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行路难
(唐)李 白
李白醉酒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
运用了细节描写,
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受阻
姜太公溪边垂钓遇
周文王后一展宏图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
在日月旁经过后被
商汤重用。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是不是行路受阻让诗人感到苦闷茫然?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语气和感情上强调行路难,并且好像有很气愤的意思。
2.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 ,强调不知道哪一条路才是我李白可以走的路。
3. 标点符号,前面是强烈的感叹,感叹行路之难,后面有强烈的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4. 短句的运用。
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诗人的感情
欢乐
苦闷
希望
失望
奋发
宴
停
想
实
感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2.象征手法——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3.用典——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
凉州词 【唐】王翰
作者简介:
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边塞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他恃才不羁,性情豪放,以豪放之情写军中生活。
凉州词
【唐】王翰
美酒夜葡萄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朗读
注释:
夜光杯:传说中周穆王时西域胡人用晶莹的白玉精制而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这里泛指西域用白玉制成的酒杯。
琵琶:弹拨乐器,原流行于波拉伯等地,汉代经西域传入我国,军中弹奏琵琶常在马上。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了白玉制成的酒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也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个活着回来。
诗歌简析:
《凉州词》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厚的边塞军营生活色彩。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是以赋的形式以了景写哀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但主题鲜明深刻,表现的是一种悲壮的豪迈。诗文以边塞生活为体裁,但诗人对于所要表达的观点,却是从侧面衬托显示出来。先写美酒宝杯,次写欲饮不能尽兴,由平静中一下转入紧张激昂的气氛中去了。第三、四句的潜台词,诗人以豪迈的语言表达出沉痛的心情,显示出诗人旷达的胸怀。
疑难解答
1. 题目中的“词”应该如何理解?
2. 从首句中提到的“酒”“杯”你能够想到一个怎样的场面?前两句描绘的是军中的 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说说你对后两句的理解?
4. 在朗读时,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参考答案:
1. 这里的“词”不是文学体裁中的“词”指的是有组织的语言、文字,因此本诗仍是属于诗的范畴。
2. 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人们豪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有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写出了边关即热闹又紧张的、悲壮的氛围。
3.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喝醉了躺卧在沙场上,你们也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有几个能够返回 今朝有酒就让自己痛饮沉醉,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这是及时行乐的洒脱,也是对生命的达观,更有厌恶战争的悲愤.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的豪放和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气概.
4. 该诗描写边塞生活,即暗示古代战争生活的热烈紧张,更凸显诗人慷慨豪迈的悲壮意味。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情调。阅读时注意,后两句尤其要读得音韵悠长,感情激昂。
咏煤炭
于谦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赏析】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凿开混沌得乌金,
蓄藏阳和意最深
以“乌金”称煤炭,以“阳和”借指煤炭,表现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前句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后句写出炉火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的火势之大,显示自己怀抱爱国忧民的心怀。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寓意甘于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乃国之根本,民之福星。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表达了为了老百姓能享温饱,愿意像“出山林”的“乌金”一样熊熊燃烧自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志向。
小结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咏煤炭》托物言志
是一首咏物诗。
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
春花秋月
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关于李煜:
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后期作品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限制。
作者简介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
向东流
1.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请思考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对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2. “往事知 多少”中 的“往事” 具 体指什么?
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帝王尊荣等。
精神层面上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
3.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了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鉴赏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比喻、夸张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化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以水喻愁
你还能说出以水喻愁的句子吗?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李煜的这首词字字血泪,发自内心,词人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课文主旨
1. 命运的捉弄,如果他是普通文人,即可写出更多的文章,又可以保命。
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沉迷女色,是相当的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
2. 但如果李煜是杰出的君王,他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文吗?
3. 即使李煜想做一个好君王,他就能成功吗?我们说的好君王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腐刑司马迁,康熙大兴文字狱,毛泽东文化大革命
4. 我们应该感谢李煜在政治上的无能。关键是评价一个人要看站在什么角度上。
探究讨论:词中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入场,尤壮观也。”
(《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尝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
词牌名来历
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作者简介: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题
解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五十弦:本指瑟,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八百里:本指牛;语出《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 ,常莹其蹿角。”这里语意双关,兼指耿京义军连营之广。熟的肉。
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三国时代刘备所乘马就叫的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