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2 17:1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明确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历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
学习难点:对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作用的分析,对改革家精神品质的认识。
【时空定位】
【名词解释】
▲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公元(486
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
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此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
▲庆历新政:为中国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仓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了北宋“积贫”的现象。
▲一条鞭法
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自主学习】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1.秦国——商鞅变法
思考: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看商鞅变法与封建确立的关系。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杨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思考: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影响。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速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为隋唐时期重新一统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王安石变法
从史料解读王安石变法:


问题
史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问:根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
史料二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问:史料二是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的?
从生产力的角度和对历史贡献的角度进行评价。
4.明朝——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
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例,嘉靖皇帝深居内宫,修仙练道,三十年不理政;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极少审批公文,遇有国家大事,听任群臣争议,一言不发,有人竟以为他是哑巴。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司刑名的不悉法律,管监察的不行纠劾,人们愤愤地指出:“嘉隆以来,纪纲颓坠,法度凌夷”。
材料二
社会经济最棘手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万历前夕法定的征粮地比明初已减少一半,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税源逐渐枯竭。
材料三
万历新政之前,国家财政每年巨亏300万两白银。隆庆五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字超过三分之一。
——摘选自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请结合教材23页分析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1)明中叶后,吏治腐败,政治危机,土地兼并,经济危机
(2)明中叶后,边患猖獗,外来侵略乘虚而入,边疆危机。
救亡图存——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戊戌变法
材料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
问题: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2)缺少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3)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
(4)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5)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加速了失败的步伐
2.清末新政
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材料一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材料二
4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一个伟大新时代开启,走强国之路,走富民之路,走复兴之路,这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意志和抉择。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40多年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改革是对旧体制、旧事物的挑战,必然触动旧势力的利益。
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者不仅要有智慧、懂策略,更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改革措施必须符合时代潮流。
改革要争取民众的支持。
改革要结合国情……
【知识框架】
【随堂练习】
1.(2019·山东潍坊高二第二学期期中·1)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于国有害,并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这一措施(  )
A.打击了旧贵族阶层特权
B.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
C.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行
D.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
2.(2019·山东潍坊高二第二学期期中·2)有学者统计,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均有姓名可考的族际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  )
A.是北魏改行汉制的结果
B.属于纯粹的政治联姻
C.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D.解决了民族歧视问题
3.(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14)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自此,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这一变化说明(  )
A.王安石综合成就较高
B.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
C.认识历史要全面客观
D.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
4.(2020·山东临沂二模·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政府为国有企业改革颁行大量文件,结果却成效不大,国有企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60.6%下降到1999年的不足10%;而省政府从未专门下发过文件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却成了浙江经济的主体。这说明了(  )
A.国有企业改革停滞不前
B.市场机制的促进作用
C.民营经济成为经济主导
D.政府行为起决定作用
5.(2020·江西南昌二模·31)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下图反映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特点是(  )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