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会分析“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
2、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3、
认识黄巾起义的影响。
一、光武中兴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1、西汉的灭亡:
2、新朝的灭亡:
(1)原因: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农民起义。
(2)灭亡:
公元25年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军推翻,新朝灭亡。
公元25年
江
水
淮
水
河
水
泰山
绿林
赤
眉
铜
马等起义军
郁夷
颖川
莒县
绿林山
渤
海
黄
海
长安
南阳
洛阳
华阴
濮阳
昆阳
3、东汉建立: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4、光武中兴:
(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
①
释放奴婢;
②
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③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④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3)什么是“光武中兴”?
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光武中兴”。
(2)影响: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东汉的衰落:
1、原因:
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
无法主政,大权由太后主持。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2、特点:
3、影响:
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
异己,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从而,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
亡。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三、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
1、原因:
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2、起义:
(1)起义时间及领导人:
(2)结果:
失败了。
3、影响:
|
|/
比较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共同点。
政策共同点
西汉初期
东汉初期
背景
皇帝
时间
措施
1、让土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2、战争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
3、把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
4、减轻赋税田租,十五税一。
1、下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
2、减轻赋税田租,三十税一;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
3、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
社会经济凋敝。
吸取前朝灭亡
的教训。
社会经济凋敝。
吸取前朝灭亡
的教训。
都是通过减轻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
汉高祖
光武帝
1、说出“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习目标检测
“光武中兴”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有关,如:
①
释放奴婢;
②
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③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④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说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学习目标检测
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
异己,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从而,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学习目标检测
3、
认识黄巾起义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答: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
材料研读P60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
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木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
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课后活动P61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答: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木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
道边;曲如钩,反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