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长廊上的一颗颗明珠,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背诵了许多唐诗宋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首新的诗词,领略诗词的魅力。
第14课
诗
词
三
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
习
目
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贞元九年进士,曾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本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背景资料
题
解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
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整体感知
词语释义
酬:
巴山楚水:
弃置身:
怀旧:
翻似:
长(zhǎnɡ)精神:
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怀念故友。
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参
考:
巴郡的山楚地的水好凄凉的地方,
我被扔到那里二十三年确实久长。
怀念老朋友时徒然把“思旧赋”吟唱,
回家来反而像烂了斧柄的人一样。
千只帆船已驶过沉没船只的近旁,
万株树木展春容就在病树的前方。
今日初逢听你唱赠诗歌在筵席上,
暂凭杯中酒引出振奋精神的力量。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朗读诗歌,讨论诗歌大意是什么?
整体感知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本诗各联各写了什么?
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
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
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
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
细读感悟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诗的哪句话而言?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二十三年折太多。
“巴山楚水”代指被贬谪之地,“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多少艰辛。
“二十三年”概写自己被贬的遭遇,“弃置身”三个字,点明被放逐。
写出了长期遭贬被朝廷冷落的坎坷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悲痛怅惘的心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这句诗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长精神”,既是对友人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起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尾联是点睛之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首联中诗人是如何抒情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字句,让读者感觉到他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这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明确:至此,刘禹锡的真正思想才显露出来。白诗的意思是你长守寂寞独自蹉跎,真令人悲叹不已;而刘诗的意思是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作者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开朗、豁达、乐观、坦荡的气魄和襟怀。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主旨探究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富有哲理,同时诗人在逆境中仍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写法探究
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写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辛酸愤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豁达进取
积极昂扬
怀恋怅惘
变化
发展
层层递进,言简意深
结构图示
情
人
事
景
诗歌探情“三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