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纲要上册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纲要上册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2 16:5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截至2020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实现了由落后的边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深圳取得上述成就源于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
B.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C.两极格局瓦解提供契机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2.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者会议上讲:“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对邓小平这一讲话属于主观臆断理解的是
A.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B.并没有否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政治体制已经达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不用改革
D.为科技体制的改革绘制了蓝图
3.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
A.“三讲”教育的要求
B.“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4.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研制成功
5.1982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面向、依靠”方针由此成为指导之后20余年科技工作,尤其是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导向,也成为此后描绘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蓝图的基本方针。以下不属于我国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取得的空间技术领域成就的是
中国在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B.“嫦娥一号”奔月迈出向深空探测领域进军第一步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升空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D.中国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并且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6.1980年,针对以往将“革命”等同于“阶级斗争”、政治革命的观念,邓小平提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邓小平的这一论述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为中国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
C.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摆脱了“左”倾思想的影响
7.1993年航空航天部被撤销,国家设立了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被改为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这表明当时中国
A.单一所有制经济被打破
B.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完善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8.下表为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发生的几次重大争论。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
争论内容
争论的平息
20世纪80年代
特区能不能办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题词肯定
20世纪90年代
海南出让的土地是“租界”吗
邓小平“南方谈话”
20世纪90年代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殖民地”吗
邓小平“南方谈话”,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A.对外开放依赖于领导人支持
B.双百方针在新时期影响巨大
C.思想解放推动对外开放进程
D.经济体制改革转轨的艰难性
9.下表是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以下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项目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24000亿元
7.18倍
国民收入
17400亿元
5.78倍
48.5倍
A.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民经济高度繁荣
C.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10.1992年春,有一位“老人”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发表重要谈话,强调了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步伐、三个“是否有利于”实践标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六方面主要观点,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人民“富起来”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位令人敬仰的“老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1.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B.20世纪50年代中国抗美援朝打败过美国
C.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2.在刚刚结束的G7会议上,西方国家迫不及待的提出了与中国“一带一路”针锋相对的替代方案一“清洁绿色倡议”,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超强发动机
B.加强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C.遏制和围堵中国的倡议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D.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日益增强
1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4.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拥有公共汽车65.12万辆,拥有出租汽车139.58万辆,全年完成城市客运量127215亿人次,2017年,全国34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84.8亿人次,累计完成客运周转量1515亿人公里。据此可知
A.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B.城镇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C.经济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D.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15.2019

10

1
日,德国下莱茵商会在位于鲁尔区莱茵河畔的杜伊斯堡市举办有关“一带一路”的研讨会。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鲁尔区和德国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并希望中德双方产业界一起拓展潜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赢得世界
范围的肯定与支持是因为
A.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B.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C.其符合沿线国家发展的共同利益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6.1983年底,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从遍地灰、黑、蓝到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幸子衫,从红裙子、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这些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B.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
C.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D.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17.2009年,中国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高层会议上指出:我们鼓励学校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和开展垃圾分类等方面制定制度、增加设施.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这表明
A.人类发展繁衍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B.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共识
D.中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到2017年年末,贫困人口占比只有3.1%,而在1978年时,仅有不到3%的人不是贫困人口。这一成就反映了
A.中国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
B.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C.中国整体消除了绝对贫困
D.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9.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这表明邓小平
A.引领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消除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束缚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1年的是
A.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科教兴国
B.米棉之战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C.另起炉灶九二共识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相信中国“人民群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纯粹凭借意志力和意识形态能克服一切障碍,推进经济发展;邓小平对中国的贫穷及其与发达世界在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鸿沟直言不讳,他宣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需要获得外国技术、专长和资本来补救缺失。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
1992年1月17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开始他历史性的南方之行。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前后35天时间,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材料三
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走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假如中国人要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美)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
(1)据材料一,基辛格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治国方略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及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22.“国家形象”是媒介和人们心理中的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少国外学者承认“看走眼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在经济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日裔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中国经验刷新了他的部分看法,他没有料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那么广泛”。伦敦大学教授麦克莱伦认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叹为观止。”
——摘自《我们误判了中国》(2015年1月出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为什么会让外国学者“看走眼”?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问点在于“源于“,即挖掘根源性的原因,中国之所以推行改革开放,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地步,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不是根源,A项错误;C、D两项都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但均为外因,根据内外因关系的原理可知,内因才起根本性作用,CD两项错误。
