学中,把单位长度边界线上的表面张力,称为表面张力系数,用σ表示,单位为,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定肥皂的表面张力系数,在一个开口向下的框架上有一根可自由滑动的细金属丝ab,框上布满肥皂后,竖直在空气中,在金属丝下挂一小重物m,使肥皂膜恰好不致破裂。如果已知细金属丝和小球重,金属丝长,则测得肥皂膜的表面张力系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是不浸润现象,A错误;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是表面张力的作用,因为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绷紧即减小表面积的作用,而体积相同情况下球的表面积最小,故呈球形,B正确;
C.压紧土壤可以把地下水分引上来是毛细现象,故C错误;
D.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防止毛细现象的发生,D错误。故选B。
2.A
【详解】
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肥皂泡有收缩的趋势,所以内部压强要大于外部压强,故A正确。
故选A。
3.D
【详解】
容器与液体所受重力均提供容器与液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液体仅受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其自由表面收缩到最小状态,所以两者的自由表面都呈球形。如果液体对于容器是浸润的,那么将出现图c的情况。如果液体对于固体是不浸润的,那么就表现为图b的情况。
故选D。
4.D
【详解】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A错误;
BD.液体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B错误D正确;
C.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只是由于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为引力,C错误。
故选D。
5.A
【详解】
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即液体表面表现为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密度较小,且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因此液体不浸润固体时的附着层中具有收缩趋势。
故选A。
6.C
【详解】
A.液体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时,进入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A错误;
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B错误;
C.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吸引力较小,则液体不浸润该固体,则附着层内部液体分子相互吸引,使得液体体积尽可能收缩到最小,C正确;
D.当人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水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则分子动能不变,因为要吸收热量,则分子势能变大,选项A错误;
B.自由下落的水滴呈现球状是因为水滴表面张力作用造成的,选项B错误;
C.水对玻璃是浸润的,原因是附着层中水分子距离小于平衡间距而表现为斥力,附着层出现扩展的趋势,选项C错误;
D.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决定于饱和气中水分子的数密度,选项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故A错误;
B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压强,由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共同决定,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单位时间内分子撞击器壁的次数增多,气体压强就越大;但由于只给定了其中一个因素,而另一个因素不确定,所以不能判断压强是变大还是变小,故B错误,C正确;
D.当两薄玻璃板间加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分子和玻璃之间存在引力作用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B.浸润与不浸润是相对的,水对玻璃来说是浸润液体,但不是对任何固体都是浸润液体;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但不是对任何固体都是不浸润液体,故AB错误;
C.浸润液体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都会产生毛细现象,选项C错误;
D.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浸润与不浸润是相对的,选项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池塘中的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A错误;
B.高温条件下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利用了扩散现象。B错误;
C.空间站中的一大滴水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C正确;
D.石墨是晶体。D错误。
故选C。
11.BD
【详解】
附着层内分子的密度与液体和固体的性质有关。如果为浸润现象,则附着层内分子之间为斥力,而固体和液体之间为引力,附着层内分子的密度比较大;如果为不浸润现象,附着层内分子间为引力,大于固体和液体间的分子作用力,附着层内分子稀疏。
故选BD。
12.BCD
【详解】
ABD.液体浸润固体,附着层有扩展的趋势;液体不浸润固体,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固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都对附着层分子有作用力,是否发生浸润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水银不浸润玻璃,但有可能浸润其他固体,浸润与不浸润是由液体和固体两者的性质共同决定的,A错误BD正确;
C.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人造卫星上,如果液体浸润容器器壁,液体会沿着器壁流散,故必须盖紧盖子,C正确。
故选BCD。
13.BD
【详解】
AB.液体对固体浸润的情况下,在细管中液面将上升,A错误B正确;
C.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C错误;
D.在液体和毛细管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D正确。
故选BD。
14.AC
【详解】
AB.由题图可知,图甲为浸润现象,图乙为不浸润现象,选项A正确,B错误;
CD.根据浸润与不浸润的特点可知,浸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小,不浸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大,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5.AC
【详解】
A.毛细管插入水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面升高的越高;管内径越粗,管内水面升高的越低,选项A正确;
B.将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管内液面会下降,选项B错误;
CD.毛细管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会降低,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6.AC
【详解】
A.荷叶上面的小水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有表面张力,A正确;
B.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越不利于水分的蒸发,人们感觉越潮湿,故人们感到潮湿是因为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B错误;
C.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要防止把地下的水分沿着它们引到地表,可将地面土壤锄松,破坏毛细管,C正确;
D.液体表面存在着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错误。
故选AC。
17.BD
【详解】
A.微粒越小,撞击微粒的液体分子数量越少,受力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明显,A错误;
B.100℃氧气中的分子平均速率比200℃氧气中的分子平均速度小,但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小,B正确;
C.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较大,表现为相互吸引,体现为液体表面张力,C错误;
D.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D正确。
故选BD。
18.ACD
【分析】
本题考查液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
【详解】
A.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A正确;
B.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不浸润在毛细管下降,故B错误;
C.浸润现象中,附着层的液体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密集,故C正确;
D.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力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故D正确
故选ACD。
19.(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
(1)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不同.小昆虫、缝衣针能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液体表面张力在起作用.小木块浮在水面上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
20.见解析
【详解】
水银不浸润玻璃,而水浸润玻璃.
21.
【详解】
肥皂水膜有两个表面,根据力的平衡有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