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2 16: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三大战役中最先解放的城市是
A.锦州
B.沈阳
C.天津
D.北平
3.毛泽东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4.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延安调停期间,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这表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广大民众的支持
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D.西方国家的援助
5.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建党伟业》
②《长征》
③《建军大业》
④《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②⑤④
6.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7.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8.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是
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9.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10.1947年12月,周恩来在有关军事形势的报告中指出:“战争的第二年,各条战线无例外地都转入主动。开始于7月的刘邓渡河,南线形势根本改変。现在,南线不但是大别山,就是江汉、桐枣地区也已站住了脚。”周恩来报告的是人民解放军的
A.中原突围
B.战略防御
C.战略反攻
D.战略决战
11.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工作会议,强调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必须注意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工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后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又重申了这一主张。其主要目的是
A.使全党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
B.积极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
C.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D.为“一五计划”实施做准备
12.辽沈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充满信心地预计再过一年左右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了。这一论断源于
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B.国共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C.国民党已丧失了美国的援助
D.土地改革农民革命性提高
13.毛泽东在某年的新年献词中告诫全党:“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对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敌人如何变换斗争方式,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一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据此可知,这一年应是
A.1946年
B.1949年
C.1953年
D.1956年
14.毛泽东在某年的新年献词中告诫全党:“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对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敌人如何变换斗争方式,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一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据此可知,这一年应是
A.1945年
B.1946年
C.1949年
D.1952年
15.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吞噬”了工薪阶层的所有薪水和储蓄,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无产阶级”了,所以他们对社会主义已经毫不恐惧了;经济窘迫也使得教授们广泛支持学生的反内战运动。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国民党的统治政策失去人心
B.国民政府加印钞票解决财政赤字
C.经济政策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D.城市工薪阶层普遍成为无产阶级
16.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
A.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B.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D.从个体农业社会到集体工业社会
17.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在回答日本外宾关于“一生中最高兴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兴奋地回忆道:“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还都在打仗,而民国三十六年的这一胜利是在以弱胜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对这一胜利理解正确的是
A.百团大战,鼓舞了军民抗战士气
B.辽沈战役,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C.逐鹿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8.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提出建国的基本目标,即“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一目标提出的背景是
A.渡江作战已经准备就绪
B.解放军开始进入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
D.解放区土改即将全面展开
19.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人民送到解放军前线的粮食815亿斤、食油722256斤、食盐868238斤、蔬菜更是不计其数。胶东、渤海、鲁中南的妇女给解放军做军鞋7622151双、军衣7355573套,军被1778855床。这可以用来说明解放区
A.群众路线深入人心
B.民主革命已经完成
C.农村经济迅速恢复
D.统一战线成效显著
20.1949年4月20日,百万解放军准备渡江作战,英国海军护卫舰“紫石英号”强行闯入长江国共交战区域。在多次警告后,解放军将其击伤搁浅,随后解放军又炮击了赶来支援的英国军舰,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这反映出
A.近代西方殖民特权在中国终结
B.中共彻底反帝反封建革命态度
C.西方妄图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
D.中共对外军事交往政策的务实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秦岭一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年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材料二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域市。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主要迁移路径,并概述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重心“南北易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背景。
2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列举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B项正确;转战陕北是在防御阶段,排除A项;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时期,排除C项;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最先是辽沈战役,最先解放的城市是辽宁省的锦州,继而才解放了沈阳等大城市,A项正确,B项排除;天津和北平是在平津战役中解放的,CD项排除。故选A。
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描写的是渡江战役,C项正确;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据材料“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可知,材料反映了人民力量的伟大----“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及“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党的指导”,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腐败”与“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有关,但不符合材料“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国家的援助,排除D项。故选B。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4年至1936年,红军进行长征;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中共军队建军的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8月27日;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下半年。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①③②⑤④,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是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起草的政治宣言,1947年10月10日发表,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C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积极准备内战,对此,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了《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政治口号,排除A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必须作出艰难的选择。为了争取人民革命的成功,实现人民的解放,中共中央作出重要的战略决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排除B项;“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毛泽东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因此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
