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 (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 (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23 06:3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河南辉县郭亮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背靠高山,前临绝壁。一条长约2000米的巨大悬崖隔开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自1972年开始,村民们花了5年多时间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长约1300米的挂壁公路——郭亮洞,终于打开了村庄与外界交流的通道。
1.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当地村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2.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有哪些重要意义?
导:3min
思:8min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评:25min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概念:聚落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还包括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如道路、公园、运动场等)
(二)聚落的分类
人口主体
规模大小
形成早晚
乡村
城市
农业人口为主
非农业人口为主
较小
较大
较早
较晚
P46—阅读材料
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建于距今6800~6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先民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建造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该遗址表明,当时的村落已经有了初步的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制动区、慈养区、防御壕沟等。在我国,类似的遗址还有许多。这些遗址大都坐落在河流阶地上,这说明先民在选择居住地时,已充分考虑到地形和水源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阶地为什么是人类居住和耕作的场所?
①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相对平坦,便于耕作;
②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
③距水源近,便于取水和排水;
④又不易形成洪灾,便于居住。
区域
聚落规模
分布
聚居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
一般较大
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较多
1.北方平原地区
区域
聚落规模
分布
聚居人口
南方丘陵山区
一般较小
相对分散,呈带状和条状
较少
2.南方丘陵山区
P46-47
活动题
(1)两图中哪一个是山区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图2-52是山区聚落,图2-53是平原聚落。
山区的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相对稀疏,规模小;
平原地区的聚落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布局。
P46-47
活动题
(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
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P47—活动题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丽江坝子上,海拔较高,因此夏无酷暑;古城纬度较低,北面、西面高山阻挡冬季风入侵,所以冬无严寒。
P47—活动题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古城利用了丽江坝子地势平坦;北、西两面依山,可阻挡冬季风;东、南两面地势比较开阔,便于夏季风深入;小盆地地形也有利于水源在此汇聚,方便居民用水。
P47-48活动题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早。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绿洲呈中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这些地方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
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
塔里木盆地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水源影响,城镇大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洪积扇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发展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的建设,而交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影响交通的因素有很多,如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人口、经济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及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二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海拔在4000米以上
海拔1-2千米
海拔500米以下
P48-活动题
图2-57,反映了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答: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2.讨论我国地形地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我国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此地工业、农业、聚落和人口集中,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
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不发展,聚落较少;
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生存条件恶劣,有广阔的无人区。
P48-活动题
2.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方式不同,交通线路形态也各有差异。读图2-58,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西部山地地形高峻起伏,崎岖不平,交通线路的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多避开高大山脉,沿山谷,河谷延伸,呈“之”字型分布;
东部四川盆地地势平坦,交通线路的分布受地形限制很小,呈网状分布。
山区——限制较大,“之”字形或线状分布
平原——限制较少,呈网状分布
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
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①选择有利地形
②避开不利地段
③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④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阿尔卑斯山的铁路
青藏铁路
港珠澳大桥
英吉利海底隧道
P51—活动题
兰州市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黄河自西向东流贯该市西国、安宁、七里河、城关四区。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黄河河谷,并沿着河谷向外围扩展。
(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答: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地形崎岖,而黄河谷地较开阔,地势相对平坦,黄河水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P51—活动题
兰州市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黄河自西向东流贯该市西国、安宁、七里河、城关四区。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黄河河谷,并沿着河谷向外围扩展。
(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是以东西走向为主?还是以南北走向为主。
答:以东西走向为主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增大,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葛洲坝
修建水库
1.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与在坡地上直接耕作相比,那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为什么?
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修建梯田后,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面上,田地的坡度减小,水的流速减慢,侵蚀作用减弱;同时田埂稍高于梯田面,使水肥不易流出,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P53-活动题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山东半岛蓬菜沿岸水下2米深处有一片浅滩,它是全新世(距今1.17万年至现在)以来形成的落潮流三角洲的浅滩边缘坝。该坝使北偏东方向的波浪31%在浅滩上破碎,能量衰减77.8%,对沿岸村庄、道路、农田起到保护作用。蓬菜西庄自1500年建村以来,从未受到过海浪威胁。为整治航道,自1985年以来不断开挖水下浅滩,至1990年浅滩水深达2.6~3.1米,个别地方深达4米,使水下浅滩失去防浪作用,1990年1月29-30日和2月23-24日的两次大风浪,就造成海岸线后退20米,并冲毁民房24间和农田300多亩。
(1)简述材料中海岸被严重侵蚀的原因。
①该地风浪大,尤其是冬春季节在偏北风的影响下风浪对沿岸的侵蚀作用更明显;
②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潮位抬高,风浪的侵蚀作用加大;
③浅滩被开挖,深度加深,水下浅滩丧失防浪作用,因此该地海岸被严重侵蚀。
南郭亮村坐落在太行山脉的某山崖,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下图为“挂壁公路”局部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挂壁公路”修建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经济
2.修建“挂壁公路”可以促进郭亮村(

A.沿“挂壁公路”拓展
B.形成高等级商业中心
C.重工业大量外迁
D.旅游业快速发展
C
D
太原天龙山公路全长30千米,为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宛若惊龙,腾飞在山脊之上。从起点到终点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下图示意其中一座高架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

A.投资少
B.起伏大
C.易施工
D.线路短
4.天龙山公路除了具有旅游功能外,还有利于防范(

①火灾
②水灾
③生态破坏
④地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图示高架桥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A.增加景点
B.连接景区
C.方便观景
D.降低坡度
B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