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2 09:0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3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
“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洪秀全
(1814-1864)
新课讲解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造成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史学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及教材“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正文第一段,简要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萧朝贵
韦昌辉
冯云山
石达开
杨秀清
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为以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
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贩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贩彼荒处。
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不能实现?
探究研讨
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积极性: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你认为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2)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3)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想一想
天京事变的影响:
(1)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2)造成天国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天王府模型
挽救危机:
(1)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
(2)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
陈玉成
李秀成

料:
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它想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能否实现?
提示:
天京变乱后,为振兴太平天国政权;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不能实现。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文献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
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1、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2、都脱离实际;
3、未能实施。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内容
安庆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淮军和洋枪队的抵抗反扑。
曾国藩
李鸿章
天京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在当时的清朝许多国民由于抽鸦片而体质虚弱,难于戒除烟瘾,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国库虚空,民生困苦。洪秀全通过制定严厉的刑罚来禁止鸦片的买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清朝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认可。
2.1861年(咸丰十一年)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洪秀全态度坚决,断然拒绝英国人的建议,在维护国土完整和主权方面,态度明确和坚定。英国人见无法从太平天国那里获得利益便转而支持清朝。清朝为镇压太平军于是勾结洋人,出卖国家利益。
3.1860年6月初,太平军攻占苏州,上海中外反动势力惊恐万状。为共同对付中国人民革命,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酝酿组建反革命军队,美国人华尔成立洋枪队。1862年9月18日在慈溪战役中,华尔被太平军击毙。
资料延伸:太平天国反侵略的例子
曾国藩
李鸿章
“洋枪队”的头子华尔
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1860年,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官绅,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李秀成在青浦大破“洋枪队”,取得了青浦大捷。
中外反动官吏在公祭华尔










失败的主要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启示: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总结提升
农民阶级局限
太平天国运动
起因
进程
败因
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
提出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新特点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主观
客观: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