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08:5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咏雪的诗句有哪些?
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世说新语》二则
刘 义 庆
1.作家、作品
2.解释题目
3.字词(音、形、义)
4.疑问
预习展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作品-解题
“志”是记的意思。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艺术特点:
1.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2.篇幅短小。
3.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特点。
4.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志人小说”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但已散佚。
柳絮


yùn
谢道韫
无奕

谢太傅
zhòu
雪骤
chā nǐ
差可拟
字词
咏 雪
学习目标:
1.了解《世说新语》的知识;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理清文章思路。
3.通过关键语句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定标自学
1、自读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世说新语》—
读出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把家人聚在一起,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大雪下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咏 雪
指下着寒雪的季节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不久,一会儿

高兴的样子
子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谢安哥哥的长子,
即谢朗
大体
相比
不如,不及
飘起
趁,乘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词语
古义
今义
儿女
文义
因风起
家中的
子侄辈
子女
文章的义理
文章意思
趁,乘
因为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理清思路
(1)交代背景(开头到“……讲论文义”):
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
(2)叙述事件 (从“俄而……”到“公大笑乐”):
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补叙身份(从“即公……”到结束):
谢道韫乃无奕之女,凝之之妻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1)谢太傅平日时公务繁忙,寒雪日时得以休息,但他仍然不忘对晚辈的家庭教育。
(2)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东晋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之家,为首的是谢安。这样的家庭环境,再加上这样的气氛,当然要出才子、才女。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
(1)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
(3)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合作探究: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合作探究:
4.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合作探究
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你对谢安、谢无奕、王凝之有所了解吗?
谢安:东晋政治家。参与“淝水之战”。东晋8万军力大胜80万晋军,自此,东晋再无外族入侵。
谢无奕:谢安长兄,安西将军。
王凝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次子,曾任左将军。
交流释疑
通过本文学习,你了解怎样的谢道韫?
东晋才女,有“咏絮才”。
出身:名门望族。
小结
《咏雪》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不仅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写作特点
1.叙事简洁。
两则故事在写法上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咏雪》第一句用短短十五个字,既写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又写了谢氏家族雪日无法外出而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2.含蓄蕴藉。
如《咏雪》记录侄儿侄女咏雪后,主讲人对两人的咏雪句未作任何评价,只是“大笑乐”,这“大笑乐”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充谢道韫的身份。
3.对比鲜明。如《咏雪》中写两人咏雪,主讲人虽未对咏雪句作出评价,但读者却能从两人的咏雪句中了解其二人的文学才情。
巩固反馈(复述故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开端
经过
结果
寒雪日
内 集
谢太傅、兄子胡儿、兄女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拓展延伸
搜集谢道韫相关故事,
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
预习展示
读 准 字 音
fǒu
尊君在不
shě
太丘舍去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学习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学习古人的机智、诚实的美德。
定标自学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
2、自读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3、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
相约而行。期,约定
到达

嬉戏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等待
不是
丢下,舍弃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说; “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回头看
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 否 )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约定
今:日期
太丘舍去 古:离开
今:前去,前往
下车引之 古:拉
今:引用
元方入门不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或顾客
文章结构:
一、友人失约,太丘舍去。
二、友人发怒,元方巧妙应答。
三、友人惭愧,元方不顾而去。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从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合作探究
1、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2、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
3、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
4、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比较诚恳,知错能改。
两个错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聪明、勇敢、明理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交流释疑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巩固拓展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家君”,谦称,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