2.C
【详解】
邓小平认为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改革应当不断推进,不断改革,C属于主观臆断,符合题意;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因此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排除A;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并不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的否定,排除B;邓小平的讲话打破了思想束缚,为科技体制的改革绘制了蓝图,排除D。故选C。
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C项正确;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是为“三讲教育”,排除A项;2001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良好的党风,专门召开了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针对目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纠正措施,排除B项;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世纪初,“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研制成功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D项正确;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并非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科技成就,排除A项;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即文革时期,并非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排除B项;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不属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科技成就,排除C项。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我国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是2008年“中星九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而非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的升空,C项符合题意;中国在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的确是在“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方针指导下取得的空间技术领域成就,排除A项;“嫦娥一号”奔月迈出向深空探测领域进军第一步是这一方针的落实成果,排除B项;中国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并且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是“面向、依靠”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成就,排除D项。
6.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认为生产力也是革命的构成,打破了“革命”等同于“阶级斗争”、政治革命的观念,这有利于当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B项正确;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C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排除;当时国内仍然存在左倾思想,D项排除。故选B。
7.C
【详解】
据题意可知,航空航天部改组为公司,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也被改组为行业协会,说明政府从经济领域中逐渐退出,减少了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选C;1978年改革开放后单一所有制经济就已经开始被打破,排除A;仅根据题意内容无法说明调控体系的完善,排除B;中国在1992年才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1993年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起来,排除D。
8.C
【详解】
根据材料中争论内容和争论的平息可知,邓小平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助推作用,C项内容符合题意,所以C正确;A项中“依赖”说法不恰当,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与双百方针无关,所以B错误;“经济体制改革转轨的艰难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
9.D
【详解】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再到1992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升,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D正确;我国尚未实现现代化,排除A;B中的“高度”与我国的国情不符,排除;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
10.B
【详解】
由材料可知,题干中的“老人”发表过“南方谈话”,强调了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步伐、三个“是否有利于”实践标准等观点,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人民“富起来”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他是邓小平,故选B项;毛泽东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在他的领导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故排除A项;江泽民的主要功绩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故排除C项;胡锦涛的主要功绩是“科学发展观”,故排除D项。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中国日益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D项正确;1971年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的条件之一,并非主要原因,A项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不是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日益重要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非世界重视中国的原因,C项错误。
12.D
【详解】
根据“西方国家迫不及待的提出了与中国“一带一路”针锋相对的替代方案一“清洁绿色倡议””可得出,西方国家对中国提出的文案都较为认可,反映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日益增强,D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的影响,而不是西方发达国家,排除A;材料涉及的并不是区域合作,排除B;C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材料强调合作,排除C。
13.A
【详解】
从材料中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信息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没有明确只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出的主张,排除B项;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的主张,排除D项。
14.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人们的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说明的是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C正确;近代交通工具并非是西方人的特有产物,A错误;题干没有对比,无法得出“主流”结论,B排除;城市的职能仍然以经济职能为主,D排除。故选C。
15.C
【详解】
材料中的“一带一路”倡议“为鲁尔区和德国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等信息,说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即符合沿线国家发展的共同利益,故答案为C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并不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的影响,而不是对中国本身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实力,排除D项。
1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3年以来,人们的服装日益丰富多样,穿衣打扮追求个性、多变,时尚潮流日新月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C项正确;只服装上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A项错误;“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在说法夸张,B项错误;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
17.D
【详解】
据题意可知,材料中反映的都是中国节约资源并且循环利用的措施,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表现,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探索,并没有体现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当今的时代主题,排除AB;“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18.B
【详解】
根据“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到2017年年末,贫困人口占比只有3.1%,而在1978年时,仅有不到3%的人不是贫困人口。”可得出中国共产党注重民生的改善,努力摆脱贫困,B正确;ACD项都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
19.D
【详解】
根据“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可得出邓小平主张从本国国情出发,引进西方的技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理念,D项正确;深化改革的说法错误,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排除AB;C项太绝对,排除C。
2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是在2012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在2013年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2012年提出的,因此D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A排除;米棉之战是在建国初期,B排除;另起炉灶是在建国初期提出的,C排除。故选D。
21.
(1)毛泽东强调依靠人民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来发展经济;邓小平强调利用外国技术、专长和资本来发展经济。
(2)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严峻考验。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国两制”构想下成功解决港、澳问题等。(只要举例论证正确即可)
【详解】
(1)不同:根据材料“纯粹凭借意志力和意识形态能克服一切障碍,推进经济发展”可归纳出毛泽东强调依靠人民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来发展经济;根据材料“中国需要获得外国技术、专长和资本来补救缺失”可归纳出邓小平强调利用外国技术、专长和资本来发展经济。
(2)背景:可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进行分析,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严峻考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3)论证:关于本题作答可从邓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成就进行论证即可,如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国两制”构想下成功解决港、澳问题等。
22.政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社会充满活力;加入WTO,按照国际规则行事。
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
【详解】
外国学者“看走眼”,是他们不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因此对于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让外国学者“看走眼”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政治方面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经济方面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WTO按照国际规则行事,文化方面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等作答。
试卷第1页,总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