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纲要上册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纲要上册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2 17:1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人大、政府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改革开放后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3.观察下表,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建交高潮之后,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停滞的主要原因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B.“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的旧外交关系
C.“一边倒”,广泛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4.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表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发生改变
C.重新确立了新中国国家政治架构
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5.20世纪50年代中期,长春第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这主要是由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
C.国有企业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五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C.贯彻落实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7.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外交准则是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反对霸权主义
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A.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B.提前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
C.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八字”方针已取得成效
9.中国“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这一计划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10.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
C.“求同存异”
D.反对霸权主义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领域的进展表现在
A.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积极参加不结盟运动
D.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2.1950年,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把刀插在我国的上,从越南一把刀在我国的脚下。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向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中国有雄厚经济实力承担战争消耗
B.中国在践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中国必然选择
D.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导致中美对抗
13.流行语折射时代的特征、反映民众的心声。下列几组词汇中,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工业化
合作化
公私合营
B.“上山下乡”
工业化
人民公社
C.合作化
大跃进
公私合营
D.合作化
工业化
家庭承包
14.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6月27日,杜鲁门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这表明杜鲁门
A.维护太平洋地区安全
B.意在分裂中国
C.支持蒋介石固守台湾
D.阻止中国出兵朝鲜
15.“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的颁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材料中的“它”
A.是新时期中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D.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
16.在一次重大的会议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7.如图是1953年的宜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宜传画体现了我国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风貌
B.过渡时期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
C.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D.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8.下表反映了
1952-1957年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情况。其得益于
A.农业合作改造
B.重点发展农业
C.全面土地改革
D.农村改革开放
19.“从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1957年总产值达到1606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70.9%。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增长了24.8%,所占比重下降为33.4%;工业产值704亿元,增长1倍多,所占比重上升到43.8%。”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A.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B.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C.“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D.经济持续地向良性发展
20.1949

9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候补代
表及特邀代表共
662
名,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
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反映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人民政权得到巩因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这一方面来说,只是一个加工厂。”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保障民主权利制定了哪些政治制度?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列举两条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商业的高度国有化,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爱国革命热情,通过种种办法实现资本积累和计划的高指标,这些不仅是苏联工业化实现的手段而且还是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最大的特色是拒绝从轻工业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这一“通常的”工业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牺牲农业和轻工业采取非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
材料二
在1951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以重工业为中心。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工业相当落后,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速重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国际事务中敌对。为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必须加速发展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重工业。
——摘编自刘红《新中国建立60年来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D项正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1931年,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新法性质,但不是宪法,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B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时我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排除A项;C、D两项与题干中的“开始”限定不符,排除。故选B。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广泛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新中国成立之初出现了建交高潮,但是社会主义国家数量较少,这一原因也造成了随后三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停滞在的二十个左右,C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并非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的旧外交关系不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1953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1953年前的中国外交没有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后,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结束,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主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B项正确;1954年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A项错误;新中国国家政治架构是在1949年的政协会议确立,1954年第二届政协会议并没有重新确立,C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D项错误。故选B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长春第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A项正确;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一五”计划的实施,与国有企业改革无关,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广大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题干中的农业增长,B项正确;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早于题干时间,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于1958年提出,晚于题干时间,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中共八大总路线提出后开展的,晚于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B项正确;“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建国初期就确定的,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中国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A项正确;过渡时期的任务还包括三大改造,材料无体现,排除B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材料无体现,排除C项;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于1953—1957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针对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国情,为迅速建设社会主义,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同时进行”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正确;A项是建国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排除A项;B项是1953年提出的,排除B项;D项不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步入了世界外交舞台,D项正确;建国初期,我国就确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
材料“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表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中国必然选择,C项正确;1950年的中国百废待兴,急需恢复经济,并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战争,A项错误;“一边倒”确实是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但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同样,材料也不涉及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D项错误。
1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也就是实行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则进行公私合营,A项正确;过渡时期指1949-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的时间是1958-1960年,与题干时间要求不符,排除C项;家庭承包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题干“过渡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
根据“美国派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台湾地位未定”可得出美国想借此干涉中国内政,分裂中国,B项正确;美国目的不是太平洋的安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支持蒋介石,排除C项;朝鲜战争已经爆发,美国的这一做法不能阻止中国出兵,排除D。
15.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的颁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指的是1954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B项正确;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1982年宪法,排除A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是《共同纲领》,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
根据“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可知这指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949年9月召开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B项正确;中共七大召开是在1945年,当时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但中国人民还没有站起来,中国还没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A项错误;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是在1954
年,是人民充分当家作主的表现,C项错误;1956年秋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中国人民已经当家作主七年了,D项错误。
1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56年我国处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其中材料“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反映的是过渡时期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于1952年底完成,A项排除;此时社会主义工业化刚刚展开,C项排除;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排除。故选B。
18.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从1952到1957年,我国乡村粮食产量和农林牧渔总产量都有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方面,推行农业合作改造,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重点”发展农业,排除B项;到1953年春,除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排除C项;农村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的工业和农业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工业的发展超过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7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所以C正确;材料体现了农业和工业都有所发展,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所以A错误;材料体现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农业的发展,但不能证明这一时期我国发展为工业国,所以B错误;材料涉及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但没有反映是否良性发展,所以D错误。
2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他们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筹建新中国的努力,反映出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C项正确;直到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得以确立,排除A项;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与政协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排除D项。
21.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一届人大。平反冤假错案(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环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列举任意两点)
【详解】
(1)制度:根据材料一中“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为保障民主权利制定的政治制度有,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一届人大上制定的。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建设的举措主要有,平反冤假错案(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环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或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按照要求列举以上任意两点即可)。
22.(1)特色:工商业的高度国有化;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爱国革命热情;通过多种办法实现资本积累和计划的高指标;从发展重工业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非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
(2)目的:巩固国防;确保国家的独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改变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详解】
(1)特色:根据材料“工商业的高度国有化,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爱国革命热情,通过种种办法实现资本积累和计划的高指标”可知,工商业的高度国有化;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爱国革命热情;通过多种办法实现资本积累和计划的高指标;根据材料“苏联工业化道路最大的特色是……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牺牲农业和轻工业采取非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来实现国家工业化”可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非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
(2)目的:根据材料“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为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必须加速发展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重工业”可知,巩固国防;确保国家的独立;根据材料“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工业相当落后,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速重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可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变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试卷第1页,总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