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
,
建立汉朝,称为
,
定都
。刘邦就是
。
公元前202
西汉
刘邦
长安
汉高祖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
荒凉的景象,人民游离失所,人口锐减,田
地荒芜,人民得不到温饱。
2、汉初的社会状况:
年
4、汉初面临的问题: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成为首要问题。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3、汉初社会残破荒凉的原因: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汉高祖吸
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
的政策。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
解甲归田、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
势得以稳定。
3、影响(意义):
(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赋税:将十五税一改三十税一;徭役:一年
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2)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2、治国效果:
3、文景之治: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
文景时期,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
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把这
一时期的政治局面称为“文景之治”。
内容
结果
汉高祖时期
文景时期
将汉高祖时期和文景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
的内容和意义填写下表。
汉高祖时“皆罢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等
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酷刑,勤俭治国等
经济逐步恢复,
社会局势稳定
下来
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
★★秦朝、西汉农民负担对比:
秦
朝
西
汉
赋税
徭役
刑罚
上交2/3
汉高祖:十五税一;
文帝、景帝:三十税一
汉高祖:减免徭役及兵役。
文帝、景帝:进一步减轻徭役
修长城、
阿房宫、
骊山陵等
文帝、景帝:
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死刑十多种,有族诛、连坐
(1)秦亡原因: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公元前202年
西汉的建立
长安
汉初经济凋敝,社
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
“兵皆罢归家”;
鼓励耕织;轻徭薄赋等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
休养生息政策
进一步推行休体
养生息政策
政治清平,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时间:
定都:
背景:
内容:
结果:
内容:
影响:
课堂小结
材料研读(P52)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课堂作业
答: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答: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课堂作业
课后活动(P53)
答: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2、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课后活动(P53)
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