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金色花》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金色花》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08:4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7.1
金色花
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色碎花。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他的诗风格清新,意象生动,韵律优美,文字隽永,抒情气息浓郁。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写作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早期的作品。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天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三、导读理解
1.本文以“假如……”开篇,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明确:以“假如……”开篇,表明全文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
把孩子想象成美丽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同时也为下文的想象做铺垫。
2.品读第2段,本段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
明确: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3.文章第二部分写了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哪三次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第一次嬉戏:在母亲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发出香气,让母亲嗅花香。
第二次嬉戏: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在母亲拿着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面前,恢复原形,求母亲讲故事听。
这三次嬉戏都是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与依恋。
4.怎样理解母亲对孩子的嗔怪?
明确: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担忧,一旦见了便又惊又喜。“坏孩子”是母亲对孩子的嗔怪,这里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贬义词褒用,这嗔怪中蕴含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5.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实情?
明确: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母亲夸奖,但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不告诉母亲实情。
自我检测
1.《金色花》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国别)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获1913年诺贝尔__________奖。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为什么作者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心理?
(3)反复朗读“孩子,你在哪里呀”和后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比较二者的语气以及当中所包含的感情。
(4)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理由。
(5)从全文来看,诗的主旨是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
印度;
园丁集;
飞鸟集;
文学
2.答案:(1)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是母爱的光彩,想象新奇巧妙。
(2)孩子不想让妈妈知道。他不图妈妈夸奖,只求妈妈生活得更加快乐、温馨,所以只是撒谎、瞒着妈妈。
(3)前一句表现妈妈见不到孩子的焦急,后一句表现妈妈见到孩子又惊又喜以及对孩子的嗔怪。
(4)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
(5)母子情深,孩子对母亲的喜爱、亲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