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论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熟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重点)
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以及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走近《论语》深处,探寻思想内涵
一、温故知新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的哲理。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二、分类品析,探究哲理
1.这十二章《论语》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你能举例说明吗?
治学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
修身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修养)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道德修养)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道德修养)
2.品读“治学篇”
(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治学篇”)
(1)思考: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预设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温故”“知新”的人可以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知新”,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预设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
(3)结合自身谈一谈:你最欣赏的“学习之道”是哪一句?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预设
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
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
示例三: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学习。
示例四: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品读“修身篇”
(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修身篇”)
师:在“修身篇”里,有孔子及其弟子自述的修身进德之法。我们来品析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什么?子夏的求“仁”途径又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交流明确)
预设
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加强自我反省。
子夏求“仁”的途径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是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提出疑惑,联系实际思考自我。
(2)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生交流明确)
预设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3)“品德是最高的学位。”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修身之路呢?
(生联系自身实际,各抒己见)
预设
坚定志向,加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等等。
4.对比赏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你的思考:
这两章都写了
,都有
。
这两章都写了贫困。颜回极贫,处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爱。
这两章都写了志趣。颜回贫贱,不改求学的乐趣;孔子不得温饱,却安贫乐道。
这两章都写了心境。颜回贫困,心境恬淡,孔子清贫,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
这两章都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性。这两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了内心的强大。
5.个性解读
选择《论语》十二章中一则或一句试做解读。在你选择解读的那则、那句下面划横线,并在旁边写写提示自己发言的关键词。????
友情提示:
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
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
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
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
有的同学解读第二则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在学习中前面的知识学得扎实,掌握得牢固,再学习后面的知识就要容易一点。?
有的同学说,他解读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孔子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有记载:孔子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dān],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解读那一条呢??
有的同学说我想用论语中的其他一个句子来解读这一则,小学里我们背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这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差不多。
三、合作探究
(一)结合观点谈感悟启示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启示?
【答题思路】
(1)结合文意,理解语句的具体含义;
(2)联系实际指出其现实意义,要说出对我们的启示;
(3)内容要积极向上,表述要言简意赅。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②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涵养;③宽容对待他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1.“吾日三省吾身”历来是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求学和做人方面都得到提高。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示例】学习和提高个人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提升自身修养。
3.“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了复习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性,两者强调的侧重点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前者强调“时习”,即侧重强调按时复习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知新”,而知新离不开独立思考,这就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示例】人一定要有志向、气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守信念,矢志不渝。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培养兴趣对学习十分重要。
启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成为乐事。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1.《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2.你怎么看待颜回的“箪食瓢饮”?
【示例一】颜回的这种处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此艰苦的条件,他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可见坚强的心志、高洁的志趣之无穷威力。
【示例二】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因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最终便不会迷失自我。
3.《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四、课堂小结
1.内容梳理
2.主旨归纳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五、拓展延伸
1.不同年龄的称谓
2.《论语》中的名句积累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迟钝,行动上要勤快敏捷。”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译文】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工匠想要把他的活干好,一定要先磨快他的工具。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课后自主阅读《论语》,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并且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论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熟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重点)
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以及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难点)
第三课时
走近《论语》深处,探寻思想内涵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的哲理。
温故知新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1.这十二章《论语》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你能举例说明吗?
内容
举例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品读赏析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品读赏析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品读赏析
对于孔子的为学之道你有什么想法呢?
你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你觉得有异议?你认为该如何?
