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2 07: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虞美人
【教学内容分析】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选修的一首词。学习这一单元侧重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鉴赏时,要注意知人论世;同时要注意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虞美人》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昨是今非,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后精神世界的强烈反差,是词人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后世留下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由于亡国为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尝味悲慨之情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本册书我们学习了近三个单元的课程,学生已经通过前两个单元掌握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具备了自主鉴赏的能力。本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入选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吟咏可以感知优美的意境和内在的情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对重点字词的把握,疏通诗词大意,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重点字词的把握,疏通诗词大意,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今昔对比中,去感受李煜的悲愁
2.对“愁”进行解读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导入。
二、正体
1.解题:虞美人
(1)人名——虞姬
①虞美人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秦末人,项羽的宠姬,姓虞。貌美,善剑舞。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
②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③虞姬闻歌而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
(2)植物名——虞美人
①别名:
丽春花、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花姿美好,色彩鲜艳,是比利时国花。全株可入药。
全株亦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尤甚。
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
②【花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③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2.诵读全词,把握情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传达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沉重、无奈、痛苦。
无限悲哀伤感
3.知人论世
(1)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被送往汴京后,李煜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2)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亡国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写出了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3)总结:
南唐后主
阶下之囚
艺术才子
词中之帝
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4.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5.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Q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Q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Q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Q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译诗】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与之有关的)往事还记得多少!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谁人不怜,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①乐景:
“春花”——花在春时为极盛
“秋月”——月在秋时为最明
②哀情: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耐人寻味之春花秋月:
春花秋月代表自然界的时序变换,代表宇宙的永恒。诗人只看见人生的无常。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诗人往日的快乐却不复存在。
春花秋月是极美好的事物,且多为爱情的象征。情人咫尺天涯,不得相见。
【品读】全词以设问句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晴天惊雷,劈空而下。春花秋月是大自然永恒存在,但词人却追问“何时了”,乍看无理,细思有情,暗含了处在幽禁中的亡国之君内心无比的悲痛和酸楚。
【技法】设问开篇,引动全词
(2)“往事知多少”中
的“往事”
具体指什么?
拓展延伸——“往事知多少”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往事知多少?”往事里有晚妆肌雪的娇羞,有春殿嫔娥的倩影,有霓裳笙箫的热闹,有醉拍阑干月夜踏马的潇洒。那时的欢乐、那时的尊贵、那时的自由,在亡国后全都烟消云散了,可是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无休无止地撩拨着作者敏感又脆弱的神经,这种生之绝望何时才是尽头?
①物质方面:李煜在南唐做皇帝的时候,锦衣玉食,过着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②精神方面: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诗】昨夜小楼又吹来了东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小楼:楼前加小,可见囚居之地是那么的狭小简陋,昔日王宫的金碧辉煌,前呼后拥,如今是那么的孤单而凄凉。
②昨夜:点名作者的立足点是今夜,站在今夜说昨夜,多少个今夜和昨夜,都是不眠的夜啊。)
③又:
Ⅰ东风一年一次,一个“又”字道出了囚居的时间长,又传达了词人多少感慨无奈。
Ⅱ“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拓展延伸
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品读】“不堪”意为“承受不了”,明知故国不能回首,不忍回首,但明月又勾起了思念,忍不住怀念。“不堪回首”,怎堪回首?回首带来的是亡国的悲痛,虏臣的屈辱。
【技法】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译诗】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品读】这两句具体写“回首”所见,栏杆上栩栩如生的雕刻花饰,光洁温润的玉石台阶,如特写镜头聚焦宫阙楼宇的精美,细腻可感,一声“只是朱颜改”的慨叹,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技法】细节刻画,景物与人事的对比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拓展延伸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①“朱颜”: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②“改”:
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小结:物是人非之痛
不变的“外物”
对比
巨变的“人事”
永恒的“春花秋月”(实)
虚实结合
今非昔比的“往事”(虚)
年年到来的“东风”(实)
不堪回首的“故国”(虚)
应犹在的“雕阑玉砌”(虚)
已改的“朱颜”(虚)
①三组对比,以宇宙时空之永恒与无情反衬家国人生之短暂与可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②“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东风”,冠以“又”字,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本词前六句无一字言愁,而句句写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诗】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6)最后两句中,哪个词可以概括整首词的感情?李煜的愁有哪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①“愁”;
②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③运用比喻:
Ⅰ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Ⅱ写出愁思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和长流不断,表达了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
Ⅲ将人世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相联系,将一己之悲化为人类共同的悲情。
拓展:写愁的句子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李白《秋浦歌》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8.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9.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1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小结:
(6)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的,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充满悲恨凄楚的感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
(7)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试联系作者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李煜由南唐君主变为阶下之囚,生活经历了巨大的转折
,这种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在李煜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李煜后期的词作字字血泪,感慨深重。《虞美人》中所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一样奔流不息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绝写不出这血泪之词。
(8)总结本词的艺术特色: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往事
故国
“人非”

雕阑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因此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这也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9)小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①知人论世:平时多了解名家大家的生平,对历史史实也要知晓一二;
②披文入情:抓住诗歌的情感(“词眼”或者题材),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如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领会诗歌的意境;
③抓意象:客观的“象”,主观的“意”,二者的联系是什么?寓“意”之“象”;
④明手法:常见的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方式等等。
【板书设计】
春花秋月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往事
故国
“人非”

雕阑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