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河流下切是指河流向下切割侵蚀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地质时期祁连山某河流下切速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河流下切直接相关的是
A.角峰
B.冲积扇
C.河漫滩
D.河谷阶地
2.地质时期,影响该河流下切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壳运动
②山坡朝向
③河流流量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左图为大陆东岸某河段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EF处河谷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河流整体流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4.下列关于EF所处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段位于南半球
B.地质构造上属于断层
C.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
D.该河段河流以下蚀为主
下面左图是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右图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前,岷江洪灾使成都平原成为一片汪洋的主要原因是(
)
A.岷江发源于邛崃山,水势猛
B.岷江流经平原西侧,地势高
C.岷江流经平原东侧,地势低
D.岷江下游河道宽阔,水面广
6.与乙地相比,甲地(
)
A.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高
B.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低
C.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高
D.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低
7.枯水季节,60%以上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主要原因是内江比外江
A.河道宽
B.流速慢
C.河床深
D.河床浅
8.下列四个地段中,最适合村落分布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A.加重洪涝灾害B.增加河床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D.缩短航运里程
10.关于该裁弯取直河段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
)
A.裁弯取直发生在河流的源头B.六合垸所在地曾在河流北岸
C.河道受到河岸的约束比较大D.裁弯河道的侧向自由发展大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12.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
A.风积沙丘B.风蚀沟谷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下图是一幅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显示的该地地貌是(
)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冲积平原
D.沙滩
14.形成这一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冲刷力右岸比左岸弱
B.A地多为V型河谷
C.C地为冲积平原
D.B地为三角洲平原
16.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
)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
②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据此回下面小题。
17.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
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
B.位于青藏高原,高差更大,立体感强
C.流量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
18.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 )
①冰川侵蚀 ②地壳隆起 ③侧蚀 ④断裂下陷
⑤下切侵蚀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②⑤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有关图中P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7月最显著
B.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
C.形成与风力作用相关,1月最显著
D.组成物质大小混杂无分选
20.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综合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3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填序号,下同),乙____,丙____,丁____。
(2)分别指出图3中②③的地貌名称,②____、③____,若两类地貌在图2中均有分布,则②最可能位于____处(填字母),③最可能位于____处(填字母)。
(3)读图3中的①地貌,试描述该类地貌景观特点。____
(4)简述②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
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为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B图为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沙丘地貌。D为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冲积扇地貌。
(2)A、D两图所形成的地貌,位于河口处的是________图,位于山口处的是________图(填字母)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地形中的______,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该图地质构造是_________。
(4)D图中所示的冲积扇地貌,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3.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
(1)长江入海口常形成
地貌,并说明其地貌的形成过程。
(2)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24.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丙,“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原因。
1.D2.C3.D4.C5.B6.A7.C8.B9.D10.D11.C12.C13.B14.D15.B16.C17.B 18.D19.A 20.B
21.(1)①
②
④
③
(2)
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F
E
(3)河谷剖面呈V形;坡陡谷深,相对高度较大;流水中的砾石等颗粒浑圆光滑。
(4)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流速变慢,搬运能力减弱;其携带物质沉积。
22.(1)三角洲
风力堆积
流水沉积
(2)A
D
(3)丘陵
向斜
(4)越来越小
23.(1)三角洲;长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坡度平缓,受到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弱;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
(2)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于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因为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24.
(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2)农业生产: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军事防御: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做防御之用;日常生活: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利于水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