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与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
2、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
3、通过理解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一、东周
1、建立时间:
公元前770年
春秋
战国
4、东周分为
和
。
2、建立者:
周平王
3、都城:
洛邑
5、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汾
河
渭
河
二、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原因: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深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
2、表现:
(1)农业上:
(生产力的发展)
(2)手工业:
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
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
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3、标志: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
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劳动工具的改进
石器
骨耜、耒耜
青铜器
铁农具
生产技术的提高
牛耕是我国农业
发展史上的一次
革命。
春秋时期经
济发展的原
因是什么?
思考:
三、王室衰微
1、背景:
(1)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制度遭到破坏。
(2)分封制逐步瓦解。
①
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
②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③
职位不再世袭。
诸
侯
国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分封制瓦解表现
2、周王室衰微表现:
(1)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3、影响:
三、诸侯争霸
(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
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1、背景:
2、经过:
(1)强大的诸侯以“
”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尊王攘夷
(2)春秋霸主
①
、
、
、
等先后称霸中原;
②春秋末期,
也先后北上争霸。
秦穆公
吴
越
齐
晋
秦
楚
周
玁狁
犬戎
巴蜀
北狄
山戎
朝
鲜
海
海
河
水
江
水
汉
水
秦穆公
晋文公
齐桓公
楚庄王
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国和越国
齐桓公能称霸原因:
1、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
2、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3、打着“尊天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影响(结果):
(1)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利:
①
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检测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诸侯争霸带来哪些影响?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诸侯争霸的影响:
2、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学习目标检测
春秋时期的特征:
①
生产力飞跃进步
②
社会制度大变革
③
政治局面大动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检测
3、说出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有哪些?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材料研读p28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
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
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答: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问题思考(29)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答: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2、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课堂练习
课后活动(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