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咬文嚼字
朱光潜
课前准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课中探究
课后思考
目录
课前准备
第一章
课前准备
某学校有两个食堂。大食堂为学生食堂,小食堂为老师食堂。由于小食堂供应小炒,所以学生周末便到小食堂打牙祭,常常弄得老师吃不上饭。
为此,小食堂贴出一张告示,内容如下: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卖老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老师,卖完老师,再卖学生,卖完为止。
食堂的故事
课前准备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他学贯中西,博通古今,是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作者简介
代表作
《诗论》《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
桐城派
安徽桐城:地灵人杰→桐城派散文家:方苞、刘大櫆、姚鼐。
文章特点: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课前准备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文学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
既有文学性,又有理论性,既富有情趣,又富含理趣。
文体简介
课前准备
正音正字
倒涎(xián)
茗(míng)烟
锱(zī)铢(zhū)必较
没镞(zú)
岑(cén)寂
蕴(yùn)藉(jiè)
俗滥(làn)
灞(bà)桥
付梓(zǐ)
王嫱(qiáng)
尺牍(dú)
字音提示
字义提示
(1)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2)尺牍:书信。
(3)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4)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5)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课中探究
第二章
课中探究
什么是咬文嚼字?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是什么
为什么)
第1-5段
壹
怎样正确地咬文嚼字。
(怎么办)
第6-7段
贰
得出结论。
第8段
叁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课中探究
何谓“咬文嚼字”?
它的本意是什么?
朱光潜给咬文嚼字赋予了怎样新的含义?
思考一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并没有进行枯燥的说教,而是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三个例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思考二
课中探究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B:形容卖弄才学
此君肚里学识稀薄,
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此事明明是你错了,
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咬文嚼字”释义
课中探究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不带感情的判断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语气坚决感情强烈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不妥)
材料一
课中探究
“这”字句与“是”字句的比较:
“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
“是”字句:
a.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出现。
b.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你不是”的讥刺意味。
材料一
下面那一句是《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话?
你是猴头!
你这猴头!
你这妖猴!
经典回眸
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
问:郭沫若的例子从哪个角度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答: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材料一
目录
课中探究
咬文嚼字
材料二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史记》原句)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王若虚改句)
说明:增减文字,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朱光潜
下面那一句话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话?
你是个妖怪,哪里逃!
你这个妖怪,哪里逃!
妖怪,哪里逃!
经典回眸
课中探究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是否可以改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关于这一句是不是病句、笔误或败笔
用了不到30个字描写了作者住所客观景物的无变化,反复手法中透露出作者当时无聊、单调、彷徨、苦闷的心情。
拓展延伸
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①李凝,贾岛的朋友,唐代隐士。②僧,诗人早年出家。③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④云根,即石根云气,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⑤幽期,再访幽居的日期。⑥负言,食言。
材料三
课中探究
推敲由来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但他又拿不定主意,怎么办呢?
这时路过的韩愈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材料三
课中探究
朱光潜先生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区别在哪里?作者写这个例子要说明什么?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无声。
(2)朱光潜先生的观点: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文学的语言要描绘出想要表现的意境。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材料三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析:“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拓展思考
课中探究
小结
课中探究
朱光潜给咬文嚼字赋予了怎样新的含义?文中阐述咬文嚼字的实质是什么?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五段)
实质――调整思想感情
推敲思想情感
思考
课中探究
目录
课中探究
咬文嚼字
材料四
比较下面三句话,哪一句更富文学色彩?说明理由。
1、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2、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3、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清茶(味觉)→水中月(视觉)
奇特的想象能使读者跟随诗人去品味小龙团茶泡惠山泉水的感觉与观赏天上的明月照着清澈的第二泉的感受,具有同样的清沁心脾。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含蓄蕴藉。
朱光潜
目录
课中探究
咬文嚼字
材料四
第6段除了以苏轼的诗为例外,还举了什么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烟“的例子。
善用联想,点铁成金;联想意义,要活用。
【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朱光潜
目录
课中探究
咬文嚼字
材料五
请大家阅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看完之后请谈谈在文中的作用。
误用:“套板反应”
弊端: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美人:“柳腰桃面”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离别:“柳岸灞桥”
印书:“付梓”“杀青”
朱光潜
避免套板,推陈出新
例一:
Ⅰ那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Ⅱ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拓展延伸
课中探究
避免套板,推陈出新
例二:
Ⅰ这个姑娘有着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
Ⅱ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
拓展延伸
课中探究
小结
课中探究
A:“烟”、苏轼写诗→点铁成金、生发联想→正面
B:套板反应→“套语”“滥调”“滑于“流弊”→反面
咬文嚼字
正反对比论证
总结
课中探究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文学的语言要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要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通过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用四个例子阐明这个观点的方法叫什么呢?
例证法
总结
课中探究
什么是“咬文嚼字“?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
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总结
课中探究
文章结构和主旨
(一)是什么?
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
(二)为什么?
文字和思想感情(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句、贾岛推敲)
直指意义、联想意义
(三)怎么样?
要有严谨的态度,留心玩索,刻苦自励,推陈翻新。
总结
课中探究
全文总结
本文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
致力于追求文学语言的准确美、简洁美、意蕴美、创新美。
课后思考
第三章
朱光潜: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
马南邨:“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
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性。对于学生来说,应以精读为主。
本文主张咬文嚼字但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1)陶渊明、
(2)诸葛亮与徐庶
(3)宋代陆象山
对朱光潜和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朱VS马
课后思考
壹
贰
叁
肆
生活中,用最恰切的词语、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启示
诗歌鉴赏阅读中,反复揣摩精彩生动的语句,披文悟情,披文入理。
课后思考
写作中选出最能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那“唯一”的词句。
当你的作文陷入了“一事一议”重复啰嗦的套板反应时不妨借鉴本文的写作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感谢聆听
孝感奥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