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2 15: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继续熟读课文,在对文章中的问题和有感受的句子做好批注。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内容,把握文章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3. 通过教师引导和课堂实践,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内容,把握文章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和课堂实践,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听写词语,教师指导小结。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五粒小豌豆,它们有理想,有想法。被小男孩的玩具枪射出去后,它们会有怎样不同的经历呢?接下来我们就随它们一起去广大的世界中游历一番吧!
设计意图:
课前听写是第二课时开启的重点环节,复现生字词,让学生得以巩固。
二、新授
探究一:聚焦重点,问题碰撞
1.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并将自己问题写下来。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提出的问题是根据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的还是针对全文提的。
3.小组合作,把问题聚集在一起,筛去重复的,解决简单的,选出难以解答的一两个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要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探究学习,重视对学生自主合作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二: 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有一个豆荚,里面坐着五粒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做成一排。
(1)思考: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2)预设: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难道我们将永远就在这儿做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做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1)思考: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
(2)预设:因为害怕这样下去会变得僵硬。“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走了。
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离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以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
(1)小组展开讨论: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板书: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
第三、四粒:射的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3)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 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 。(板书 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板书 随遇而安)
(4)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5.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1)“囚犯”是什么意思?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
(2)预设:它埋怨恶劣的环境,但是不灰心,不失望,努力生根发芽。
6.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1)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板书 爱)
7.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
(1)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
8.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你怎样理解这一段 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2)小组内交流。
(3)想象说话:小姑娘看见了绿色心里真高兴。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
预设:小姑娘:谢谢你小豌豆,是你给了我绿色,给了我希望。
小豌豆:我希望和你做朋友,有了你,我才努力生长。
小结: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4)指名读。朗读指导:读出惊喜的语气。
9.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指名朗读)(板书 吃掉了 落到脏水沟里)
设计意图: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识字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探究三:内容延伸,学有所获。
过渡:再渺小的人,只要有心,也可以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就像最后的那粒豆子。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者从别处听过这样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简单地讨论一下。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相似的事情,以及自己当时的想法。
2.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和学的梯度,使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三、练习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丰富积累。
设计意图: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厚积薄发的重要途径。
4、小结
看来你们对本课的主题已经有了深刻的领悟,并且能够反思己身,非常不错!帮助他人,自己的生命之花也会灿烂绽放。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争做爱心小使者吧!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写一写:你喜欢哪粒豌豆呢?把你的几点想法一一写下来。
2.拓展作业:课外寻找一篇自己的喜欢的童话故事读一读,以做批注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问题。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除了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外,也注重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素养。
【板书设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吃掉了豌豆 第二粒:飞进太阳 落到脏水沟里 自高自大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吃掉了 满足现状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株植物 随遇而安 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