品读治学篇
品读赏析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身贯注投入学习。
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品读治学篇
品读赏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品读修身之乐
品读赏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倒装、感叹、反复、描述、对比
极美的结构、深挚的情感
品读修身之乐
品读赏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说明孔子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又运用了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
品读修身之乐
品读赏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你的思考:
这两章都写了
,都有_______
。
对比赏析
品读赏析
这两章都写了贫困。颜回极贫,处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爱。
这两章都写了志趣。颜回贫贱,不改求学的乐趣;孔子不得温饱,却安贫乐道。
这两章都写了心境。颜回贫困,心境恬淡,孔子清贫,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
这两章都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性。这两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了内心的强大。
我来说说
品读赏析
言寡尤(过错),行寡悔
有个孩子在家中经常乱发脾气,他的爸爸受不了了,就把他领到篱笆边对他说:“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我就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一天下来孩子发现钉了一大堆的钉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觉得要克制。爸爸又对他说:“以后你能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根钉子。”这个孩子真的就努力地克制自己,终于有一天,这一天的到来多不容易呀,终于那一天,孩子高兴地对爸爸说:“钉子都拔光了!”但是爸爸指着篱笆上的洞对孩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好像在亲人的心上戳了一个洞,虽然可以道歉,但洞却永远留下了。
个性解读
品读赏析
选择《论语》十二章中一则或一句试做解读。在你选择解读的那则、那句下面划横线,并在旁边写写提示自己发言的关键词。????
友情提示:
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
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
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
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
个性解读
品读赏析
有的同学解读第二则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在学习中前面的知识学得扎实,掌握得牢固,再学习后面的知识就要容易一点。?
有的同学说,他解读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我的论语心得
品读赏析
孔子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有记载:孔子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dān],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解读那一条呢??
有的同学说我想用论语中的其他一个句子来解读这一则,小学里我们背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这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差不多。
我的论语心得
品读赏析
结合观点谈感悟启示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启示?
[答题思路]
(1)结合文意,理解语句的具体含义;
(2)联系实际指出其现实意义,要说出对我们的启示;
(3)内容要积极向上,表述要言简意赅。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②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涵养;③宽容对待他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合作探究
“吾日三省吾身”历来是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求学和做人方面都得到提高。
合作探究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从这一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学习和提高个人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提升自身修养。
合作探究
“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了复习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性,两者强调的侧重点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前者强调“时习”,即侧重强调按时复习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知新”,而知新离不开独立思考,这就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示例】人一定要有志向、气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守信念,矢志不渝。
合作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道理:培养兴趣对学习十分重要。
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启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成为乐事。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合作探究
《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合作探究
2.你怎么看待颜回的“箪食瓢饮”?
【示例一】颜回的这种处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此艰苦的条件,他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可见坚强的心志、高洁的志趣之无穷威力。
【示例二】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因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最终便不会迷失自我。
合作探究
结合第六、第八章,谈谈颜回与孔子在志趣和心境上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颜回
孔子
贫困,却不改求学的乐趣
不得温饱,却安贫乐道
贫困,却心境恬淡
清贫,却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
高洁的志趣
豁达的心境
合作探究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合作探究
结构梳理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勤奋自勉
谦虚好学
修养身心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课堂小结
襁褓(qiǎnɡbǎo)
婴儿
而立
三十岁
孩提
儿童、幼儿
不惑
四十岁
垂髫(tiáo)
幼年
知命(知天命)
五十岁
总角(jiǎo)
幼年
花甲
六十岁
豆蔻(kòu)
女子十三四岁
古稀
七十岁
及笄(jī)
女子十五岁
耄耋(màodié)
八九十岁
加冠(ɡuān)、弱冠(ɡuàn)
男子二十岁
期颐(yí)
一百岁
不同年龄的称谓
拓展延伸
《论语》中的名句积累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拓展延伸
3.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迟钝,行动上要勤快敏捷。”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拓展延伸
5.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译文】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6.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工匠想要把他的活干好,一定要先磨快他的工具。
拓展延伸
“孩子启蒙教材应是《论语》。”
“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拓展延伸
积余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中的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论语》十二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
2.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体会:[示例]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思结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主导,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就会疑惑。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这里用第二义。
2.“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指臣对君,也包括其他人。信”,指诚信。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四、背诵全文。
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
参考答案:
成语
出处
意思
岁寒松柏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松柏岁寒不凋。比喻在逆境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循循善诱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欲罢不能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想停止却不能停止
文质彬彬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闻一知十
《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很多。
形容非常聪明,善于类推
血气方刚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
任重道远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担子很重,
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举一反三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