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7 13:1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他是谁?
你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这个西洋指西太平洋吗?
指的是: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庞大的船队驶离刘家港,出长江口南下,浩浩荡荡的行驶在茫茫大海上。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上装载着大量金银宝物,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船队返航时,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多搭乘他们的船只来访中国。
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郑和航海用的“宝船”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九桅十二帆的船只,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龙骨由数根木头连接起来,同独木一样坚固。船的“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一个锚,有几千斤重”。大宝船可容四五百人,甚至近千人。
郑和(1371——1435年)
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最终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有几点?
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郑和个人优秀的品质和团队通力合作
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
郑和 哥伦布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船数 200多艘 3艘
航船大小 长151.8米 长24.5米
随航船数 27800人 88人
历史 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特点: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郑和下西洋,宣传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交流和友谊,促进了南洋的开发,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你怎样评价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为了显示明朝的国力强大,人民富足,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给明朝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你认为 ……
郑和下西洋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吗?
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他们与当地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他们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明代抗倭图
戚继光,明朝中期著名的抗倭将领。自幼刻苦好学,练就一身高强武艺。17岁承袭父职,后又考中武举,负责山东防倭事务。他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之战中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与福建抗倭名将俞大猷密切配合,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戚继光的抗倭业绩,至今为人们所称颂。
抗倭形势图
台州大捷
福州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戚继光抗倭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要回来,回来。母亲!母亲!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哪一年?
你知道最早侵略澳门的侵略者是谁吗?
他们是怎样侵略澳门地区的?
七子之歌 1999年12月20日
葡萄牙侵略者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课堂小结
⒈知识线索:
⑴明朝前期-
国力强盛-
郑和下西洋
⑵明朝后期-
国力衰落-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⒉对外交往特点:
⑴经济文化交流:
由繁盛到衰落
⑵国家政治关系:
由友好到冲突