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诗五首[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4-16 22:35:00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陶渊明重庆一中 皮坤龙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名句品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思考:“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经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 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总结:“见”字营造出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阳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名句品析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表现诗人厌恶官场的虚饰和伪诈,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已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官至礼部主事,辞官南归主讲于书院。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他且开一代新诗风的大诗人,作品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课件24张PPT。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重庆一中 皮坤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介绍课文朗读课文分析诗歌体例意境赏析练习巩固拓展阅读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又称新诗、自由诗)古体诗(古风、古诗)乐府
杂诗
二言
三言
四言
五言
骚体
歌行
……近体诗(今体诗)律诗
绝句作者介绍:
岑参,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来又往来于北庭和轮台之间。晚年为嘉州刺史。由于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放,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课文朗读读准这些字音:控( kòng ) 裘(qiú ) 衾(qīn )
置(zhì ) 掣(chè ) 瀚(hàn )
阑 (lán )琵琶(pí pā )羌(qiāng )
凝(níng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文分析动态,似人之所为诗人之惊诗人之喜一层意:写大雪纷飞,遍地银妆的图景。室外之景,以雪为主室内之景,以寒为主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课文分析二层意:雪天的奇寒写:室内之景,以寒为主zhuó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纵横交错凄惨暗淡三层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赏析:
“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寓意“行路难”之意;“愁云惨淡”,是为了写气氛。这一幅图景跟开头一幅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他的乡土之思豪放的情怀和惆怅的思绪是兼而有之矛盾咏雪—— 瀚海雪景图:冰天雪地景象(过渡)苦寒军旅生活(感觉)课文分析第一部分: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象。边地雪景(视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课文分析摆酒宴拉翻卷只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四层意:写送别宴会五层意:写轮台东门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满含关切之情,雪满路,情亦满路送别———风雪送客图:置酒饮别辕门送别轮台送别别后情思课文分析第二部分:写送别武判官的情形诗中意境赏析: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下面诗句的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内地八月千树万树郁郁葱葱的景象还在作者的脑海萦绕,当他看到雪花满天,大地银妆素裹,天地间顿时变得洁白晶莹时,他忽然奇想横出,叠合成“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幻觉世界。在诗人眼中,雪花就像梨花一样洁白晶莹,鲜润明丽,其飞舞的姿态,亦如被春风摇曳的嫩枝长条飞动多姿。特别是“千树万树”四字,使这一奇丽的境界无限扩大,构成一幅皎洁明秀波澜壮阔的画面。赏析范例瀚海雪景图: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
地望着越走越远的朋友。这结尾两句,言已尽而
意无穷,耐人寻味,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
人在想些什么?是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感叹?
还是为“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愁虑?是为朋友归京
而羡慕,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笔端饱含
悠悠不尽的情思,而苍茫天山雪原的雄浑背景,
又给送别画面笼罩上一层旷达豪迈的气氛。赏析范例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空路空 练习巩固
1.这首诗作者????????????????,?????????代诗人,他和 并举,同为 诗派的代表诗人
2.请写出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
——————————————————
3.哪两句诗表现了雪天苦寒的生活情景?
———————————————————
4.哪两句诗又表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唐高适边塞练习巩固5.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许多真情实感,然
而诗人在送友人归京时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
6.诗人将雪中送别写得独具特色,从哪些诗句中能够看出?
————————————————————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拓展阅读: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凉州词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被后人称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