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于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因此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
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等人的“重庆”之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和平、团结的诚意,在重庆谈判中获得的成就主要是,达成了《双十协定》,作出了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的决定,B项正确;重庆谈判并未解决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A项错误;达成建立联合政府协议的是政治协商会议,不是重庆谈判,C项错误;重庆谈判时中国民党并未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D项错误。
10.C
【详解】
根据材料“1947年12月”、“开始于7月的刘邓渡河”、“南线不但是大别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一个转折,所以C正确;1946年7月,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胜利完成中原突围,所以A错误;根据材料“1947年12月”和“战争的第二年,各条战线无例外地都转入主动”可知,此时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所以B错误;战略决战是从1948年9月开始,所以D错误。
11.B
【详解】
1949年春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当时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此时中共中央强调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工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意在为即将建立的全国政权吸收行政管理人才,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转变,故选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因此,材料举措目的不是认识革命的艰巨性,排除A;吸取的人才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干部,这类人是管理人才,军事方面能力有限,故其目的不是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排除C;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而此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排除D。
1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歼敌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因此“毛泽东充满信心地预计再过一年左右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了”,故B正确;淮河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故A错误;国民党已丧失了美国的援助说法错误,故C错误;土地改革农民革命性提高不是该论断的根源,故D错误。
1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粉碎敌人军事进攻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背景下,1949年初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提出共产党和人民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B项符合题意;1946年初,解放战争尚未爆发,共产党还未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A项错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致辞并非发表于1953年,C项错误;1956年党和中国人民的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是消灭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D项错误。
14.C
【详解】
根据“中国的反动派”“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政治阴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国内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统治尚未结束,因此这一献词应当是毛泽东在1949年的新年上发表的,C正确;1945年、1946年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排除A、B;1952年,新中国已经建立,国内战争早已结束,排除D。
15.A
【详解】
根据材料“‘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吞噬’了工薪阶层的所有薪水和储蓄”、“经济窘迫也使得教授们广泛支持学生的反内战运动”可知,国统区内经济状况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使人们逐渐失去对国民党执政能力的信任,开始支持反内战运动,所以A正确;“国民政府加印钞票解决财政赤字”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B错误;“经济政策决定了战争的结局”说法绝对且材料未体现,所以C错误;D项曲解了材料内容,所以D错误。
16.A
【详解】
七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工作重心转移是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正确;B是中共八大提出的目标,排除;C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中讨论的问题,排除;D是在一五计划时期讨论的问题,排除。
17.C
【详解】
根据题干“解放战争时期”,“民国三十六年”并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相符,故选C项;百团大战主要是抗战时期彭德怀领导的,故排除A项;辽沈战役主要领导者是林彪,故排除B项;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故排除D项。
18.C
【详解】
根据”1948年12月30日“这一时间信息可得出,当时三大战役已经基本结束,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排除A;当时已经反攻,排除B;土改已经开始,排除D。
19.A
【详解】
根据“山东人民送到解放军前线的粮食815亿斤、食油722256斤、食盐868238斤、蔬菜更是不计其数。胶东、渤海、鲁中南的妇女给解放军做军鞋7622151双、军衣7355573套,军被1778855床。”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人民对于解放事业的支持,反映出群众路线深入人心,A正确;B项太绝对,排除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打退强行闯入长江的英国军舰及其援军,阻止其利用《黄浦条约》的特权在中国内河从事干涉中国革命的侵略行为,反映出中共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态度,B项正确;近代西方殖民特权在中国“终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A项错误;西方妄图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共对外军事交往及政策特点,D项错误。
21.(1)路径:上海一瑞金一延安;原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进行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促进党组织在北方的发展。
(2)主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历史背景: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筹建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详解】
(1)路径:根据所学可知,1921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政权,1936年长征胜利后,中共中央迁至延安,因此得出路径:上海一瑞金一延安。原因:根据所学,可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实现了从瑞金到延安的战略转移;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进行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等说明党组织在北方的发展的原因。
(2)主要内容: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得出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根据“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域市”得出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历史背景:根据所学解放战争的史实,可从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筹建新中国的问题提上日程等分析总结。
22.选择阐述①: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选择阐述②:民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详解】
如果选择阐述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主要是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如果选择阐述②,根据“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可知“钥匙”指的是民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试卷第1页,总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